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幀
【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打破原來單一的必修課程模式,既設置必修課程,又設置選修課程,且突出了選修課程的比重,給學生的選擇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充分滿足高中階段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其成為此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那么如何讓學校、教師、學生充分、自主地選擇好選修課呢?筆者站在大語文的視角,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入手,認為選修課程“本真化”是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選修課程 高中語文 本真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39-01
一、現狀分析
(一)課程內容單調
許多學校只重視必修課的開設,不重視選修課的開設。要么在語文本身狹小的空間里打轉,要么把大學的語言文學課程提前講授,內容單調,講解乏味,令人厭膩,不利于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二)課程設置無序
很多學校只管課程開發,不管課程實施。必修課程因為有現成教材可用,往往實施得較好,選修課程卻是一無教材,二要自己開發,顯得隨意,因此有時活動課形同虛設。
(三)課程形式沉悶
不少教師只講課程形式,不講實際效果。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脫離學生實際,注重形式,做表面文章,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活動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達不到預期目標。或者只重活動結果,不重活動過程,未能從根本上認識到開發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二、策略探究
(一)學校層面——立足校“本”實際,滿足“真”實需求
1.挖掘課程資源,建立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選修課程體系
根據本校師資、地域、文化等特點,結合現有的課程資源和學生興趣愛好及發展的需要,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設計相應的選修課程,開發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不同需要的課程資源,建立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語文選修課程體系。
2.加大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力度,保證選修課程質量
實施選修課程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語文專業素質決定了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因此學校需要考慮到教師的特長與專業優勢,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發揮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并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3.加強選修課程組織工作的有效落實
首先,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確定開設語文選修課的時間。其次,協調各方面力量,做好選修課選課的組織工作。最后提供平臺讓教師和學生交流,便于學生在選課時作出理性的選擇。
(二)教師層面——凸顯“本”身特長,面向“真”實社會
1.語文教師需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為了讓選修課程得到有效實施,教師需要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綜合素養,擁有廣闊的知識背景。
2.語文教師應在學生選課時給予有效指導
按照語文學科基本特點的要求,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和發展潛能等方面,結合學校選修課程的開設情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引導學生合理選課,使學生在語文選修課的學習中真正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3.語文教師要探求與選修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首先,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并使得整個課程充滿生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選修課程系列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方能體現課程的特色和特點,課程才會更加高效。
4.語文教師可試著開發適合校情的選修課程教材
語文教師應自覺建立創新型的選修課程意識,可試著開發適合本校教師優勢和學生特點的教材,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優化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三)學生層面——尊重“本”體需要,回歸“真”實生活
1.重視選修課程的學習,明確選修課程開設的長遠意義
現行的高考評價體系使得高中學生有著很重的升學壓力,很多學生認為選修課程只是必修課程的附屬品。學生需要重視選修課程的學習,保持熱情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探究語文的魅力。
2.根據興趣和發展合理選課,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選課,了解所開選修課程的具體情況,再分析自身實際,將二者有效結合,有規劃的選課,保證學生在選修課的學習中真正有所獲,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
3.在具體的選修課程學習中,學會體驗、合作、探究
選修課程的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其中,相互作用。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在具體的選修課程學習中,要學會體驗通過選修課程傳遞出來的文化之獨特魅力,真正達到選修課提升語文素養的最終目的。
三、結語
選修課程的開發實施一定要體現時代性,體現當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反映各學科的發展趨勢,只有立足學校實際,尊重教師的專業水平,關注學生的經驗興趣,真正回歸“本真”,才能滿足社會需要,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真正實現選修課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