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讀懂王小帥,就讀懂了中國電影30年的歷史

2019-03-26 08:21:20
南都周刊 2019年3期

2019年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上,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同時拿下影帝和影后兩項銀熊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同時獲得兩個銀熊的電影。

縱觀王小帥的職業生涯,他的電影其實早已是國際三大電影節的常客,不僅屢次角逐金棕櫚大獎,更是獲得過兩次銀熊獎(《十七歲的單車》和《左右》)和一次戛納評委會大獎(《青紅》)。而《扁擔·姑娘》(1998年)《日照重慶》(2010年)都曾闖入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闖入者》(2014年)則在威尼斯電影界角逐過金獅獎。

憑此藝術成就,王小帥在2010年獲頒“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同樣獲過此殊榮的中國電影老炮們還有:李安、周迅、葛優、馮小剛、成龍、姜文、章子怡、劉燁等。

然而有意思的是,除了王小帥,其他獲得騎士勛章的人,好像都在中國大眾文化中有著更高的知名度,電影的票房成績,讓他們在大眾文化中聲名顯赫。而王小帥,盡管在國際舞臺上是中國電影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可在國內,似乎只有小眾文青擁簇他。他的名聲在國內外,可謂冰火兩重天。

筆者在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曾三次與王小帥導演長時間對談,暢聊中國電影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發展。我發現,讀懂了王小帥,就讀懂了中國電影30年的歷史。

夾縫中的第六代

王小帥,被稱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反觀第五代導演,諸如張藝謀、陳凱歌等,早在新千年之后,就放下了電影藝術家的身段,不再沖擊國際電影大獎,而是轉型拍商業大片。他們都陸陸續續獲得了票房上億的成功,以及大眾文化的追捧。而比王小帥更年輕的中國新一代導演們,諸如寧浩、韓寒、文牧野、路陽等,從出道開始,便在商業片的道上一路狂奔。如今,他們的票房更是跨越了20億門檻;然而,他們的電影,卻幾乎沒有在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過頭角。

從這一點上看,在中國,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似乎有點水火不容;而三代人的選擇也涇渭分明。第六代電影人,夾在第五代和更年青一代的中間,也夾在中國電影兩次商業化大潮的中間,他們似乎成了中國商業電影的一個斷代。

《青紅》劇照。?

一方面,他們鮮有票房的驕人成績,另一方面,他們的作品影響力,在國外代言著中國,在國內卻只在知識界引起討論。于是,以王小帥、賈樟柯、婁燁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們,在中國另類地、叫好不叫座地存在著。

記得2009年的時候,在上海電影節的主題論壇“中國制造——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怎樣的電影”上,王小帥曾炮轟寧浩、陸川等年輕導演。當時他說:“我做電影人18年以來,因為堅持夢想和信念,才一直不觸碰商業片。我會不惜精力和生命來保護文藝電影。可能一兩部不掙錢,但這是做了大善事。我現在掙錢沒你們多,但人有一口氣,就要有尊嚴”。

這場炮轟當然激起了口水戰。博納影業的董事長于冬是王小帥的支持者,作為生意人的他,甚至曾替王小帥規劃過一個樂觀的前景:1 0年后如果王小帥還堅持這么拍,票房應該也可以過億,因為中國整體電影的工業到時已經有了極大發展,隨便一個電影都可以過億了。

今年,正好是10年后的2019年,王小帥的新電影《地久天長》在柏林捧回雙銀熊后,終于要在國內上映了。這部片子一如既往地關注小人物,一如既往地充滿人文關懷,一如既往地堅持個人化的表達,一如既往地進行藝術探索,一如既往地用電影承載文化的意義。那么,《地久天長》會不會如于總所料,成為王小帥第一部票房上億的電影呢?

漂泊者

和王小帥有過幾次接觸后,你會發現他并不是喜歡說話的人。他總是帶著一種“冷靜的觀察者”的形象,這和他其作品氣質也一脈相承——總是悲憫地看著小人物的苦難和掙扎,而很少評價。

但是,當王小帥談起童年,他便口若懸河了。

1966年出生的王小帥,父親是上海戲劇學院59屆表演系畢業的。畢業之后,在戲劇學院教書和演戲,顯然將是父親全部的人生規劃。然而他在上海遇到了王小帥的母親,她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學,學的是軍事工業。兩人結婚,王小帥出生時,中國的大三線建設開始了。

《我11》劇照。?

