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玲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94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加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臨床療效、心理狀態評分。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總有效率、焦慮、抑郁評分各為97.87%、95.74%、(30.23±1.95)分、(35.88±2.73)分,對照組各為85.11%、78.72%、(39.28±1.67)分、(45.75±1.14)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其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b)-0136-02
糖尿病是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結構改變,糖尿病發病人數不斷增加,而糖尿病腎病是常年糖尿病并發癥之一,不但病情反復發作,且非常痛苦,易產生不良情緒[1]。所以,為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非常重要,緩解其心理負擔,重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該次研究以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兩組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對其效果進行研究,期望為以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工作提供參考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94例,隨機分為兩組,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最小年齡43歲,最大年齡84歲,平均年齡(60.23±0.36)歲,病程6~20年,平均病程(10.36±1.23)年,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學歷分別為11例、12例、13例、11例。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年齡(60.36±0.45)歲,病程7~19年,平均病程(10.41±1.36)年,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學歷分別為10例、14例、15例、8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詳細為其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指導其正確使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的方法,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給予適宜運動護理,增強皮膚護理和出院時指導。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提前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生活環境、學歷、工作環境等,全面評估其心理狀態,再制定相應心理護理措施,對于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使用通俗易懂語言以及圖畫、視頻、宣傳手冊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發病原理、糖尿病腎病由來、治療方式、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并發癥和需要注意事項等,積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直至其明白、滿意為止。為患者營造舒適干凈的病房環境,保持室內寬敞、明亮,播放輕音樂,舒緩情緒,讓其保持舒暢心情。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科學飲食計劃,禁食油膩、辛辣、脂肪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自我調節情緒,講解治療過程中不適情況,告知屬于正常情況,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結果,增加其治療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2]、抑郁自評量表(SDS)[3]來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數越高,表示程度越嚴重。②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標準,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0%。③臨床癥狀消失,病情顯著改善為有效;部分臨床癥狀消失,病情部分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和病情沒改善或加重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x±s)記錄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n(%)]記錄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評分
2.2? 臨床療效
2.3? 護理滿意度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糖尿病人數遞增迅速,此病不但病程長,且易出現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非常高。糖尿病腎病是血管疾病,使患者腎功能損傷而出現其他并發癥,影響其機體免疫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威脅其生命安全,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4]。糖尿病腎病雖然控制飲食、合理運動、藥物干預、血液透析均可延長其生存時間,但治療期間非常痛苦、效果不理想,致使患者出現嚴重心理障礙,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加速其病情惡化的程度[5]。針對其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護理意義重大。邢慧玲[5]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重視心理護理干預很重要,可協助患者緩解其負面情緒,增加其治療疾病的信心,對患者病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且效果良好。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心理護理的觀察組其護理滿意度、臨床療效、焦慮、抑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效果良好,可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增加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況。所以,在糖尿病腎病臨床護理中,實施心理護理可明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臨床療效,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以后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麗萍,卜海華,劉丹穎,等.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3(12):1123-1124.
[2]? 邵珠苓.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3):2612.
[3]? 寇菊花,蔡云.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91.
[4]? 王巧君.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3):277-278.
[5]? 邢慧玲.淺談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219,175.
(收稿日期: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