徐煥林
猜想指的是結合自身已掌握的知識,經過完整的分析、總結、對比與聯想,對某個問題做出的大致猜測。實際上,許多后來被證實的定量定律都源自最初的猜想,可見猜想對于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同樣需要順應新課標的新要求,展開觀察、實驗、猜想與證實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唯有實現有效猜想,才能對科學課堂形成良好引領。
猜想是在觀察、實驗驗證或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發展趨勢或本質規律進行歸納、判斷的思維過程。猜想是一種重要的基本思維方法,它的基礎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與生活感性經驗,它的主體是學生的主體性思維活動,它在整個探究活動中起到一種引導性作用,是探究活動的主線,是激發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催化劑”。巧妙地引入新課,誘發猜想,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小學生對于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而在科學課堂中各種帶有趣味性與科學性的現象,充分刺激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其他文化學科而言,學生對于科學課堂教學會更加投入與容易接受。而在對科學知識進行推理的過程中,有效猜想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組成,需要結合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去進行猜測。如此看來,通過實現有效猜想,能夠助力學生思維發散訓練,引導其養成自主探究習慣,使其思維更加靈活性,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成長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運用猜想去引領科學課堂,提高學生知識掌握效果與教學質量。
一、創設趣味性問題情況,展開有效猜想教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對于新奇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對于未知領域有著強烈的探知欲望與學習興趣,正是在這一興趣的驅動下,學生的學習才會獲得原始動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問題的設置,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探知欲望,使其能夠順其自然地展開猜想與探究。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趣味性的問題去對學生的猜想方向進行引導,逐步提升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解“滑輪與輪軸”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建筑工人利用滑輪與輪軸進行建材運送的視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特別強調學生對滑輪與輪軸和鋼絲繩之間的組合關系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建筑工人要利用滑輪組合去運送建材,這樣做顯得多此一舉嗎?”此時有的學生便會從基本生活認知出發進行猜想:建筑工人這樣做的目的絕對不會是徒勞無功的,無非是更加穩定,或是更加省力。也有學生猜想: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是為了安全考慮?不管是哪一種猜想,都是學生探知欲望得到激發的表現,此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嘗試用實驗器材去做出滑輪與輪軸的組合模型,通過動手實踐去展開有效猜想,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設計直觀課堂實驗,引導學生有效猜想
在展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結合所教內容去引導學生圍繞某個需要探索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有效的猜想。一般來講,小學生的猜想都會借助于實際的生活經驗與已掌握的知識,為了讓學生對猜想的方向更為明晰,教師可通過設計科學實驗去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出實驗的指導作用。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猜想方向有一定了解,在樹立知識條框的基礎上,一同設計直觀的課堂實驗去進行有效猜想。
比如,在講解“電磁鐵的磁力”相關內容時,為了對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進行探究,教師便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猜想:“電磁鐵的磁力有大有小,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你們為識是什么呢?”部分學生會認為與導線長度相關,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與導線粗細相關,同樣也有學生認為與鐵釘大小、電池數量、通電時間以及線圈匝數等相關。既然學生提出了諸多猜想,為了對這些猜想進行驗證,教師便可通過直觀的課堂實驗去一一判定。如可讓認為與線圈匝數相關的學生去進一步猜想:線圈匝數的增多,磁力是增大還是變小呢?如此一來,學生的動手實驗中便有清晰思路,其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效率會更高,科學課堂教學質量也因此得到提升。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有效猜想方向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學生主體地位愈發重視,同時要做好對學生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既然科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同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子,去引導學生的猜想方向,使其能夠對科學課堂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激發其創新意識。
比如,在講解“熱脹冷縮”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我們生活中用熱水壺燒水的視頻,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隨著溫度升高,水壺里面的水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進而提出相關問題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引導:“水壺里面為什么會有水跑出來?”此時部分學生會猜想:水到達一定溫度后就會增多,所占空間也會增大,于是便跑出水壺了。因此,教師可結合這一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讓學生進行猜想,并且通過添加紅色燃料入水中,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水在加熱后出現膨脹的現象。當然,既然水在加熱后會出現膨脹,那同時我們加入冷水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教師又可基于此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猜想。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作為一門趣味十足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具體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對學生猜想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要結合所教內容與小學生生活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積極猜想,從而深入探究。當然,我也要明白,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并不總是一樣,在實現有效猜想的基礎上,小學科學教學理應著重培養學生重視實證的科學態度,對科學課堂形成良好引領。
【作者單位:漳浦縣南浦中心學校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