“大三線你知道吧?為了預備打仗,國家決定把沿海大城市的工業基地轉移到西南、西北、云貴川一帶。大轉移的都是各個行業好的、高精尖的人才。”王小帥解釋。第一波轉移的名單中,就包括他母親和她所在的工廠。那時,小帥才幾個月大,父親沒辦法一個人帶孩子,只好全家都去了貴州,父親也轉行成了工廠的宣傳干事。

在計劃經濟時代,電影都是有指標的。我很快發現,師兄輩的路, 實際上根本走不通。

等到改革開放,又是一輪大轉型,國企改制,很多人開始思考該怎么辦。以前開發大三線的人都是從上海、北京、沈陽這些大城市來的,他們這時候都想回去。可是舉家搬遷回去其實很難。1979年,王父的同學邀請他去武漢軍區文工團排話劇。那時,文化剛開始復蘇,8個樣板戲的模式逐漸被打破,《于無聲處》等話劇也開始出現。父親心動了,毅然參軍,進入了武漢軍區文工團。

“從政策上說,家屬是可以隨軍人調動的。我父母親想:我們家既然沒有機會回上海,去武漢這樣的大城市也不錯。于是就在我13歲時,全家遷到了武漢,留在文工團。可以說,我父親的這一生,我的家,都是因為國家政策而被影響的典型”。

王小帥說這話時很平靜,可是,20世紀中國歷史的風云變化和時代變革,已經伴隨著他家庭的幾次選擇,清晰地展現出來。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曾說過:“對于經歷過苦難的人來說,歷史不是一本合上的書”。生逢時代變革,王小帥獲得了深刻的生存體驗和電影素材。在他的電影中,總有卑微的人生活在異鄉的故事。

《十七歲的單車》里的男主角,17歲就從農村到北京,打工做快遞員。《我11》和《青紅》則是上海人在貴州的故事,它們都帶著鮮明的王小帥痕跡。《地久天長》中的男女主角,則在中年以后,意外失去了孩子,又在舉國的下崗大潮中,從內蒙古遷到海南,后來輾轉移民福建。當人們問起異鄉的生活,男主角說:“這里挺好,誰都不熟,話也聽不懂……”

《十七歲的單車》劇照。?

浮出水面

王小帥的遷徙腳步,并沒有隨著父母落戶武漢而停止。1981年,他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此后在北京一待就是10年。“附中是中專,畢業就可以工作了。那時正趕上第五代導演橫空出世,我被電影吸引住了,就沒有去考美院。“1985年,電影學院全面恢復4大專業招生,王小帥考進了導演系。

4年后從電影學院畢業時,他才發現,新導演已經很難被分配到電影廠。“看到張藝謀這些師兄,都是從邊緣小廠出來的,我就覺得去地方的話,反而機會多。“于是王小帥到了福建電影制片廠。少年心氣兒,一腔熱血就是為了拍電影。“可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電影都是有指標的。我很快發現,師兄輩的路,實際上根本走不通。”王小帥依然輕描談寫地勾勒著年輕時面對的種種變革,一如他的電影敘事風格。

后來,在福建懷才不遇的王小帥,徘徊了一圈后,又逃回北京。

“你算是辭了公職?”

