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娟 徐 磊
浙江省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 嘉善 314100
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癥,在女性無排卵不孕中約占25%[1]。誘發排卵是治療排卵功能障礙的主要措施。筆者采用來曲唑誘發出現成熟卵泡,并配合針藥聯合治療,臨床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1]排卵障礙性不孕的診斷標準:有正常性生活,未經避孕1年未妊娠者,B超連續監測至少1個月經周期提示卵泡生長緩慢,無優勢卵泡,生長過程中卵泡萎縮、停育、卵泡不破、無排卵、子宮內膜過薄。中醫辨證屬腎虛血瘀型。
1.2 排除標準:男方不育因素;輸卵管阻塞、子宮器質性因素導致不孕;免疫性不孕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導致的不孕。
1.3 一般資料:將來自我院門診符合標準的132例患者分成兩組。針藥組72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4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8個月。對照組60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8歲;病程最長6年,最短9月。兩組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來曲唑片,卵泡監測方法同針藥組。1次促排為1個周期,3個周期為1療程,1療程治療后未受孕患者停促排1~2月,進行第2個療程。觀察1~2個療程。
2.2 針藥組:西藥口服同對照組,同時配合服用中藥,以歸芍地黃丸為基礎方加減:當歸、炒白芍、制萸肉、熟地、五靈脂、皂角刺、赤芍各10g,茯苓、懷山藥各15g。每日1劑,分2次溫服。至月經第12天開始陰道B超觀察卵泡生長情況。當B超監測有1個或多個平均直徑18~24mm卵泡,單層內膜≥3.5mm,選取太沖、三陰交,血海直刺,關元透中極,電針夾于三陰交、血海,選用疏密波,頻率50Hz,留針30min;次日給予陰道B超檢查觀察卵泡排出情況,如順利排出,建議患者行同房1次;如未能排出,加針刺1次,繼續B超監測,如仍未排出,本周期治療結束。
3.1 療效評價:針刺后24~48h后復查B超,卵泡消失或明顯縮小≥5mm,或呈囊性樣增大內呈網絡樣回聲,有少量盆腔積液者為排出;卵泡縮小≤5mm,有少量盆腔積液為可能排出;卵泡大小無改變或繼續增大為未排出。并監測排卵成功患者受孕率。
3.2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較[例(%)]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原因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失調導致的。臨床上一般首選來曲唑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針進行誘發促排治療,但易引起卵巢過激綜合征。中醫學認為,腎主生殖,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卵子是生殖之精,生育之本,其藏于腎。筆者所用歸芍地黃丸方中,熟地、萸肉、懷山藥、茯苓、炒白芍養精益腎,促進卵子發育成熟;當歸、皂角刺、五靈脂、赤芍活血化瘀,以適應促排卵、促轉機的需要。針灸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而實現促排卵,針刺誘發排卵值得重視[2]。所選關元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穴,主藏魂魄,是男子藏經、女子蓄血之處,與中極同屬腹部穴位,臨近子宮,具有培補元氣、調理沖任、溫腎暖宮之效。三陰交歸脾經,血屬陰,脾氣健旺則血有所統,能下疏氣血,使經血充沛調達。太沖調暢肝經氣機,直刺血海以引血歸經。諸穴配合,動靜結合,升降相宜,藏瀉有度,以利于卵泡排出,即“順而施之,則成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