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珍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從該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8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其均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給予常規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給予干預組患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種護理模式下患者的妊娠結局。 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新生兒結局、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各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于降低患者不良結局發生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改善新生兒結局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極高。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分階段;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473.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b)-0154-02
臨床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定義為:在女性妊娠期間,由于其集體分泌或者糖代謝異常引起的妊娠病癥,俗稱為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來說,女性一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這一癥狀,就會對妊娠期、圍產期以及產后各個階段引發相應的并發證,對于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產生著諸多不良的影響[1]。相關研究發現,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給予產婦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妊娠結果?;诖耍撐?014年3月—2017年3月對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8例妊娠結局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128例作為該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患者年齡在22~36歲區間,平均年齡為(26.9±2.1)歲,體重區間為45~74 kg,平均(60.5±3.8)kg,其中初產婦57例,經產婦71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為初產單胎妊娠,患者胎位正常,且均被確診為糖尿病。采用抽簽法將其均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64例,兩組患者均滿足該次研究的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給予常規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主要護理干預內容為: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血糖監測以及產檢等等。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在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其主要是根據患者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反應及癥狀給予患者相應的綜合護理干預,簡單來說,就是在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綜合護理干預的側重點將護理干預工作分為3個階段,即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2]。具體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第一階段綜合護理干預? 第一階段主要指的患者孕期小于28周這一階段,其護理干預方法主要是以飲食干預、運動干預以及健康宣教這類常規護理干預為主,具體為:①飲食干預。醫護人員應將應合理飲食以及運動的積極作用對患者進行告知,并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具體病情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并將如何進行健康食品選擇以及膳食筆記記錄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告知。②運動干預。在患者第一階段護理干預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實際的情況,為患者制定整個階段性護理過程中的運動計劃;其次,結合患者的日常運動喜好以及病情狀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運動指導,如瑜伽、散步等等。③健康宣教。在第一階段護理干部過程中,其主要的健康宣教內容包括:全面妊娠期糖尿病知識、分娩生產知識等等,幫助患者更好的對疾病進行科學的認知[3]。
1.2.2? 第二階段綜合護理干預? 第二階段指的就是患者孕期為28~36周這一階段,在這一階段,其護理干預主要是以自我監護為主。具體方法為:自我監護是第二階段護理干預過程中的重點,在進行自我監護護理干預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護,主要監護內容為:胎心音的定期監測、血糖的定時測量、定期產檢以及體重、腹圍測量等等。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應指導患者堅持每天測定血壓,并將相應的血壓測定方法對患者進行告知。
1.2.3? 第三階段綜合護理干預? 第三階段指的就是患者孕期大于36周這一時期。其主要的護理干預工作重點為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對于圍產期內的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會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等諸多負面情緒,這樣不僅不利于患者的生產,還會在較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給患者及新生兒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在這一階段的護理過程中,除了要做好相應的常規護理干預和自我監護干預工作外,醫護人員還應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醫護人員應及時的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在護理過程中將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對患者進行告知,以此來幫助樹立戰神疾病的信心[4],此外,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應積極的與患者的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相關指標、妊娠并發癥以及新生兒結局。血糖相關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產后2 h血糖以及糖基化血紅蛋白,監測次數為兩次,分別為干預前和分娩后;妊娠并發癥主要為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泌尿系統感染、早產、剖宮產以及前置胎盤等等;新生兒結局主要指的就是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主要包括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血素以及窒息等等。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據均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x±s)來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百分率來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常規組患者干預前空腹血糖指標為(9.28±3.01)mmol/L,產后2 h血糖指標為(13.77±3.14)mmol/L,糖基化血紅蛋白為(9.59±3.26)mmol/L;干預組患者干預前空腹血糖指標為(9.32±2.69)mmol/L,產后2 h血糖指標為(13.81±3.22)mmol/L,糖基化血紅蛋白為(9.61±3.15)%。干預后,常規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標為(7.15±2.32)mmol/L,產后2 h血糖指標為(9.86±3.01)mmol/L,糖基化血紅蛋白為(7.12±2.52)%;干預組患者空腹血糖指標為(5.21±2.24)mmol/L,產后2 h血糖指標為(7.89±2.11)mmol/L,糖基化血紅蛋白為(5.14±2.43)%。在進行護理干預之前,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均得到顯著地改善,干預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干預組患者的各項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常規組中出現羊水過多患者的8例,泌尿系統感染11例,早產12例,剖宮產患者的10例,產后出血5例,前置胎盤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6.56%;干預組中出現羊水過多患者的1例,泌尿系統感染3例,早產2例,剖宮產患者的2例,產后出血1例,前置胎盤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06%。干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常規組新生兒中出現巨大嬰兒10例,出現新生兒窒息為4例,出現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1例,出現新生兒低血糖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6.88%; 干預組新生兒中出現巨大嬰兒1例,出現新生兒窒息為1例,出現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例,出現新生兒低血糖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06%。干預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發展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放開,使得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一旦患有這類疾病,不僅會對產婦的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還會在較大程度上給新生兒帶來較多的并發癥,嚴重影響其健康。研究發現,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必要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結局有著非常良好的效果。階段性綜合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方式,將其應用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在產婦各個階段有側重的給予相應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該文對階段性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影響進行了研究,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采用階段性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改善新生兒結局產生著非常積極的效果,具有極高的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紅.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不良結局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7):3813-3814.
[2]? 崔嫦婷,林翠紅,黃曉燕.妊娠期糖尿病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2):150-153.
[3]? 陳桂蘭.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妊娠期指標、妊娠結局及圍產兒健康狀況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7,38(9):1070-1072.
[4]? 林翠紅,崔嫦婷,蔡佩芝,等.分階段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2):88-90.
[5]? 康曉玲,張新紅.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妊娠期指標、妊娠結局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3):244,251.
(收稿日期: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