“不,沒辭,就是走人了。”

獨自離廠,他其實算是半脫離了體制,成為中國最早的地下電影人。接下來發生的,電影史已經記錄在案:王小帥低價搞到過期的黑白膠片,找到附中同學——著名畫家劉曉東、喻紅夫婦,拍攝了《冬春的日子》。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不僅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也被BBC評為電影誕生以來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時它還開啟了一個時代的先河:中國從此有了地下電影,第六代導演也終于浮出水面。

有趣的是,影片成功了,但福建電影制片廠卻把他除名了。王小帥解釋:“因為我長期滯留在北京,也不回廠里,被除了名,算是完全脫離體制了。“直到今天,他的戶口也不是北京的,盡管已經在這個城市生活了近30年。”眼看著父輩還有自己,都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命運不能由自己決定,除名就除名吧!”王小帥補充了一句。

藝術總是人生的寫照。戶口、遷徙、被排斥、漂泊、離別、生活重建...這些元素在王小帥的電影中,屢屢出現。他總是通過一個又一個角色,來表達自己的生存經驗。王小帥說:”我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讓自己覺得可以稱之為‘故鄉的地方,沒有一個叫做‘根的歸屬。其實幾千萬三線人的家庭和子弟們,都不知道歸屬。原來的家鄉是回不去了,居住的地方又不是家鄉。我在《冬春的日子》和《扁擔姑娘》中,都有對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發問”。

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講:童年最缺少什么,一生便在尋找什么。王小帥一直在尋找的是歸屬感,而一代又一代經歷過漂泊的中國人,幾千萬三線家庭,也都在他的故事中感受到共情。

我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讓自己覺得可以稱之為‘故鄉的地方,沒有一個叫做‘根的歸屬。

個體記憶

對于王小帥來說,家庭長期以來都在影響著他的創作。《青紅》和《我11》,都是直接從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選取的素材。尤其是電影中父親這個形象,生活在三線,心念故鄉上海。自己無力改變生活,只有將夢想托付給孩子,希望孩子走出去。

《我11》中,父親要孩子畫畫,教了很多孩子聽不懂的話。在這些情節設計上,我不僅看到了一份深沉的父愛,還看到了父親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想和不甘心。王小帥說:“我父親,他一個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人,在貴州做廠里的宣傳干事,完全發揮不了他的才華。他便讓我畫畫,因為畫畫會帶來個體的一種自由,一個人,就創造了世界。”

在貴州時,沒人教王小帥,他便瞎畫;到了武漢,文工團里的舞臺美術師,就成了他的畫畫老師。“我還是很感謝我父親的,他不在乎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在乎考試什么的。他看重的是心靈的超脫和建設。他保護了我的天真和想象力”。

還有《闖入者》中的呂中這個角色,則來自母親的原型,一個大三線建設的母親。王小帥談起這個角色時說:“我父親去世后,我母親年紀也大了。我看到父輩的生活方式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他們還保留著某種過去的狀態,包括對社會、對金錢、還有對自己的生活態度等。突然我意識到,他們這一代人跟新中國一塊成長,而現在已經慢慢進入老齡化了。然后我發現很有意思,就是我們從來沒有仔細地去想過,中國歷來的運動、變化,包括后來改革開放那些人,他們的青春在那個時代度過,可是改革開放后又突然要面對一個新的社會,他們的狀態是怎樣的?“

在他看來,這正好是中國階段性的一個體現、投射:這一代中國人,他們是什么樣子、怎么會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歷次的運動造就了怎么樣的一代中國人?而我們往前走,在現在這個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上的時代里面,又將產生什么樣的一代中國人?”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小帥的創作,總是以個體,而且是以私人記憶為基礎,用普通中國人的家庭故事,去反映出時代的特征來。所以,他的電影里有著強烈的集體性記憶。比如:大三線建設、集體遷徙、下崗潮等,這些國家政策對個體和家庭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元素,總能牽動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王小帥也曾一再表示:”我的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到的,中國人會有共情”。他的電影抓住了父輩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以及年青一代帶著憐憫的態度看父輩、看時代、看歷史。

《闖入者》劇照。?

