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珍
摘 要: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不單單涉及到歷史文物的保留與標本收藏,更是起到宣傳歷史文化的作用。伴隨國家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愈加重視、關注,如何做好文物庫房的管理就成為社會各界所關心、討論的話題。為此,文章結合作者實際工作經驗,對當前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現狀作進一步分析,并針對這些現狀提出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博文館;文物庫房;管理現狀;應對策略
文物是指有一定價值的歷史遺跡、遺物,是在人類漫長的社會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1]。文物庫房日常管理工作的優劣與否與文物的保存質量息息相關,庫房管理是博物館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持續進步,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1 文物庫房管理現狀分析
1.1 管理經費不充足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婺源縣博物館館長,在2015年的政協會議上提案,要重視博物館的建設與文物保護,尤其是對于基層博物館而言。這是因為,我國現有的博物館超過4000座,其中基層博物管就占到80%,且絕大部分位于邊遠、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這些地區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明顯的差距,與之聯系密切的精神文明建設也落后于發達地區[2]。其中不少博物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沒有門票收入與其他創收,難免會對財政支持過于依賴,進而普遍存在“少人”“缺錢”“館小”“設施差”的情況。其文物庫房空間嚴重不足,甚至破舊殘陳、漏雨透風,導致文物較易發生失盜、自然損毀等問題,保護作用無從談起。這是基層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急切問題。
1.2 舊址庫房維修難
當前國內許多較為大型的博物館都屬于原址建筑,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并且《文物保護法》中有明確規定,不得破壞舊址建筑外貌。但由于年代久遠,必然會存在養護、修繕等問題。如位于長春市光復北路5號的偽滿皇宮,是末代皇帝溥儀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之時的宮廷舊址。由于諸多歷史方面的原因,偽滿皇宮舊址先后曾被多家單位及數百戶居民所占用。在舊址的范圍內,文物不能移動,如此既無法合理利用文物,更無法有效保護。因此,由長春市政府14個有關部門為領導的工作小組,提出了“舉全市之力,力求三年恢復偽滿皇宮舊址原貌”的工作目標。這其中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所幸成果是巨大的,打造出了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但不是所有的舊址修繕、改造都能如此順利、幸運,不少舊址文物庫房由于缺乏合理的維護、修繕計劃,投入費用又過多,不僅沒有達到有效修繕的目的,反而影響到了一些新材料、新技術的引進。或者要想讓文物庫房達到標準,發揮出自身的功能作用,就難以保存舊址原貌,我館當前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
現如今,我國文物庫房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等仍不夠完善,只有關于文物庫房編制格式規范標準與藏品類管理的相應制度,尤其是缺乏針對文物庫房管理方面的明確制度[3]。不少地方博物館文物庫房還沿用著過去的管理制度,致使文物庫房的管理凌亂無章。特別在人力方面有諸多局限,這無疑阻礙了文物庫房自身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給文物的有效保護造成較大影響。為此,必須要與現代管理技術特點相結合,推出符合時代發展特性的管理制度,著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
2 應對策略分析
2.1 加強資金投入力度
確保博物館文物庫房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就是資金。要想文物庫房的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成效,就應提高資金的投入。在爭取地方財政支持的同時,博物館自身也必須做好節源開流,進而保證庫房的功能性完整。定期展開自身養護及檢修工作,促使庫房保存文物藏品水平提升,使之時刻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為藏品的長時間流傳提供有力支撐。為此,博物館應結合自身庫房規模與文物藏品保存的實際需要,對每年庫房的管理及維護資金進行科學設定,力求專款專用、透明、清晰。
在資金充足、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庫房的管理水平,還應確保庫房內的硬件設備可以滿足博物館的具體需要,保障硬件設備的配置齊全。如確保庫房面積能與博物館實際規模相符合,注重改進文物保存微環境控制,用無酸材料制作的文物夾及文物囊匣或者聚酯薄膜袋等材料逐漸將庫房中脆化較嚴重的牛皮紙文物袋替換掉。根據保管部的要求,首批進行包裝更替的文物以珍貴文物為主,一級品擬定制高規格囊匣,二級、三級則按照質地尺寸定制幾種規格的無酸紙夾或紙盒。當前,我館庫房一級品文物囊匣已更換完畢,部分書籍也完成了無酸紙盒的更換,預計明年完成二級、三級文物包裝的更換。
2.2 推動管理信息化
上述說到,由于歷史意義及國家相關規定,舊址博物館的“硬件”不可改變,確保文物的完整性、長久性,使我們的后代子孫能夠了解歷史的變遷。這就需要著手文物庫房的“軟件”更新,提高庫房管理水平。當前我們所身處的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為了迎合時代發展,文物庫房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推進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筆者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一方面,建立博物館專用網站。當前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網絡,可建立博物館專用網絡,通過入口設置的更新,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可用資源,實現文物信息的持續更新。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數字化技術。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公共場所,在進行文物陳列時,庫房管理員應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地應用高科技技術,自覺更新傳統觀念,旨在讓參觀者更清楚、全面地了解文物。我館庫房今年已建立了文物數字化管理系統,使文物征集、征集前鑒定、定級鑒定、文物利用、文物出入庫審核、統計等流程更為標準化與科學化。
2.3 建立健全文物管理制度
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科學管理文物的準則與依據,也是對“軟件”的進一步強化,確保文物得以有效保護及利用。保管博物館文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為當代與后代子孫所用,延長文物的壽命。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保管時既要依靠于科學的方法、技術,又必須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庫房管理制度。“藏品科學管理須做到‘制度健全”是《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的。制度是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的保障,可以推行工作的有序進行。要實現文物庫房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管理好文物,就須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筆者認為,應做好如下幾點:第一,著手“藏品庫房管理制度”的建立,這是藏品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也是綜合性的制度,主要是圍繞藏品安全、藏品保管、庫房管理等幾方面展開;第二,著手“藏品提用制度”的建立,這是為了進一步明確館內陳列提用、館外展覽提用、科學研究提用以及觀摩與出版提用等程序;第三,著手“庫房進出人員登記制度”“庫房鑰匙管理制度”“防霉防蟲清毒制度”“藏品管理獎懲制度”及“藏品修復、復制”等制度的建立。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相關藏品保管規章制度時,須集思廣益,充分考慮本館實際情況。一旦制定、公布出制度,就一定要堅持按章辦事,堅持執行制度,充分發揮出規章制度的應有作用,使之不流于形式、表面。
3 結語
總之,為了促使文物庫房管理效率、質量的有效提高,博物館方面應始終堅守與時代共發展的先進理念,針對文物庫房管理存在的不足,采取多種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構建出更為和諧、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我國博物館文物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沈士清.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要點探究[J].藝術品鑒,2017(12):143-144.
[2]王華瑞.西夏博物館文物庫房藏品規范化管理認識[J].文學教育:中,2017(4):86.
[3]黃梅平.基層博物館文物庫房的科學化管理[J].藝術品鑒,2017(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