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飛
[摘要] 目的 評價延續護理對糖尿病病人干預效果的影響。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延續護理。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FPG(7.15±0.17)mmol/L、2 hPG(9.86±0.59)mmol/L、GHb(8.00±0.16)%、依從性95.83%、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4.17%、護理質量(92.64±1.88)分、生活質量(93.14±3.05)分,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從患者入院中入手實施延續護理,通過隨訪的方式加強對出院患者的關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性,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關鍵詞] 延續護理;糖尿病;血糖指標;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149-02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病,具有并發癥多的特點,患者死亡率較高,生活質量較低。糖尿病患者需長期用藥控制血糖,患者的用藥、飲食及運動的依從性是影響疾病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將延續護理應用到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該文于該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96例作為樣本,觀察了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8/20,年齡(66.99±15.46)歲,病程(3.74±0.51)年。對照組性別:男/女=29/19,年齡(67.01±15.32)歲,病程(3.61±0.80)年。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延續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住院護理? 護理人員應從患者入院時、住院中、出院時三個階段出發,對患者進行護理。方法如下:①入院時:當糖尿病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為其建立健康檔案。檔案中應包括患者每日的血糖數值、年齡、聯系方式等指標,為日后的延續護理提供便利。②住院中:本組糖尿病患者住院過程中的護理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均需給予其降糖類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并嚴密監測血糖指標,積極控制飲食。但與對照組不同的是,本組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水平,使延續護理能否順利開展。針對糖尿病患者所開展的健康教育內容,應包括“飲食”“藥物作用機制”“胰島素使用方法”“運動方案”等為主,以確?;颊叩淖晕易o理能力能夠得到提升。③出院時:當糖尿病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需再次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囑其積極依從隨訪,提高自身的血糖控制水平。
1.2.2? 出院護理? 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采用以下方法實施延續護理:①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可通過打電話、家庭訪視、召開社區宣傳大會、建立微信護理群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②護理內容:出院后的護理內容應包括心理疏導、飲食護理、運動知識宣傳等多種。護理人員需使患者認識到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使其學會自行調節心態。應囑患者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少鹽低脂,提高血糖的平穩性。每晚入睡前,患者應采用溫水泡腳,預防糖尿病足。如病情允許,患者應適當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如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隨訪,護理人員需重點詢問患者的病情,解答患者的疑問。如通過家庭訪視的方式隨訪,應重點觀察患者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有無異常。如隨訪方式以召開社區宣傳大會以及建立微信護理群組為主,應適當增加健康教育的內容,使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得以提升。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FPG(7.15±0.17)mmol/L、2 hPG(9.86±0.59)mmol/L、GHb(8.00±0.16)%。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依從性95.83%、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4.17%、護理質量(92.64±1.88)分、生活質量(93.14±3.05)分。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住院過程中均能夠接受優質的護理干預,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一般較好[1]。一旦出院,患者很容易因糖尿病相關知識匱乏而出現不依從治療的行為[2]。長此以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將顯著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常規護理方法較注重院內護理,因此,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往往較差[3]。該文研究發現,實施常規護理后,該組糖尿病患者FPG(9.03±0.23)mmol/L、2 hPG(11.07±0.88)mmol/L、GHb(9.13±0.14)%。與治療前相比,患者的血糖指標明顯降低。進一步觀察發現,患者依從性為72.92%、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16.67%、護理質量(79.62±1.29)分、生活質量(84.70±3.79)分。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常規方法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指標,但卻難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延續護理模式為新型的護理模式,是以“連續性強”“協調性強”為主要特征的護理模式[4]。將其應用到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方案的銜接性,解決患者“糖尿病知識匱乏”的問題,對其疾病治療效果的改善較為有利。延續護理期間,利用“電話”“微信”“家庭訪視”等多種方式開展護理工作,能夠確保大部分患者均能夠接受到護理,使其護理依從性得到提高[5]?;颊叩男睦頎顟B、飲食及運動方案的合理性,均屬于影響糖尿病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焦慮及抑郁情緒過于嚴重,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高,運動量過少,極容易導致病情加重。將心理疏導、飲食護理、運動知識宣傳等納入到護理內容中,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內容的全面性,使血糖控制水平得以提高。此外,延續護理期間,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也將有所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同樣能夠有所提升??崭寡?、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是臨床用于評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主要指標。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變化的穩定性更高。在評價糖尿病治療效果方面,參考價值更高。該文研究發現,實施延續護理后,該組糖尿病患者FPG(7.15±0.17)mmol/L、2 hPG(9.86±0.59)mmol/L、GHb(8.00±0.16)%。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患者的各項指標更低,表明血糖控制效果更好。進一步觀察發現,該組患者依從性為95.83%、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4.17%、護理質量(92.64±1.88)分、生活質量(93.14±3.05)分,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患者預后更佳,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從患者入院中入手實施延續護理,通過隨訪的方式加強對出院患者的關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性,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升。臨床應將延續護理模式應用到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從用藥、生活、飲食、運動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使其健康狀況得以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香芬.家庭延伸護理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8,30(5):483-485.
[2]? 劉富娟,鄧曉蓉,唐曉筱.延伸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臨床效果、自護行為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析[J/OL].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3):58-61.
[3]? 楊嬋娟,眭建,朱竹清.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足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18):2952-2955.
[4]? 吳麗華,楊海霞.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9):4191-4192.
[5]? 王艷.多樣性護理方式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和用藥依從性的影響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6):155-156.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