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蓉
浙江省臺州市中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筆者對藥流患者常規治療的同時配合腕踝針療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①停經在49日內,確診為早孕,年齡在38歲以下且自愿要求結束妊娠的健康婦女;②B超檢查孕囊的平均直徑小于2.5cm;③掌握疼痛程度數字(NRS)評分方法。
1.2 排除標準:①有心、肝、腎、生殖、內分泌系統疾病,子宮畸形或合并子宮肌瘤的孕婦;②首次藥物流產者;③曾因藥流留觀我院門診,使用過腕踝針的患者。④合并有肝、腎、心、腦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宜耐受手術者。
1.3 一般資料:2015年10月~2016年2月留觀我院的65例早孕藥物流產患者,采取單盲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35例,年齡26~37歲,平均29.05±3.12歲;學歷高中22例,大專13例。對照組30例,年齡25~36歲,平均29.15±2.83歲;學歷高中18例,大專12例。兩組調查對象的年齡、文化程度、認知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藥流患者均于第1~2天早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晚空腹1次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第3天上午9點留院觀察。對照組常規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取華佗牌0.25mm×25mm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在三陰交與懸鐘穴水平位置上,環小腿做一水平線,并從下1區~下6區分為六等份,每一等份之中點為進針點,即下1穴~下6穴,分為左右兩側。下1區:靠跟腱內緣;下2區:內側面中央,靠脛骨后緣[1]。予雙下1區、雙下2區皮膚進行局部消毒后,以30°的夾角使針尖快速穿過皮膚至真皮下,然后平放針身,使針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1.0寸,要求術者以針下松軟感為宜,不捻針,患者沒有酸麻脹等針感,用醫用膠布固定針身,留置1h。
3.1 觀察指標:①腹痛程度(NRS評分):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后分別于30、60min NRS評分。②孕囊排出時間:計算從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后到孕囊排出的時間,超過6h孕囊未排出者為異常。③陰道出血量:電話回訪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后1周內陰道出血量,與自身平時月經量比較,多于月經量者為陰道出血量異常。
3.2 結果:對照組孕囊排出時間異常2例,觀察組2例;對照組陰道出血異常3例,觀察組4例。兩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腹痛程度及孕囊排出時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腹痛情況與孕囊排出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腹痛情況與孕囊排出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排出時間(h)4.25±3.78 2.59±2.34*例數30 35 NRS(分)30min 3.05±1.12 2.15±1.25*60min 2.36±1.27 1.32±1.28*
藥物流產屬中醫學“墮胎”“產后惡露不絕“等范疇,病機為瘀血阻滯,血不歸經,沖脈受損,氣虛血瘀,熱擾沖任,迫血妄行。腕踝針療法把人體分成6區,基本與十二皮部相一致,通過刺激皮部,調整相應經絡和臟腑的功能,促使氣血循行通暢,以達“通則不痛”之目的。其可振奮皮部及絡脈之經氣、調和營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十二皮部的分布區域,是以十二經脈的體表分布范圍為依據;雙下1區取穴相對應的止痛療效區域為下腹部子宮區[1];腕踝針刺下1區,通過刺激皮部,調整相應經絡和臟腑的功能,促進氣血運行,以便達到鎮痛作用。雙下2區取穴相當于三陰交穴,現代研究表明,補合谷、瀉三陰交具有明顯的增強子宮收縮作用,提高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促進殘留絨毛及蛻膜的排出[2]。同時下2區主治大小腸病證,能減少米索前列醇片引起的腹痛腹瀉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