但是王小帥并沒有簡單地表現歷史發生了什么,而是深入地挖掘人性受到什么影響。所以他不僅僅是個時代見證者,還是一個藝術創作者。“從父母這一輩人身上,我隱隱地感覺到他們這一輩子很辛苦,年輕時為國家,現在為子女奔波。但有一個特點,她們沒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像歐美的老頭老太太,會為自己考慮、為自己生活,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對事物有獨立的判斷等。“停頓了一會兒,他補充了一句:”我父母這代人,就像年輕的時候洗過腦子一樣,很多自我的東西都消失了”。

我對此也有強烈的共鳴,我的父母這一代,也經歷過許許多多的集體主義生活,個人化的東西都被磨損掉了。其實直到今天,中國人仍然是以代際來劃分彼此的: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80后、90后等……這正是因為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都有一些強烈的、共性的東西。而在西方,以代際劃分,并不是個通用的概念,因為個體文化太強大,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興趣和需求,而形成不同的群體。

沉默的大多數

說來有趣,第五代導演們的成功,曾讓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學陷入誤區,卻也給了王小帥機會。

當時,學校招生辦誤認為電影的美學語言是最重要的,就像《紅高粱》和《黃土地》中極具表現主義特征的美術設計,讓張藝謀和陳凱歌獲得了國際上的成功一樣。于是,在王小帥考入電影學院的那一年,招生老師特別青睞會畫畫的學生。第六代的路學長和王小帥都是美院附中畢業,都是同一年進入導演系。

然而在隨后的學習中,對王小帥影響更大的不是第五代的師兄們,而是臺灣的新浪潮大師。從電影美學語言上看,王小帥、賈樟柯等第六代導演,大多遵循的是新現實主義的語言。這個美學傳統是從戰后的意大利開始,特點是:關注小人物,使用非專業演員,通過普通人(通常是工人階級和窮人)的日常生活狀況,來表達社會現實。

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后來傳入臺灣,被侯孝賢等臺灣新浪潮前輩拿了過來,并糅合了臺灣的社會狀況和東方美學傳統,從而開啟了臺灣新浪潮運動。代表作是《風柜來的人》、《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

如果對比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偷自行車的人》(1948年),侯孝賢的《戀戀風塵》(1986年),還有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2001年)的話,可以很自然地發現這一美學傳統的延續性。比如:三部電影的故事都發生在大城市——羅馬、臺北和北京;男主角都是沉默寡言的底層人;甚至他們都丟了賴以為生的自行車/摩托車。

維托里奧·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中的父親,是貧窮的工人,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他的工作,然而上班第一天他就丟了自行車。沒自行車就不能工作,無奈之下,他只有去偷別人的自行車。他帶著兒子在羅馬雨中的大街上無所適從地尋找自行車的場景,留給電影史最難以磨滅的篇章。觀眾追隨他的腳步,看到意大利戰后到處都是窮人、失業和絕望的情緒,看著主人公愁苦的表情,觀眾也深刻地體會到底層生存的無奈。

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中,男主角從農村來到大城市臺北打工,騎著公司的摩托車送貨。愛情以及未來的希望,都在他勤勞、忍辱負重的生活中,逐漸萌發。然而,這輛比他所有財產加起來都貴重的摩托車被偷了。無奈之下,男主角只好去偷一輛摩托車。當他讓女朋友幫他把風時,從他急不擇路的焦慮中,還有女演員辛樹芬清純的臉上流露出的緊張、害怕和欲哭無淚中,我們感受到他們本質的善良,以及生活帶來的重壓。

《冬春的日子》劇照。?

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中,男主角也是從農村來到大城市的,在北京騎著公司的自行車送快遞。他勤勤懇懇,忍辱負重,然而,作為生活唯一來源、在城市里唯一的依靠的單車被偷了。于是,這個衣衫襤褸的少年,開始在北京執拗地尋找。在機動車轟鳴的街頭,在紛亂的人潮中,他顯得特別無助和卑微。而這個城市,都因為這個無助的少年,而顯得暴力和缺少人情味。

新千年的時候,藝術批評家曾將這部電影列入“青春殘酷”的美學系統之中。同樣拿出來談論的還有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雖然《壞孩子的天空》、《戀戀風塵》和《十七歲的單車》都講述了少年人在大城市中經歷的成長陣痛期,但是后兩部還是多了一重農村人遷徙到城市之后的不適應感,而這種殘酷感里面,又摻雜了一種復雜的、鄉愁的味道。

