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他們利用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主義,把侵略的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5年五六月間,日本侵略者密謀策劃,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脅,先后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接受達成了《何梅協定》等,把包括平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日本。之后,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策動所謂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策劃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權,全面在華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伸向華北大地之時,中國共產黨人向勞苦大眾發出抵御侵略、保衛華北的號召。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發出通知、宣言,要求華北地區各級黨組織,在群眾中廣泛宣傳,開展抗日救亡斗爭,并對北平市領導機構進行改組,從政治上和組織上加強了對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11月,在彭濤、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等人的領導下,北平大中學校學生成立了“北平市學生聯合會”,郭明秋為主席,姚依林為秘書長。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員會在學聯建立了黨團,彭濤為書記。1935年12月6日,北平學聯召開代表會,發表《北平市學生聯合會成立宣言》。隨即,平津15所大中學校聯合發出通電,反對“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討伐漢奸,動員全國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學生和各界群眾1萬余人又舉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學生又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繼舉行游行示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抨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