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晨
【摘要】任務型教學在中學課堂中,教學活動積極活躍于學生的思維中,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語言中共同的運用,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果中小學足夠好地實施教學方法,對培養初中生的語言和實踐將是有益的。
【關鍵詞】任務教學 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05-02
引言
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學應采用什么樣的路徑和方法來提高學生英語的能力,它成為英語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學習了教學的主要原則之后,我們就不難發現,教學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是當前教育界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
一、任務型教學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1.基本內涵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得較為廣泛,任務型教學指的是老師設計的實踐性教學,老師將現實生活作為例子,制作一些任務,在課堂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任務,期間可以相互討論,可以搜集資料,最后的結果是將學習任務完成。任務型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自理能力、交際能力、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反映了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2.特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任務型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設計任務,以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指導思想,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積極的參與到實踐中去,其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都有各自的個性,其學習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其學習策略是通過小組討論和課堂評價進行的。
(2)強調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完成環境任務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從事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如角色扮演、訪談、寫作調查報告、小組討論、情景喜劇編纂等實際交際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任務型教學的精髓。
(3)強調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標準,使他們感到滿意。建立一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判斷,是對學生學習的結論和判斷,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二、任務的基本原則設計
1.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師應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設計任務應該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要前后聯系起來,并深入到層,形成主要任務,然后形成高級任務,以覆蓋其主要任務,和幾個微任務的循環,以形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在輸入和輸出方面首先應該輸入,使教學能步步高升。在形式上,我們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聯動,小組討論,及時評估。
2.真實性和流動性:選擇的興趣或社會關注學生的主題,為學生提供清晰和真實的語言信息,以及語言的情況,其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則,為了讓學生了解和學習語言的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況。
三、任務型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任務的真實性。在設計任務中,教師應避免將任務活動等同于實踐活動,而應采用機械語言訓練代替教學任務,任務與練習的區別在于是否有真實的情境,是否有交際的原因和意義,以及是否有任何結果。這些語言練習與特定的上下文分開,不屬于任務,任務通常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學生可以理解,它們不一定發生在現實世界中,但它們可以培養學生完成實際任務所需的技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習的過程。
2.注意任務的可操作性。教師必須遵循英語習得規律,設計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水平和心理因素,使其任務可行。首先,任務活動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學生應了解任務的結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務,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任務活動難度適中,可以吸引所有學生參與。最后,任務設計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內容和方法應盡可能真實、貼近生活,使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能掌握詞匯。
3.注意任務中的合作學習。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注意任務的配合,如團隊合作,使學生能夠理解完成合作任務的必要性,并認識到語言的使用能力取決于與他人的連續交流,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同時,由于任務的完成必須依賴于所有團隊成員的合作,以增強學生的存在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一般來說,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調整自己身體的感受和策略,這樣,學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和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在現階段的英語學習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有必要充分地將服務型教學方法引入到實踐中,使學生的英語能夠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英語七年級上、下冊間,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王琴.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