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艷 董慧
摘 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以黑龍江省為例,認定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并分析其對黑龍江省的經濟貢獻及專利能力。研究發現,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專利能力較強,但各產業專利發展極不平衡且嚴重滯后,經濟效益能力方面劣勢較為明顯。基于此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專利密集型產業;專利密集度;產業貢獻;專利能力
中圖分類號:F20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2-0029-02
引言
專利密集型產業這一概念起源于美國。2012年,美國商務部在《產業聚焦》的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與專利密集型產業這兩個名詞。2013年,歐洲專利局發布《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的經濟績效和就業人數的貢獻》報告繼續沿用并擴展了這一概念。2013年《中國區域產業專利密集度統計報告》確定了高專利密集度產業及其發展特征、政策建議。2016年,國產局發布了《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主要統計數據報告》,再次分析了專利密集型產業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度。此外,國內學者還在專利密集型產業績效[1]、專利能力[2]、我國與發達國家專利密集型產業比較[3]、專利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創新效率[4]等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本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認定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分析其經濟貢獻及其專利能力,為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決策提供理論依據,也為其他區域專利密集型產業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一、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認定
(一)國內外專利密集型產業認定方法
2012年5月,美國《聚焦產業》(2012)報告將某一專利密度高于全部產業平均水平的產業認定為專利密集型產業,并通過統計和計算2004—2008年間各個產業授權專利數與該產業五年間平均就業人數的比值作為產業專利密度的計算方法。歐盟2013年發布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和就業的貢獻》將專利強度即某一產業的專利數量與該產業就業人數的比值作為衡量專利密集型產業的方法。2013年《中國區域產業專利密集度統計報告》通過對比歐美兩國提出的采用某行業五年發明專利授權數之和與該行業五年平均就業人數的比值測算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明專利密集度。
(二)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認定方法
通過參考三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本研究將產業專利密集度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并且該產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產業認定為專利密集型產業,其中專利密集度為3—5年內某產業發明專利授權數之和與該產業平均從業人員數的比值。這一認定方法更能反映產業的專利產出情況,使專利密度結果不受產業規模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個別年份的隨機性、偏移性,使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科學性。
(三)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認定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2014—2017年《黑龍江統計年鑒》中38類行業的相關統計數據,同時滿足兩種衡量標準的行業有7類,分別為儀器儀表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
二、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經濟貢獻
(一)經濟與就業情況
2013—2016年,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工業生產總值占全行業工業生產總值的11.88%,但受黑龍江省整體經濟下滑的影響,專利密集型產業工業總產值的年均增長率為-5.91%,而非專利密集型產業這一數值為-4.7%。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平均每年可為全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占產業平均就業人員的16.36%,從業人員數量的年均增長率為0.17%,而非專利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長率為-5.73%。專利密集型產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穩定。
(二)創新產出情況
2013—2016年,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全部新產品銷售收入的61.65%,占其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的20.73%;而非專利密集型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其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的1.8%。專利密集型產業產品創新對銷售收入的貢獻份額更高。
(三)經濟效益情況
2013—2016年,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和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經濟效益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平均總資產貢獻率、資產負債率、成本費有利潤率分別為5.16%、58.07%、3.41%,而非專利密集型產業三項效益值分別為14.15%、59.61%、6.03%。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的資產收益能力、經濟效益的安全性、收益性均高于專利密集型產業。
三、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專利能力
本文參考陳偉(2012)[5]、楊早立(2016)[6]等學者的研究,基于投入產出比的思路,從專利投入和產出兩方面衡量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專利能力。
(一)專利投入
2013—2016年,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平均數占平均從業人員數量的7.88%,非專利密集型產業這一數值僅為1.56%;R&D經費內部平均支出占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的2.8%,非專利密集型產業這一數值僅為0.33%。專利密集型產業對R&D人員和經費投入力度遠遠超過非專利密集型產業,其領先優勢也逐步增強。
(二)專利產出
2013—2016年,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授權數量和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專利申請數量平均為2 239件,是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的1.41倍;專利授權數量平均是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的1.47倍,年均增長率為11.18%;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平均是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的1.37倍,年均增長率為25.71%。專利密集型產業通過加大R&D經費與人員的投入,調動了研發積極性,提升了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創新成果顯著。
四、結論與建議
黑龍江省專利密集型產業整體而言專利能力較強。然而,黑龍江省各產業專利發展極不平衡且發展嚴重滯后。黑龍江專利密集型產業的經濟效益要低于非專利密集型產業,而且在資產收益能力、經濟效益的安全性、收益性方面劣勢較為明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政策傾斜,繼續保持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除了繼續加大R&D人員與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強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外,重點要通過提升知識產權能力來拉動專利密集型產業的長期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將知識產權能力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要降低專利秘密型產業在知識產權開發、保護、運營、管理各個方面的風險,為知識產權能力的提升保駕護航,如建立科研保險補貼制度降低科研創新的風險,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力度,降低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風險。
第二,有效對接,發揮專利密集型產業對其他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黑龍江省應基于自身發展實際,打造橫縱交織的輻射帶動網,橫向方面,依托優先發展的專利密集型產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形成產業區域集聚效應,增強創新的質量和效率;縱向方面著重關注對產業鏈中上下游產業之間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搭建專利密集型產業上下游之間的戰略合作創新模式,削弱企業間溝通屏障,以此促進產業鏈中各企業之間資源開放與共享、協同生產,以產業鏈協同發展帶動黑龍江省產業的全面升級。
第三,精準扶持,擴大專利密集型產業范圍。首先,加強融資渠道建設,簡化融資步驟,解決其資金困難;其次,將準專利密集型產業納入專利密集型產業示范基地,借助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加強企業核心技術研發;最后,打造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使準專利密集型產業通過該平臺實現技術、人才、資本的高效對接,改變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轉化“兩張皮”的現狀。
第四,重視人才,激發與釋放人才的熱情與能量。意識到利益再分配的重要性、保證人才薪酬體系的競爭力、建立健全人才獎勵機制是基礎;打造人才自我價值實現的平臺、創造使人才成長的軟環境是關鍵。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創造雷尼爾效應實現環境留人;通過營造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實現情感留人。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應抓住契機,通過政策引導發揮專利密集型產業的特殊功能,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姜南.專利密集型產業的R&D績效評價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法的檢驗[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3):99-107.
[2]? 陳偉,楊早立,劉錦志,周文.“功能”與“協調”共驅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專利能力測度[J].科學學研究,2015,(6):833-841.
[3]? 劉林青,譚暢.中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7,(4):94-106.
[4]? 朱承亮,劉瑞明,王宏偉.專利密集型產業綠色創新績效評估及提升路徑[J].數量經濟技術研究,2018,(4):61-79.
[5]? 陳偉,沙蓉,張永超,田世海.我國知識密集型產業專利創新績效評價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方法[J].管理評論,2013,(8):39-45,53.
[6]? 楊早立.我國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協同發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