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摘 要:建筑行業是全球十大高危行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筑施工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由于建設周期長、工作量大、管控不到位等因素,極易發生安全事故,給企業和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本文主要介紹在施工過程中,如何利用BIM技術來輔助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有借鑒性意義。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2-0144-0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建筑施工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建筑行業屬于高危行業,施工現場安全是建筑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由于建設周期長、工作量大、管控不到位等因素,極易發生安全事故,給企業和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近幾年,國家、地方政府大力推行BIM技術,如何借助BIM技術來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減少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并努力解決的問題。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是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BIM的核心是通過二維圖紙建立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模型,然后利用其可視化、模擬性、協調性、優化性、可出圖性等五大特性,進行數據協同共享,以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公司通過在北京地鐵19號線、京張鐵路進行基于BIM技術的安全管理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
1 VR安全體驗,提高安全意識
利用BIM+VR虛擬現實技術,建立VR安全體驗館,對項目施工管理人員和勞務人員進行安全體驗教育培訓。VR安全體驗館不僅可以對臨建設施及施工現場進行VR漫游沉浸式體驗,讓參與者在近乎真實的虛擬空間內,觀看施工樣板,查看工程的整體情況、內部結構、安全隱患以及構件的屬性信息,進一步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實時優化調整,提高工程施工安全和質量。還可以利用Unity3D等軟件將通用的綜合用電,高空墜落、滅火器使用等十二項安全體驗制作成動畫,進行有爭對性的專項安全體驗。如圖1、圖2所示。
2 可視化交底,提前預防風險
傳統的技術交底,由于一線施工技術人員,特別是勞務人員文化水平較低,技術交底的效果較差,我們利用BIM技術可視化的優勢,將施工工法、特級風險源施工方案等制作成三維動畫,對一線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可視化交底,讓被交底人員對整個施工要點、工序轉換、風險控制等有個形象直觀的、快速深入的學習掌握,最大限度的保證施工質量以及降低施工風險。如圖3、圖4所示。
3 安全巡視,排查安全隱患
通過利用BIM平臺,將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位置設置為巡視點,明確巡視頻次、巡視責任人,安全管理人員即可利用pad端,對施工現場進行定點、定期的風險、隱患排查巡視,對發現的隱患,及時的進行BIM模型同部位標注,并發送給相關責任人進行整改,整改后由安全總監進行整改驗證,達到施工現場安全檢查的閉環管理。如圖5、圖6所示。
4 實時監測,及時發現風險
首先要根據施工現場攝像頭情況,在BIM模型的同部位布設監控攝像頭,然后將現場監控量測系統與施工BIM模型相關聯,結合GIS系統,實現監控量測數自動定位到模型相應位置,并根據安全風險等級進行分析、匯總、預警。如存在安全風險,管理人員可打開模型上相應的攝像頭,在線實時查看施工現場的情況,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問題實時作出決策。如圖7、圖8所示。
5 應急演練,應對突發事件
利用pathfinder等火災與緊急情況發生時人員疏散的模擬軟件,將BIM模型導入Pathfinder軟件中,建立Pathfinder應急模型,生成3D可視化效果的應急疏散模型動畫,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合理利用疏散通道,制定多方面的應急疏散預案,為緊急情況下人員逃生、救援提供有效的參考。根據模擬,可生成每個樓層、每個房間最優的應急疏散路徑圖,直接打印張貼即可。為了保證BIM疏散方案的可行性,可組織進行實際演練來加以驗證。如圖9、圖10所示。
本文通過利用BIM技術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幫助,但施工安全不能只靠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只能作為安全管理的輔助工具,人行為的不確定性,是施工生產工作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只有使從事生產工作的一線員工具備“我要安全”的思想,養成“我要安全”的習慣,處處按照標準、規程作業,徹底消除人、設備、環境等的不安全狀態,配合信息化手段管控,才能真正做到施工生產的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