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英
【摘要】本文先對培養學生數感的意義進行簡析,然后在結合實際生活、運用估算方式以及結合實踐活動等相關基礎上,詳細闡述培養學生數感的方式。
【關鍵詞】數感 學習能力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62-02
在教學課程的標準中有提出讓學生經歷使用數學符號與圖形描述世界的過程,學生要建立數感與符號感,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教學改革之下,各個學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有了一定的變化。而數感也成為了數學教學和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建立數感,數感的形成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對培養學生數感的方法進行研究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培養學生數感的意義
所謂數感,實際上是指一個人對數的意義、預算的感知和深入理解,是人對數的精確和豐富的感知。好的數感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條件和基礎,同時也是個人數學素養體現的重要標準。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有關于對數感表現的內容,主要是能夠對數的意義進行理解,可以用很多種方式表達數,能夠在實際情境中分清楚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可以使用數來進行信息上的表達和交流,在解決問題是能夠使用合理的計算方式,要能夠估計出運算的結果,并且對結果合理性進行解釋。以上這些都是培養數感中的重要內容,而這些同樣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方式。數學本身是一門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而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感,只有學生具有了數感,才有可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字符號,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與解決。由此可見,數感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其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對學生日常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是極其有利的。
二、培養學生數感的實際措施
(一)結合實際生活
數學相關的知識一直陪伴著學生,在學生生活中有很多和數學有關的內容。數感是一個人對數學的感知,是對數的一種感受力,實際上并不是依靠教師直接傳授,而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觀察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的。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天氣預報中的溫度,比如“-13℃-7℃”,或者是地圖生的“-155”等相關的數字,讓學生對這些數字進行思考,思考這些數字代表了什么,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存在比0還要小的數字,以此擴大學生對數的認知范圍,并在此過程中解決因為數而產生的問題。經過對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情境進行了解,學生能夠知道數的意義和代表的意思,同時也讓學生認知了數學知識,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會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數感。
(二)運用估算方式
通過估算和運算可以讓學生形成數感,無論是生活或者是學生,在很多時候其實并不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只需要經過估算就能知道結果。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有提出,經過估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數感。估算的方式能夠估計數量與運算結果,并且能夠使用估算對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進行檢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用估算教學提升學生的估算意識,加強其估算能力,讓學生形成數感。
(三)結合實踐活動
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只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還需要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帶實踐中。在新課標中有以此數學學習是一種數學活動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強的數學活動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數感。比如在教學圖形認知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圖形,然后讓學生量、畫和剪,經過測量可以畫出正方形,保障每條邊都一樣,然后將其剪下來。在這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掌握一定的規律,掌握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的特點,每條邊都是一樣的數字,并且在實踐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數感進行擴展。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數感而言是極其有效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實踐活動的機會,要將學生的活動作為培養數感的基礎與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機會,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自主研究、相互合作以及實踐操作, 在此基礎上讓小學生的數感得到強化。
結束語
數感是一個人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感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和相關的活動,通過估算來加強學生對數的感知,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在此基礎上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為其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征東.培養小學生數感的有效策略[J].黑龍江教育(小學), 2013(z1):49.
[2]尤書琴.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 2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