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平
[摘要] 目的 探討并分析對糖尿病患者應用社區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搜集該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患者應用社區管理措施,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改善情況,記錄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的得分情況及其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況和生存質量的得分情況以及滿意度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社區管理措施,能夠使患者的血糖情況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滿意度。
[關鍵詞] 社區管理;糖尿病;生存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193-02
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病率急劇增加。我國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1.6%,約1.139億人患有糖尿病。尤為嚴重的是,在我國,大約2/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沒有達標,隨之而來的并發癥將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非常沉重的負擔,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迫切需要新的策略針對糖尿病的管理和預防。
糖尿病治療目標是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糖尿病患者相關癥狀,防止和延緩并發癥,維持良好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延長壽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糖尿病的連續社區管理,是在堅持早期、長期、綜合治療及治療方法個體化的糖尿病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各項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措施來控制高血糖,延緩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滿意度。為了探討社區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該研究2014年1月—2017年1月搜集20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現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該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全面檢查和病理檢查得到確診。將其隨機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為38~77歲,平均年齡為63.5歲,病程為3.5~17年,平均病程為12.5年;觀察組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齡為38~78歲,平均年齡為63.6歲,病程為3.5~18年,平均病程為12.7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以及平均病程等相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應用社區管理措施,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①構建社區糖尿病管理小組,由專業性較強的社區醫生擔任社區糖尿病管理小組組長,組員主要有社區科的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省級醫療聯合體的內分泌康復科專家以及社區志愿者等。
②建立健全社區管理的相關制度:社區衛生服人員的糖尿病防治培訓制度、建立健康檔案管理制度、病案分析制度、健康宣教制度、患者隨訪制度、咨詢制度等。
③建立健全糖尿病患者的個人健康檔案和家庭健康檔案。完善病人的基礎資料: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種族、社會經濟狀況、醫療費用支付類型、家庭狀況等。健康行為資料:如吸煙、飲酒、運動、飲食習慣、就醫行為、健康信念模式、愛好、社會適應能力等。預防醫學資料:如周期性健康檢查記錄、自我保健觀念、技能等。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重點掌握患者的藥物治療情況、病情特點及其恢復程度、臨床治療的依從性以及患者的經濟狀況和生活習慣等[2],然后進行分層管理。
④設立糖尿病健康教育講堂。糖尿病教育是基礎管理措施,是決定糖尿病管理成敗的關鍵。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課程,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病情特點、治療原則、注意事項、如何防治糖尿病并發癥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等,增強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意識。講解血糖自我監測和護理、服藥及注射胰島素的方法。講解低血糖的常見誘因、癥狀、體征、產生的原因、危害和自我救治方法等。
⑤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合理控制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總原則。根據年齡、身高、體重、活動強度、藥物治療情況和生理狀況控制合理的總熱量。避免高糖、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指導患者要改善飲食結構,平衡膳食,飲食宜清淡,鹽攝入量<6 g/d,蛋白質攝入量<0.8~1.0 g/kg[3]。盡量限制外出進餐,合理分配餐次比例,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防止一次進食過多等。教會患者進行飲食計算及換算方法。指導患者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禁煙,限制飲酒。維持合理體重,超重的患者體重減少的目標是3~6個月期間減輕體重的5%~10%[3]。消瘦的患者應當通過均衡的營養計劃恢復理想體重,并長期維持理想體重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⑥運動療法。運動治療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對肥胖的T2DM患者,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運動可以改善異常的脂代謝紊亂,降低血壓,控制體重,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改善心肺功能等。依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年齡、性別、體力、有無并發癥及以往運動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原則是因人而異,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日按時按量進行運動訓練,可選取各種有氧運動進行訓練,例如游泳、跳舞、騎自行車、健身操、及慢跑等。
⑦血糖監測:餐前、餐后2 h、睡前、必要時測夜間和凌晨、HbA1c。頻率:血糖控制良好者,1~2次/周;血糖控制不良者,隔日或每日多次。HbA1c開始治療時每3個月監測1次,血糖達標后每年至少監測2次。
⑧藥物治療: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時,應及時應用降糖藥物,掌握藥物的適應證和不良反應,注意防止低血糖反應的發生等。
⑨設置咨詢專線,便于患者進行咨詢;提供家訪或電話回訪,以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病情恢復情況和血糖水平,并認真回答其疑問。做好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指導患者充分認識到遵醫囑配合臨床治療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其治療的依從性等。
⑩健康宣教。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健康講座,借助于展板和宣傳頁等進行廣泛的宣傳,鼓勵患者進行積極的相互交流,分享血糖控制的成功經驗,引導患者進行互相鼓勵[4]。
對糖尿病社區管理的過程中,應對各個時間段的工作情況進行整理和分析,在對患者的管理工作現狀進行深入的研究的基礎上,及時地調整社區糖尿病管理的計劃和方案,并需尊重患者及家屬,仔細研究他們所提的相關意見。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改善情況,記錄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的得分情況及其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對計量資料(x±s)組間對比和計數資料[n(%)]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和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值為(6.42±0.35)mmol/L,對照組則為(7.88±0.78)mmol/L,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的得分為(70.2+12.4)分,對照組則為(51.4+13.5)分,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給予相應的社區管理措施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血糖改善情況和生存質量的得分情況以及滿意度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美國糖尿病管理手冊指出,不管糖尿病治療方案和管理科學如何進步,如果沒有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糖尿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即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對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知曉糖尿病知識則促進患者對疾病的管理,促進患者的血糖控制,減少合并癥的發生,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且這些干預措施相對是較容易操作和成本較低的[5]。良好的飲食控制能夠促進血糖的平穩。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6]。因此,應該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征,加強對患者的的健康教育、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血糖監測等管理措施,促使患者血糖控制達標。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社區管理,如健康教育、飲食、運動、血糖監測等行為干預,既能促進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能夠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淑貞,陳正女.內分泌科臨床護理[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10):106.
[2]? 曾健,石海.健康教育在城鎮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2(5):559-560.
[3]? 陳灝珠,鐘南山,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4]? 王傳學,楊林.中西醫結合社區綜合干預對171例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4,5(6):31-33.
[5]? 劉兆蘭.中國部分城市地區2型糖尿病控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9.
[6]?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10):893-842.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