順便說一下,侯孝賢和王小帥一樣,從童年開始便經歷著復雜的遷徙:從出生地廣東梅縣,隨國民黨遷臺,來到高雄,后來又到了臺北。他的鄉愁,也曾代表一代臺灣移民對大陸的復雜感受。《戀戀風塵》的結尾中,歷經城市和邊防生活磨礪的少年人,回到鄉村,和爺爺一起,享受片刻的寧靜田園時光——這是電影中最讓人暖心的時刻。

他當時一直提醒自己:在市場令人激動時,也不要忘了電影的基本,不要讓表面的繁華淹沒了。

王小帥說:“在電影學院上學的時候,臺灣新浪潮、侯孝賢這些前輩橫空出世,我有幸在學校的錄像帶中接觸到他們。說實話,觸動還是很大的。侯孝賢更真實地呈現了他的生活,而且又特別有東方感,他捕捉、表達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感情細節。侯孝賢對我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又揉進了我的生活經驗……”。

可以說,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語言,被侯孝賢加入東方美學,又經過王小帥、賈樟柯等第六代導演對中國現實的糅合,終于讓新現實主義電影語言獲得新的生命。2001年,《十七歲的單車》獲得柏林銀熊獎,2006年,賈樟柯的新現實主義電影《三峽好人》,又回到意大利,拿下了金獅大獎。

另外,第六代導演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對中國現實和底層人物的關注。大變革時代的風從這些小人物單薄的身上吹過時,顯得格外寒冷。從這一點上講,王小帥是第六代中是最典型的,他的十幾部電影,全都是現實主義題材,關注的對象也都是那些漂泊的、平凡的、卑微的人。

《冬春的日子》里,夫妻的同床異夢;《極度寒冷》里,主人公的身不由己;《青紅》里,歷史對命運的玩弄;《左右》里,兩個家庭的無助和堅韌;《地久天長》中,人的隱忍……這些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看著讓人心疼。觀眾也從他們的身上,聯想到自己的親人朋友,所以觀看時都會有強烈的共情效應,他們構成了王小帥電影的全部,也構成了中國社會一個又一個的橫截面。

不忘初心

第69屆柏林電影節的采訪末尾,我免不了問問王小帥對《地久天長》的票房期許,畢竟在10年前,已有影業老總替他打過算盤:10年后的王小帥電影票房會達到一個億。還有10年前的那場口水戰,也讓王小帥也站到了商業片的對立面。再加上,寧浩的新片《瘋狂的外星人》在2019年春節已經過了20億票房。這些額外的故事,讓我對《地久天長》的票房更為好奇。

但王小帥對這個話題完全沒有興趣。他不僅對金錢保持著一貫的冷感,也對電影市場保持著遠距離的觀察。他說:“十幾年前,那是一次中國電影市場的大轉型,是一次票房繁榮的起點。所以那些青年導演一出道,就伴隨著好的票房成績。這種情況,是大家預料不到的,因為我們長期在計劃經濟之中。”

他回憶,當時一直提醒自己:在市場令人激動時,也不要忘了電影的基本,不要讓表面的繁華淹沒了。“現在看看10年前,很清楚了,是吧!資本大量進入的時候,大家都關注它,并把票房推上去,我覺得現在也不好說什么,畢竟逐利是人的本性。但是,電影內容也從那時候開始,變得越來越貧乏了。這兩年資本退潮了,電影創作該怎么辦?資本是不會考慮這市場健不健康的。但是,電影人千萬不要忘了創作的核心,而且還要爭取把市場往全方位、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他看來,自己對于某部電影票房的關注與否,都是個案,社會環境才是決定性的。要建立健康的市場和法律,讓行業更健康,為以后的電影打開更多的可能性,這才是自己所關注的。

王小帥洋洋灑灑的一席話,充滿了鐵肩道義,但我還是有點不甘心,可能是太希望《地久天長》能改變第六代導演電影叫好不叫座的宿命了。

從當代電影史來看,第六代之后,沒有代際的分類了,導演們只有個性的不同、藝術口味和選擇的不同。這是個好現象。

記得幾年前,第六代導演楊超,帶著在柏林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的《長江圖》,回到中國市場,卻最終以5000萬票房草草收場;還有賈樟柯去年沖進戛納競賽單元的、口碑爆紅的《江湖兒女》,最后也是以7000萬票房封頂。

第六代導演們,甚至包括中國的藝術電影,票房都驚人地低。反而搞笑商業片,卻總能大賣。在歐洲,商業片很難有如此夸張的票房,藝術片也不會有這么低的商業成績。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穩定的觀眾群體,這便是王小帥導演所期待的成熟的市場吧!

