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星 張志忠 吳世泉 王秀麗
浙江省衢州市中醫醫院 浙江 衢州 324002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形成后因門脈高壓、低蛋白血癥等病理因素引起的腹腔內積液癥狀,是眾多肝臟疾病失代償期共同臨床表現,而Ⅱ型肝腎綜合征(HRS)為失代償期肝病重要并發癥,對于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恰當,患者預后極差。特利加壓素為肝膽疾病類用藥,有資料[1]顯示其可治療肝硬化腹水和肝腎綜合征,但關于特利加壓素治療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的報道卻極少。中醫藥治療肝臟相關疾病方面歷史悠久,經方較多,取得了眾多成果。筆者使用胃苓散加減方聯合特利加壓素治療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獲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案》中肝硬化診斷標準[2];②經過治療但腹水不消退,或治療性排放腹水后腹水仍持續3個月以上;③符合《國際腹水研究小組肝腎綜合征診斷標準》[2]中Ⅱ型HRS診斷標準;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各種感染性、癌性腹水;②合并肝性腦病;③Ⅰ型(急進型)肝腎綜合征;④消化道大出血;⑤合并糖尿病;⑥合并腎實質損害;⑦不愿參與此研究。60例患者按照入院單雙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8例;年齡46~79歲,平均62.51±7.46歲;Child-Pugh分級:A級2例,B級16例,C級12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9例;年齡48~80歲,平均63.67±7.59歲;Child-Pugh分級:A級1例,B級18例,C級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給予保肝降酶、抗感染、利尿、消除黃疸、補充人血清白蛋白等治療,向45ml生理鹽水中加入特利加壓素[輝凌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253,1mg]1.0mg,將其以4ml/h的速率持續微量泵入,每日1次。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胃苓散加減方,藥方組成為蒼術、白術、澤瀉、茯苓、豬苓各10g,厚樸、陳皮、炙甘草各6g。濕熱蘊脾加黃連、黃芩;肝氣犯脾加柴胡、炒白芍。加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治療2周。
3.1 觀察指標:①無菌狀態下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糞便,使用微生物學法定量檢測其腸道菌群(雙歧桿菌屬、腸桿菌屬、乳酸桿菌屬)水平。②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鉀離子(K+)、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濃度。③采用動態鱟試反應濁度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內毒素水平,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降鈣素原(PCT)水平。
3.2 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雙歧桿菌屬、腸桿菌屬、乳酸桿菌屬、K+、Na+、Cl-、內毒素、PCT水平均以±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3.1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水平比較(±s,IgCFU/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水平比較(±s,IgCFU/g)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乳酸桿菌屬9.44±1.06 11.26±1.13*#9.35±1.11 10.57±1.19*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雙歧桿菌屬9.47±1.12 11.13±0.97*#9.61±1.05 10.58±1.01*腸桿菌屬11.53±1.36 9.78±1.24*#11.46±1.39 10.46±1.33*
3.3.2 兩組治療前后血電解質濃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電解質濃度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電解質濃度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K+2.54±0.63 3.39±0.51*#2.51±0.67 3.07±0.62*Na+86.23±14.75 104.42±13.69*#87.12±13.81 96.79±12.73*Cl-63.24±9.55 77.46±10.43*#63.11±10.14 71.85±10.36
3.3.3 兩組治療前后內毒素、PCT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內毒素、PCT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內毒素、PCT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PCT(ng/ml)6.20±1.76 3.84±1.17*#6.18±1.64 4.59±1.25*例數30 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內毒素(EU/ml)0.38±0.12 0.21±0.08*#0.39±0.14 0.27±0.11*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肝臟疾病,具有進行性和彌漫性,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是主要臨床表現,容易并發多種疾病,其中肝硬化腹水和HRS發生率均較高,且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腸道蠕動明顯減慢,其微絨毛受損,腸道清除功能降低,無法有效清除有害細菌,且腸道機械排空細菌功能下降,導致有害菌繁殖速度快速上升。因此對于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延緩疾病發展。
特利加壓素為人工合成多肽,對血管和內臟平滑肌具有收縮作用,能夠降低門靜脈壓,還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生成,降低腎血管收縮程度,提高腎臟血流量,促進局部循環,提高腎小球濾過率。
肝硬化腹水屬中醫學中“脅痛”“積聚”“鼓脹”等范疇,是由于多種病因致肝失疏泄,肝脾同病,久則必虛,久則多癖,脾虛血癖是肝硬化腹水的基本病機,水濕內停是本病的最終表現[3]。筆者所用胃苓散加減方中,蒼術燥濕健脾、化濁止痛;白術、茯苓健脾和胃、益氣泄熱、利水燥濕;澤瀉、豬苓利水泄熱;厚樸行氣化濕、溫中止痛;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行氣利水、止痛消臌之功。此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術可提升造血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澤瀉具有利尿作用,能降低門靜脈高壓;茯苓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白蛋白水平,抑制肝纖維化發展;陳皮具有抗炎、抗潰瘍和利膽作用。
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雙歧桿菌屬、乳酸桿菌屬水平高于對照組,腸桿菌屬水平低于對照組,表示胃苓散加減方聯合特利加壓素能明顯提高腸道厭氧菌數量,抑制需氧菌繁殖。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會伴有血電解質紊亂,對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而言程度更深,如若不及時糾正,容易并發低鈉血癥等多種并發癥,加重患者病情[4]。本次治療后,觀察組K+、Na+、Cl-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胃苓散加減方聯合特利加壓素可更為有效改善患者電解質代謝紊亂狀態。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腸道菌群過度生長,其大量增殖后會產生眾多代謝產物,即為內毒素,內毒素會穿過腸道屏障,損害臟器,還會促使PCT快速合成和分泌,血清PCT水平明顯升高;本次治療后,觀察組內毒素、PCT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治療和特利加壓素治療基礎上加用胃苓散加減方能夠明顯減少內毒素產生和吸收,增強腸道黏膜屏障保護功能。
綜上所述,對肝硬化腹水合并Ⅱ型HRS患者使用胃苓散加減方聯合特利加壓素治療,能夠促進腸道菌落恢復,改善血電解質代謝紊亂狀態,降低血清內毒素和PCT水平,提升腸道黏膜保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