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
【摘要】在進行舞蹈藝術的表演形式中,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所有舞蹈表演人員必需具備的基礎素養。所以,在對舞蹈學生進行教學時,舞蹈教師需要格外注意表現力的重點教導,只有加強學生的舞蹈功底的培訓,從而能夠提高他們對于各種形象的表現能力,促進他們對于舞蹈藝術的理解水平的提高。筆者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舞蹈教學 表現力培養 分析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230-01
隨著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我國的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溫飽問題不再是我們的主要矛盾,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成為了人們的主流思想。舞蹈,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是指舞蹈人員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現各種動作的一種形式。在我國社會的發展歷程中,舞蹈出現得非常早,早在奴隸社會的時期,中國就已經形成了非常多樣的舞蹈形式,秦漢時期的舞蹈已經出具規模。在如今社會進步如此迅速的新時代,舞蹈藝術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精神層次的提升。但是,在對舞蹈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時刻注意學生的表現力的提升,這關系到學生的舞蹈是否有感染力,是否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一、舞蹈的特點
首先,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舞蹈人員的動作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特點。比如,舞蹈過程中會設計跳躍、轉動、翻滾等各種動作。對各種舞蹈動作的熟練掌握,是每一個舞蹈人員的基本功底。此外,舞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情感豐富。舞蹈人員借助背景音樂盡情發揮,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將背景音樂的意境描繪出來,把舞蹈中涉及的人物性格進行描繪出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對于人物情感的塑造是舞蹈過程中比較困難的一步,需要舞蹈者能夠深入到音樂中去,尋找自己的靈感。
二、舞蹈的類別
藝術是所有能夠提高人們審美能力、促進人們精神境界提高的一種表現方式。舞蹈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也同樣包含很多的種類。我們按照每種舞蹈的區別以及它的功能,可以把舞蹈分成兩個部分,第一是實用性舞蹈。實用性的舞蹈多是舞蹈者本身想通過舞蹈的方式來進行鍛煉、健身、修身養性等。在該類舞蹈中,不需要有觀眾的參與,每一位舞蹈者自身都是自己的觀眾。最后,是生活型舞蹈,生活舞蹈是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演變出來的各種形式,比如習俗舞、婚禮物、祭祀舞等多個形式。多種多樣的舞蹈形式構成了中國舞蹈的多樣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
三、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現狀
雖然在歷史中,我國的舞蹈形式出現較早,早在秦漢之際就已經出具形式,但是,在近代社會中,人們對于舞蹈的重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中國近代社會中,溫飽問題成為了人們關心的問題,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沒有辦法去想精神層次的追求。所以,我國高校出現舞蹈教學相對較晚,比起西方發達國家,我們國家的舞蹈教學尚處在起步階段,并且發展非常緩慢,拘泥于古代傳統舞蹈形式,沒有創新和發展。有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的高校中,舞蹈教學水平能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學校非常少,舞蹈學生在高校畢業以后,對于舞蹈的理解并不深,不能創作出更加優美的舞蹈動作。
四、培養學生舞蹈表現力的要點
(一)提高學生的基本功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大多是用來上臺表演的,所以這需要學生擁有扎實的基本功。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蹈者要想在臺上表現出優美的舞姿,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細心教學,仔細糾正學生的每一個動作,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范自己的動作,加強學生的基本動作訓練,促進他們舞蹈表現力的提高。
(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指學生在舞蹈過程中對于后臺伴奏的理解和感應。我們都知道,舞蹈需要背景音樂來進行襯托,營造一個舞蹈的氛圍,這樣舞蹈人員才能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去塑造想要表達的意境。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教導時,需要格外注意他們對于外界的感知能力。舞蹈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優秀的舞蹈人員需要有良好的音樂解讀和分析能力,這樣才能應和著音樂節拍,跳出更加優美的舞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對講解一下每部曲子深處的含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這首曲子,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多進行登臺表演
舞蹈者只有借助舞臺的歷練,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舞臺感和對于舞蹈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己舞蹈的表現能力。積累豐富的經驗才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膽識,讓他們能夠從容地在許多人面前進行表演。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多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舞蹈比賽,讓他們積攢更多的實戰經驗。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舞蹈表現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
舞蹈者要想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來打動觀眾的心,這就必需要其自己深入到舞蹈當中,使自己被音樂和舞蹈所感染,這樣才能跟深刻地理解音樂的內涵,才能跳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舞蹈。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提高學生對于背景音樂和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舞蹈的表現能力。
五、結語
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高。在對舞蹈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對他們舞蹈表現力的提高。這就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夯實自己的學習基礎,促進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的提高,并且在日常多進行登臺表演,建立扎實的基本功以及舞臺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于舞蹈表現力的理解,為社會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李宇博,郭璐.探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07):118.
[2]林友.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臺表現力分析及培養策略[J].藝術科技,2017(11):412+425.
[3]林芷伊.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提升的相關探討[J].知音勵志,2017(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