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嬈
摘 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入手,著重探討其價值內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價值內涵
中圖分類號:D6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2-0176-02
黨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價值取向,是我們在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
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強烈向往。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把這一目標作為自己的觀念和追求,為推進建設一個真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一)自由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標
建設一個真正自由的社會,是社會主義者不斷探尋的永恒課題。馬克思一生致力于追求每個人真正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恩格斯同樣強調要“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起就始終高舉“爭自由、爭人權”的旗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起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大力發展經濟,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設良好條件。
自由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社會主義追求更高、更真實的自由,實現每個人真正自由全面發展始終是貫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條紅線。這充分反映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體現了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致力于不斷實現人的解放的終極目標。
(二)平等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
馬克思認為,平等表明人應當把別人當做同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恩格斯強調平等意味著一切人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平等實踐。從土地改革到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政權,再到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等等,無一不是社會主義平等事業的生動實踐。
平等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是依法治國的必要條件。只有平等價值觀深入人心,才能讓每個公民享有同等生存的權利、得到同樣的人格尊重、擁有同等的發展機會,讓所有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公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懈追求
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強調公正,指出,“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的權力。”[2]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主張和奮斗目標,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全體人民的解放,這是最大的公正。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起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也都蘊涵公正的價值理念,體現對公正的價值追求。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公正體現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有助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凝聚力,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因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孜孜不倦的價值追求。
(四)法治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制度保障
馬克思認為,法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公務人員要遵循法律規定向每一個公民負責。沿著馬克思主義的軌跡,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史進程。1950年新中國頒布了第一部法律,195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7年黨的十五大鄭重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對依法治國做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依法治國為社會營造了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有力保證,從制度設計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保駕護航。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蘊涵著豐富的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區別所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內涵
自由就是人的解放。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步步擺脫壓迫、爭取自由的歷史。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擺脫自然的束縛,追求身心自由。馬克思辛辣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壓抑了人的自由發展,使得社會中的少數人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而絕大多數人處于被剝削、壓迫的苦難中。因而,共產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是一個自由自在的社會。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有充足的物質條件和空閑時間,享受充分的自由。
自由是歷史的、具體的。抽象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脫離現實狀況的“自由”是虛無縹緲的,真實的自由要放在一定社會、一定歷史階段加以考察。實現自由需要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人類的自由程度越高。當前,雖然我國進入新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飛躍,但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自由的實現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我國不斷向前發展,自由的實現程度也會與時俱進。
自由是有邊界的。雖然我們追求自由,但只有在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就是要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中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讓每個人都享有實現夢想和成就自我的機會。但是在享受各方面權利的同時,我們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因此,社會主義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它以法律為邊界,保障每個人都能在秩序范圍內享受自由。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的內涵
平等意味著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這個權利,包括每個人都享有的生存權、發展權等。平等體現在法治原則中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體現在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每個人都平等享受權利,平等履行義務。二是法律適用平等。國家機關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依法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權利,依法追究每一個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法律界限平等。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平等意味著公民享有平等的機會。機會平等是指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爭取機會、獲得財富的可能。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起點平等。對待同樣的工作和機會,不因為性別、外貌等非必要因素取消他人的參與資格。二是規則平等。對待同樣的機會,規則要統一、公開透明,規則制定和執行也要公正。三是潛能實現的機會平等。尊重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弱勢群體,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機會,充分發揮其潛能。
堅持正確的平等觀,反對平均主義的錯誤傾向。平等不是絕對的,不否認差別的存在?,F階段,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夠高,“按需分配”難以實現,只能采取“按勞分配”的辦法,這就不可避免存在待遇上的差別。適度差異是合理的,有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完全“大鍋飯”式的絕對平等,只會帶來社會的整體貧困,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現實的。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正”的內涵
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是社會公正的底線。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一些基本權利是底線,如生存權、健康權等。社會要盡最大可能保障每個公民的合法基本權利,讓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社會的公正。近年來,我國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發揮政府的兜底作用讓每一個人都能充分感受到社會公正。
保障機會公平是體現社會公正的關鍵。在一個良性的社會中,底層人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階層躍升,改變自己的命運。機會公平的重要意義正在于此,每個人都有通過自身努力尋求向上發展的可能性。寒門也可出貴子事實上是很多人對社會公正程度感知的重要標志,所以,國家采取完善高考制度、完善就業政策各種措施,努力為每一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
堅持按貢獻分配是社會公正的要求。這是結果公正的重要體現。在起點公平、規則公平的前提下,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為大家所認可。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分配方式有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活力。對于通過自身努力奮斗取得正當的較多收益的人國家予以積極鼓勵,才能在全社會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風尚。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的內涵
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將黨的領導貫穿在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體現在:一是領導立法。根據黨和國家形勢和人民意愿,提出立法建議,使法律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需要。二是保證執法。黨通過思想領導、工作領導等,監督促進執法部門嚴格執法。三是支持司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和檢察院依法公正行使權力。四是帶頭守法。黨政機關及領導干部要發揮模范作用,帶頭遵守法律。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憲法在整個社會規范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因此,要重視憲法,增強憲法權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努力讓憲法精神深入人心,營造出全社會自覺遵守、維護和運用憲法的社會氛圍,真正將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體現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方面的體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應遵循五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保證發展方向的正確性;二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搞清發展的力量源泉問題;三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發展道路的價值追求;四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良法美德相得益彰;五是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突出特色,實事求是。
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中國必須堅持的價值觀念,它體現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白杂?、平等、公正、法治”的八字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