其實最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工業以及電影學院,似乎都有朝著好萊塢方向走的趨勢。以前,他們曾偏向過歐洲的藝術電影模式。但是近幾年卻來了個大轉向,一頭沖向“美國模式,中國制造”。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學習歐洲藝術電影起家的、第六代導演們如今所面臨的商業難題吧!當代中國電影,正在進入一個以明星為核心,建立起商業化電影模式的新階段。

對此變化,王小帥并沒有像10年前那樣言辭犀利地開炮攻擊,只是輕描談寫地評論一句“畢竟逐利是人的本性”。這種寬容成分的增加,不知道是不是與年齡的增大有關。但是,對于電影教育中的商業化成分,他的遺憾之情溢于言表:“院校還是應該從純粹的教育角度來培養人才,不應該過多灌輸商業的東西。可是,當代社會對商業的需求量這么多,電影工業影響這么大,學院讓學生多考慮一些社會性的、商業性的、功能性的,這是大勢所趨。但是,電影藝術不單單是個人的,也是工業性的、集體性的,這些需要平衡”。

這似乎是個沒辦法的事。矛盾的情況,在中國各個行業都在發生。不管如何,從王小帥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30年的歷史;無論是電影工業、還是市場、還是電影教育,他都完整地、深入地參與到了這30年的變革之中;所以對每個環節,他不僅有精辟的意見,也能做出歷史性的回顧,而且對這種變化的來龍去脈,也有著清晰的解釋。

比如,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資本增長,他認為:“這個一方面受惠于電影市場的開放,以前是有指標的,沒有許可不能拍,現在放開了。另一方面也受惠于最近幾年國際資金、技術進入中國,而且數字技術普及之后,技術門檻降低……”。

“所以,一代年輕的導演,出道就是市場化的片子,比如第七代導演們……”我補充道。

“沒有第七代!嚴肅地說的話。”王小帥馬上糾正了我。

他接著說:“從當代電影史來看,第六代之后,沒有代際的分類了,導演們只有個性的不同、藝術口味和選擇的不同。這是個好現象。說明每個人的特征都開始被接受了”。

“嗯!那么那些更年輕的一代,從海外留學回來的年輕導演們,理論上講,應該給電影語言帶來新的血液,是這樣吧?”

王小帥認可了我的猜想,還給了我更寬泛的看法,他說:“過去的資源有限,都集中在電影學院。后來,網絡、DVD等出現了,很多院校也開始開設電影系,甚至有些導演不上學都可以學習,對這個領域來說,人才更豐富了。但是,好的導演,最好可以推出新的電影語言。盡管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一個好的導演,能遵循著自己的內心創作,已經夠艱難了”。

對于眼前這位遵循自己內心的導演,我了解的越多,就越覺得好奇,好奇他身上那種堅硬的力量,是從何而來,可以讓他堅持如此多年。除了他的藝術追求,就連他多年不變的發型和黑框眼鏡,在這個時代,看上去都格格不入,卻又異常頑強。

當我表達出這份好奇時,他思考了一會兒,簡短地回答:“這是出于‘良知。因為在一個強大的社會里,每個個體都是弱小的,帶著與生俱來的恐懼。關注這些人物、傾聽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其實也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電影,就是要不忘初心,這是最值得珍惜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1区2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97se亚洲| 色国产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AV动漫| 日本91视频|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成人国产小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内a级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日韩AV无码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91av在线| 久久国产热| 韩日免费小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黄色在线网|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www精品久久|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日韩av无码DVD| 亚洲精品第五页| 香蕉色综合|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免费不卡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99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亚洲二区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草逼视频国产|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a一级视频| 亚洲浓毛av| 婷婷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香蕉|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99热亚洲精品6码|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2020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