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萃
在剛結束的重慶市第三屆中小學班級合唱比賽活動中,我所帶的六年級五班榮獲一等獎,名列前茅。回顧這五年的音樂教學,感觸頗深。
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香港童聲合唱教育專家唐少偉先生曾經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班級合唱教學不同于合唱隊的訓練,學生差異較大,而合唱是需要每一位學生具有一定音樂技能和合作精神來共同完成的集體活動,所以,小學班級合唱教學成為當今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熱點,同時也是難點。
從新課程改革后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音樂課中不少老師對童聲沒有建立正確的概念,不清楚什么是正確的聲音;二是缺少適合孩子們訓練的方式方法,指導學生歌唱的發聲練習不夠生動、有趣、有效、大膽;三是在怎么引導孩子運用聲音表現上面不對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不斷學習更新合唱觀念和方法是前提
我前年參加了世界合唱聯盟在澳門舉辦的合唱大會,深感當今合唱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多元并存,國內合唱近十多年有了很大發展,涌現出一些世界一流的學校團隊,但就整體而言,我們國家依然是“有高峰,沒高原”,是合唱大國,不是合唱強國,究其原因,合唱的師資力量缺乏,合唱的觀念和方法陳舊,中小學合唱教學的開展和普及還遠遠不夠是重要因素。反映在我們班級合唱教學中的情況是不少老師不知道合唱的發展態勢,對國內和世界知名的合唱作曲家知之不多,選擇的曲目陳舊,鮮有班級進行規范的音樂聽寫訓練、音程構建訓練、和弦連接訓練、音色整體訓練等等,訓練的思路和方法局限教材內容,訓練的方法也生搬硬套,缺少針對性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因此,要做好班級合唱教學就要不斷的學習,及時更新觀念和方法。
(一)多閱讀合唱專業著作,學習合唱專家們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如楊鴻年的《童聲合唱訓練學》、孟大鵬的《童聲合唱訓練》、錢大維《合唱訓練學》、(德)卡爾·皮特·奇拉的《童聲合唱團指導實用手冊》等等,班級合唱的訓練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同時,思考并整體構建班級合唱的整體發展規劃,做到每個學段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二)了解國內外合唱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研究他們的創作風格,知道合唱創作的前沿領域在哪里。
(三)多參加國內外重要的合唱節、大師班、工作坊,聆聽世界各地合唱大師的講座,建立正確的合唱概念和聲音概念,深入學習柯達伊、奧爾夫等音樂教學法,從這些教學法中吸取有用的營養為班級合唱教學服務,這樣在班級合唱的訓練中才能不迷失方向。
二、合唱課程的開發和整合是關鍵
21世紀學習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革,教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也在于“課程”,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就在于是否有適合學生的課程,課程的關鍵又在于整合、開發、創造。因此,我結合音樂教材分學段進行有梯度的、系統性的教材整合,形成“教師樂于教學,學生樂于學習”的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生活化、本土化、兒童化、個性化,具體實踐在于增、改、刪、調。
(一)增加一些優秀的適合學生水平程度的歌曲。一是增加一些旋律優美、學生喜歡,同時和聲效果好、能提升學生合唱技能的實效性強的合唱歌曲進行教學,如一些優秀的作品《春曉》《天空之城》《宇宙的種子》等等,通過合理的“增”來彌補合唱實踐訓練內容。二是選擇有時代性貼近學生生活的獨唱歌曲,如《讓愛傳出去》《苗家小阿妹》等等,通過這些好聽的歌曲激發學生的演唱興趣,提升歌唱技能,改變班級合唱音色。柯達伊的《77 2-part Exercises》是很好的二聲部合唱練習曲,可以選擇補充進課堂教學。
(二)改編歌曲,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有些如歌曲如《兩只老虎》《草原上》《小紅帽》等都可以在教學中滲透輪唱的小練習,讓歌曲演唱更有趣味。
(三)刪除教材中一些難度偏大、旋律不美、學生不喜歡、脫離時代的教學內容,從而使教材更好的為班級合唱教學服務。
(四)調整教材上的優秀合唱歌曲的學習時段,如二聲部合唱歌曲《柳樹姑娘》《我怎樣長大》原本是四年級的教材內容,但可以根據班級合唱水平情況調到二、三年級教學。
三、創造生動的音樂形象是重點
和諧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他們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受到美的熏陶。但合唱的訓練往往是嚴格、苛刻,甚至枯燥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是很難持久的,如何更加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讓他們保持歌唱的熱情呢?師生共同創造有趣的合唱音樂形象就顯得很重要。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通過語言描繪、啟發、點撥,加上適當力度、速度的變化,讓學生體驗音樂形象,感受合唱的美。
四、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是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班級合唱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合唱的技能培養固然重要,但在小學階段歌唱合唱的興趣的培養更為重要。只有學生對合唱有了興趣,他們才能自覺、認真地唱好每一個音符,充分領會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注意各聲部的協和,努力體現合唱作品的藝術魅力。
(一)創設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在音樂課中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聆聽與體驗音樂,老師就可以結合歌唱、游戲、律動等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音高、音準、節奏感等的培養。
(二)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在班級合唱教學中,老師除了要關注音樂和嗓音方面比較好的孩子,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幫助,讓他們在班上起好帶頭作用,同時,老師也要關注一些后進生的表現,讓他們真正動起來,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當然,班級合唱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深入開展還需要老師不斷的反思和學習,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夫,如總譜閱讀能力、較高的鋼琴伴奏水平和縮彈能力、良好的聲樂知識和技能、敏銳的音樂聽辨能力、合唱作品的分析改編能力、創編練聲曲、嫻熟的指揮技能等等。同時,一個成熟的音樂合唱老師應熟悉中外音樂史,具備一定音樂美學知識,有自己獨立的音樂理解力,有自己個性化的課堂教學風格,這樣老師的合唱教學才會高質、高效,才能讓學生入耳、入神、入心,優美的歌聲才會從學生的心里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