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斌,韋文萍,劉勇,程寶智,胡傳朋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期癥狀比較隱匿,發現時往往已經發生轉移,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1]。胰腺癌對傳統放化療不敏感,現有的化療方案僅獲得有限的獲益,1年生存率僅為20%[2],因此急需探索新的治療方法[3]。現將高能聚焦超聲刀應用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六安市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收治的4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均為腺癌,依據治療措施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19例)采用單藥吉西他濱化療,觀察組(23例)采用單藥吉西他濱化療+高能聚焦超聲刀治療。對照組中男12例,女7例,年齡范圍為45~80歲,年齡(63.58±8.47)歲;TNM分期:Ⅲ期11例,Ⅳ期8例;腫瘤部位:胰頭癌12例,胰體癌4例,胰尾癌3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9例,年齡范圍為46~83歲,年齡(64.74±9.55)歲;TNM分期:Ⅲ期14例,Ⅳ期9例。腫瘤部位:胰頭癌16例,胰體癌5例,胰尾癌2例。病人或其近親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兩組病人性別、年齡、腫瘤部位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晚期胰腺癌病人性別、年齡、原發腫瘤部位及TNM分期情況比較
1.2病例選擇入選標準:均經超聲內鏡下穿刺活檢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局部晚期胰腺癌,入組者均為初治病人,未接受過手術、放療、化療及其它治療;心功能、肝、腎功能及血象正常;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功能狀態評分(KPS評分)≥60分;有可測量的影像學觀察指標。
排除標準:無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既往接受過放化療等治療;預計生存期小于3個月;無法耐受高能聚焦超聲刀治療或者化療;腫瘤直徑難以測量或者最大徑>10 cm;合并嚴重的其它疾病或者并發癥。
1.3治療方法對照組:吉西他濱1 000 mg/m2靜脈滴注,dl、8為1周期[11],3周期后評價療效。觀察組:吉西他濱1 000 mg/m2靜脈滴注,dl、8為1周期,3周期后評價療效;化療的同時采用北京源德生物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聲刀治療。病人仰臥在治療臺上,B超定位找到腫瘤,采用點累積方式治療,輸入電功率0.6~1.6 kW,發射時間130~200 ms,發射間歇時間比2∶1,發射次數50次,每次治療30~60 min,每日1次。根據腫瘤大小分次治療,平均治療6.4次,最多10次。
1.4臨床療效觀察指標
1.4.1KPS評分 陽性:治療后KPS評分提高≥20分;穩定:治療后KPS評分提高或降低均<20分;陰性:治療后KPS評分降低≥20分。
1.4.2疼痛緩解程度 完全緩解(CR),即治療后止痛藥的減少量≥50%;部分緩解(PR),即止痛藥的減少量>25%,但<50%;無緩解(NR),即治療后止痛藥的減少量≤25%,甚至止痛藥用量較治療前增加[4]。
1.4.3臨床受益率 評價標準:(1)KPS評分(見1.4.1)。(2)疼痛緩解程度陽性為止痛藥用量減少≥50%;穩定為止痛藥用量減少>25%,但<50%,或止痛藥用量無變化;陰性為止痛藥用量增加。(3)體質量增加>7%為陽性。以上任意一項陽性,且維持4周,即歸為臨床受益者。
1.4.4不良反應評價 應用美國NCI CTCV3.0版不良反應評價標準,分Ⅰ~Ⅳ級[5]。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KPS評分如表2所示,治療前兩組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KP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人治療后KP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治療前后KPS評分差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后的KPS評分改善較對照組更加顯著。

表2 兩組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治療后KPS評分變化/(分,
2.2疼痛緩解程度如表3所示,觀察組病人疼痛改善更明顯。

表3 兩組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治療后疼痛改善情況/例(%)
注:—示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
2.3臨床受益率對照組臨床受益率為26.32%(5/19),其中疼痛緩解程度陽性3例,體質量陽性2例。觀察組臨床受益率為65.22%(15/23),其中疼痛緩解程度陽性6例,KPS評分陽性7例,體質量陽性7例。觀察組病人臨床受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13,P=0.012)。
2.4不良反應吉西他濱的不良反應主要為Ⅰ~Ⅱ級的血液學毒性和輕度的胃腸道反應,對照組:白細胞下降發生率為26.32%(5/19),血小板下降發生率為21.05%(4/19),均為Ⅰ~Ⅱ級。觀察組:白細胞減少發生率為26.09%(6/2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987);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為4/23(17.39%),與對照組比較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90,P=0.764),且均為Ⅰ~Ⅱ級。給予升白細胞、升血小板及止吐等對癥處理,均能恢復。治療前均告知病人若灼熱或疼痛難以忍受,應及時告知醫生,且醫生一直在觀察,可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隨時調整熱能,故本研究病人無皮膚灼傷、腹膜炎、胰腺滲漏及臟器穿孔等并發癥發生。
胰腺癌主要指胰腺外分泌腫瘤,已成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近年明顯上升,其病程短、進展快、病死率高,且早期無明顯或特異的癥狀和體征,確診時大多已屬晚期,使各種治療手段難以奏效,僅15%~20%的病人有手術機會,5年生存率不足6%[6-7]。吉西他濱是晚期胰腺癌化療的主要藥物之一,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可有效提高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8-9]。有研究顯示[10],吉西他濱治療后的晚期胰腺癌病人臨床受益率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總生存期延長[10]。所以吉西他濱化療目前仍是胰腺癌化療的首選方案。
高能聚焦超聲刀是利用超聲波的穿透能力及方向性,通過超聲發射器從不同方向聚焦在體內腫瘤病灶處,通過焦點區域超聲波產生的熱效應使靶區內溫度瞬間升至70~100 ℃,造成靶區內的腫瘤細胞發生凝固性壞死。高能聚焦超聲刀對化療有增敏作用,主要是由于高溫改變了藥物代謝動力學,另外增加了藥物的吸收和羥基化。高能聚焦超聲刀使腫瘤的微血管閉鎖,延遲了藥物的清除,同時化療對腫瘤細胞結構的破壞又使腫瘤組織耐溫性大大降低[11]。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KPS評分明顯提高(P<0.05),疼痛明顯改善(P<0.05),臨床受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不良反應小,均為Ⅰ~Ⅱ級骨髓抑制。高能聚焦超聲刀治療胰腺癌過程中無痛苦,無須麻醉,故對于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行單藥吉西他濱化療的同時聯合高能聚焦超聲刀治療,可以減輕疼痛,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是治療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