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康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十分重要,小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自身科學素養的提升。基于此背景,對創設探究情境、引發探究想象,提供探究素材、激活探究思維,設計探究方案、推進探究進程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達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引起了相關教育者的廣泛關注。然而,在小學科學課上,部分教師只是講求形式主義,把探究性學習掛在嘴邊而不實際去做。實際上,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做了就能取得很好效果的一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在情境創設、問題設計、活動開展等環節都有所側重,教師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這些方面的教育,這對探究性學習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創設探究情境,引發探究想象
小學科學課堂上開展的探究活動不同于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我們需要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并由此激發學生對探究學習的興趣。所以,什么樣的情境適合學生的探究學習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小學生從小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進行科學課時,我們可以充分把握學生的這種天然特質,創設合適的情境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我在對《葉的蒸騰作用》這一課進行教學時,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植物的蒸騰作用”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一些學生對于本來比較干燥的塑料袋壁上出現很多小水珠的現象感到十分奇怪。這個時候,我抓住機會對他們進行引導:“大家覺得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嗎?”學生們都積極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一部分覺得這是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有一部分認為是從塑料袋外面鉆進來的;也有一部分覺得是植物的葉子蒸發出來的……隨后,基于學生的猜想,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對他們的想法進行引導,學生都很樂意參與到其中,學習積極性很高。
因此,在對小學科學進行教學時,必須要牢牢把握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征,設定有趣的情境,將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出來,讓學生提高對科學探究的參與度。
二、提供探究素材,激活探究思維
材料對思維的鍛煉具有傳遞性,材料促進活動的開展,活動有利于思維的發揮,把自主探究材料在課堂上適當提供給學生,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能力,思維的發展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實驗材料的作用,尤其是通過結構材料這只無形的手對學生的認知、探究、發展進行牽引。所謂的結構材料包含三方面,一是能提供學生探究的思路和探究的方法,二是能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三是能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去學習。
例如,在對《磁鐵的性質》這一課進行教學時,為了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我們師生一起準備了不盡相同的結構材料,如磁鐵、小盆、磁鐵性質實驗盒、小的曲別針等,這讓學生在探究活動的體驗中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學生首先結合結構材料設計實驗,其次通過反復的實踐,將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詳細記錄下來,在有充足數據的保障下,最后對所有現象進行取舍,找出最符合磁鐵的性質。雖然提供的“材料”多而雜,但是打破了學生的思維被老師牽著走的形式,從而有利于學生同科學家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結構材料,在自己小組的探究方案內進行實踐,這是一個能提高學生比較與分析的思維能力的過程。
三、設計探究方案,推進探究進程
實驗活動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設計方案,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中,對學生的實踐進行引導,并對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從而對實驗方案進行調整,找出最優方案。
例如,在教學《浮力》一課,學生把“怎樣使沉在水里的雞蛋浮起來”的小組實驗方案設計出來,然后對此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學生都十分認真專注地參與其中,當他們一勺、一勺地往水杯中加鹽達到預期值時,進行攪拌,發現沉在水里的雞蛋浮了起來,對此學生們都樂開了花!所以,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把一個愉快輕松的探究環境提供給學生,對于小學中年級科學課的實驗探究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在學的過程中玩;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的探究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來在想的過程中學,在做的過程中學。
又如,在教學《探測暗盒里的電路》一課,學生在通過自己設計的方案做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要是暗盒的電路只連了一節電池時,把正向連接給電池的正負極,會讓電路檢測器的燈泡更亮;若是反向連接電池的正負極,燈泡則不會亮。要是暗盒的電路里只連了一根導線的時候,電路檢測器的燈泡的亮光則不會改變;把兩個連接點進行交換,燈泡的亮度依然跟之前一樣。當暗盒的電路連接了一個小燈泡,則電路檢測器的燈泡的亮光就不會那么亮,會變暗;把兩個連接點進行交換,燈泡的亮度還是會變暗。因此要將A、B、C、D每兩點之間的線路判斷出來,便得經過兩次正反測試。因此通過親自試驗,讓學生對簡單電路進行探究,促進了對電路的學習與了解。
可見,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時,要提供相應的指導。教師的任務是將學生的探究思路厘清,從而把最好的方法找出來。甚至教師可對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通過實踐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共同完成實驗。其實,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幫助不會與自主性原則相矛盾,相反會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更有利于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要將自主探究學習放于首位,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中,既能親身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體驗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科學素養。
【作者單位:青田縣船寮鎮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