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凱
小學作為孩子第一次接受專業的系統教育、學習知識的場所,是一個人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養成的重要階段,對孩子的學習思想、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的教育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有熟練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學會透過問題看本質,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國家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規定學校里既要注重對孩子基礎知識、學習興趣的培養,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全面創新的數學思維方式,只有培養出了數學思維方式,孩子才能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擁有學習數學的動力,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就對于如何培養學生在小學中的數學思維方式進行論述。
一、小學進行數學思維培養的優勢
小學與中學、大學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小學主要是基礎知識的教育,其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對學生數學思維方式進行培養。小學的教學內容大都較為基礎,教學教材的各個構成部分、內容的構成部分則更加合理,能夠很好地銜接以后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了解數學知識。現在國家所推導的教學教材更加具有多樣化,注重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小學時期,學生年紀不大,處在智力發展的高速階段,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那些錯誤的思維方式尚未建立起來,因此,小學期間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數學思維培養具有其他階段無法比擬的優勢條件。
二、小學進行數學思維方式培養的方法
1.課堂提出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創新思考
在課堂上營造出具有創新開放的教育氛圍,是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學習的重要指標。教師要提出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同時還要注重問題中的啟發性、趣味性,以及該問題能否引發學生自主思考,要注意將問題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大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參與,不斷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的潛力。由此可見,課堂提出的問題是指引學生思考研究,從而培養數學思維的關鍵條件。
2.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知行結合
舉一反三作為最為重要的一種數學思維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它可以幫助學生按照已知的現象進行更深的探討,能夠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數學知識相互關聯,因此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知識的內在關聯性,教導學生如何對知識進行匯總,并得心應手地應用。發散性思維的形成,首要條件便是教會孩子如何進行知識總結,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為舉一反三能力的形成打下地基;其次,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不容忽視;最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創造各種解題思路。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的整個體系有個大致了解,從而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
3.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參與到問題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校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創造出不同的實踐活動,給予學生能夠支持他們實踐活動的材料,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在動手過程中,才能夠做到知行結合。在實踐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熱情,也能夠讓其數學思維能力在動手過程中得到發展。
4.教師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學生培養數學思維
課堂上教師的正確指導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步驟。數學該學科本質區別于其他學科,它本身需要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自身素質要求較高。數學離不開數字,然而數字的枯燥性導致了學習內容較為枯燥,因此,若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學習教育,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正確引導作用,能夠引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其思考能力。
5.注重采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方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目前教師能夠使用的教育設施十分完善,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比如采用生動的教學視頻為學生答疑解惑,既解決了問題,也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由于小學生年紀不大,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其興趣,讓同學們在趣味的課堂中學習,在放松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會產生抵觸的心理,采用多媒體教學則會事半功倍。
三、結語
小學作為學生系統知識學習的開端,是培養其學習興趣,鍛煉其數學思想的重要階段,學校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方式,制訂出分階段、分方向的培養計劃。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貫穿于整個學校的整個教學任務中,也要應用在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中,采用新型教育方式,積極與學生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新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提高學校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夏邑縣韓道口鎮劉集小學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