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然而化學實驗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同時,化學又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科,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的探究,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科學實驗過程和方法的訓練,能夠提高對科學學習和科學實驗的理解,并樹立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一、聯系生活,不斷深入
科學知識本身是具有系統性和嚴密性的,而學生的認識活動進程是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化的有序過程。因此,只有循序漸進、不斷深入才能使學生有效掌握系統的知識,培養嚴密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授“溶液的酸堿性”一節中,將生活與實驗相聯系,循序漸進。
首先,介紹人們飲水觀念的不斷轉變:80年代,大家多喝白開水。而隨著經濟、商業發展,經常飲用商家廣告的瓶裝水(純凈水)。但是,純凈水無法提供微量元素離子,因而開始改用礦泉水。再到05年“農夫山泉門——你喝的是弱堿性水嗎?”,因為人體體液大部分是弱堿性的。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就可以引入:若我們手上有一瓶農夫山泉,我們如何知道它的酸堿性?由此學生就會主動積極思考pH測定的方法并付諸實驗。
在繼續探討溶液的酸堿性及pH的計算后,可以接著深入:倘若我們在某條件下測得該農夫山泉pH為6,是酸性嗎?設計實驗活動讓學生探究常溫和100℃蒸餾水的pH,用事實加深對溶液酸堿性與pH關系的理解。自然而然的,學生就會開始探討酸堿性的根本原因,再一次變被動的講授為學生主動地探究。
繼續深入:弱堿性水一出,商家就想:“現在弱堿性水很暢銷,我們能否通過稀釋的方法使原本弱酸性的礦泉水或中性的蒸餾水變成弱堿性呢?”而經過之前的不斷引導,學生會立即想到實驗將礦泉水用pH為7的蒸餾水不斷稀釋從而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地形成緊密而系統的知識。
最后還應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斥著商家的競爭,也體現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弱堿性水真的有商家說的那么好嗎?引發學生思考、明白:商家的競爭遠遠不會結束,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應能夠試著用化學的知識、思想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是一門生存學科,我們有理由知道身邊的一切,并且應該努力改造身邊的不良環境,從而獲得情感與價值觀上的升華。
二、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學習化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去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化學課堂教學應重視“應用性”——即新知識的學習要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歸納,形成新的知識。因此需要化學教學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學用結合。
例如,在講授“酚的性質和應用”一節中,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驗相結合,解決實際生活問題。09年江蘇鹽城受含酚(有毒)廢水污染導致全城斷水,請你當工程師,設計合理的處理含苯酚廢水的方案,用流程圖表示。
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用自己的知識不斷地去參與思考、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得到深刻感受和自我肯定。
三、聯系生活、學會創新
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地創新、改進中進步發展的,創新是為了生活,生活中充滿著創新。因此,創新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也是一大難題,它不僅關系到個人發展,還關系整個國家的未來。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建立創新思維的關鍵階段。而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特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聯系生活,不斷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講授“鋁及鋁合金”一節中,引導學生不斷實現實驗創新。觀察課本中應用鋁熱反應焊接鐵軌圖片和實驗室鋁熱反應的裝置圖片,并闡述反應原理:鎂條、氯酸鉀首先反應,目的是產生大量的熱形成高溫使鋁熱反應得以發生。
接著提出此實驗無法課堂演示的原因——存在不足:
1. 火柴很難點燃鎂條,需用酒精燈,且燃燒時強光刺眼;
2. 帶鐵圈的鐵架臺較笨重,攜帶不方便;
3. 混合物在較高溫度下發生劇烈反應,生成的紅熱熔融物,常會不定向地從四層紙漏斗的半腰部位燒穿而出,火星四射,熔化物飛濺,非常容易造成人身傷害;
4. 因蒸發皿邊沿無沙,落下的紅熱熔融物使其受驟燙常會炸裂破碎;
5. 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白煙,嚴重污染教室環境。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能否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這些不足。
經過思考后,學生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
生甲:汽油、酒精等
生乙:紙類的,如油布很容易燃燒……
生丙:炸藥……
生丁:煙花、鞭炮……
此時,筆者引導學生對這些答案進行類別歸納,即三類:液體燃料、易燃紙制品、固體易燃易爆物。然后,指導學生逐個分析優缺點。
經過探討與推斷選定固體易燃易爆物,再根據獲取途徑和成本考慮,最終選擇鞭炮。由此就引導學生建立了創新的思考方向:創新是要能保留原作用、優點且又能彌補其不足。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變被動、機械的操作為主動、探究的創新實驗,能夠全面觀察實驗,聯系生活,不斷實現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其自身的創造能力,同時,亦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
學生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學校。聯系生活、社會實際的實驗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更是把學生發展置于比班級、比學校生活更廣大的社會背景中去,在體驗和探索自然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