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要】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改革下,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要合作、探究、主動的去學習,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學生都是在被動的學習,對學習產生不了一點興趣,傳統課堂也只是教師純粹的教和學生純粹的學。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掌握到學習語文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 自學能力 方法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58-01
學好語文,受用一生,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的關鍵,小學生中年級的語文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小學中年級的語文課程都來自課本上,其余擴寬學生視野的大多在課外書籍上。這時,則就需要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習慣了。
一、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都形成了重應試、輕素質的教學方式。考試的指揮棒束縛著教師,教師比較重視考試要考的內容較多,對學生的閱讀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一晃而過,扎實的語文功難以形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在閱讀課上學生讀得太少,一般讀上一遍,老師就會進入到下一個環節,課上學生閱讀的時間都很少,可想而知,學生在課下的閱讀可能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去束縛學生的思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上對語文的訓練機會不像其他科目那樣多,課外增加了課業負擔,現如今的學生普遍感到作業成堆,一節課下來,教師留給學生動筆的機會又有幾分鐘呢?一般教學是教師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問,學生則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回答,成了回答問題的機器,教師一旦不再提問,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將會處于一個長期滯留的階段。毋庸置疑地說,這種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中年級自主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更要讓學生在教學當中自主地去探索、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新問題、新思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究、尋求新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的投入學習。教師要在課堂上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的去學習,要使學生學會適應,要主動適應,而不是被動適應;要適應生活,適應學習。
三、小學中年級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如果熱愛一位老師,那么他也會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師生關系在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師生之間要多些互動,營造出和諧、快樂的學習環境,在教學當中落實創新精神,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創新、大膽實踐。
例如:可以讓每個小組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每個小組成員也有個性的目標,每節課、每個時間段也要任務明確、目標清楚。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做什么。教師還可創建“微信群”,讓學生讀每天的課文,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語言性課程,學生要自主的多去閱讀課外書籍,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凍冰非一日之寒,羅馬非一日建成,學習語文也是一樣,需要我們用一顆永不言敗的心去堅持努力的學習。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強大,而是在于它的不斷努力。學生學習好語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走好,堅持不懈,要求學生要多寫、多練、多記。
(三)家長要理性對待學生的學習
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父母必須在“放任自流”和“嚴加管教”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不應該過度干預學生的學習,過度干預會造成學生的依賴性,無法適應高競爭的環境,缺乏成就動機,要引導學生關注成功,在學生取得好成績時給予獎勵,提高學生的自尊心。
例如:父母不能給孩子過大的壓力,過大的壓力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學習效率降低;在對待孩子的成績時,要淡然處之,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關心,以鼓勵為主,幫助孩子學習。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培養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學好語文,并且能夠受用一生。
參考文獻:
[1]朱二玲.淺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7(14):193-194.
[2]劉家元.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J].好家長,2017(25):44.
[3]楊潔.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