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憶,閻晟璽,楊鑄鋒,楊靜,龍潤,許亞培,張素釗,陳秀榮,李世濟
結腸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針對腸道腫瘤、癌前病變最為直觀有效的方法[1-2]。然而由于實施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病人在檢查時存在較多不適反應,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檢查中斷,導致診斷延誤,耽誤早期治療,極有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間[3-4]。因此,為病人實施電子結腸鏡檢查前采取一定有效的干預對減少病人檢查不適感、促進檢查順利進行極為關鍵。為此,本研究采用鹽酸山莨菪堿聯合穴位鎮痛用于電子結腸鏡檢查,取得較佳效果。現將應用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河北省中醫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病人1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90例。觀察組男49例,女41例;年齡范圍為21~80歲,年齡(42.64±5.14)歲;體質量范圍為50~76 kg,體質量(65.14±5.14) kg。對照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范圍為20~80歲,年齡(43.11±5.21)歲;體質量范圍為50~75 kg,體質量(65.21±5.21) 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 (1)病人均無腸梗阻、腸穿孔、腫瘤出血等嚴重并發癥;(2)病人及其近親屬對本研究目的、方法、過程等內容均知情,簽署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1)合并明顯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合并血液疾病者;(3)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4)合并嚴重意識障礙者;(5)既往或現存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1.3.1儀器、藥品 儀器:奧林巴斯電子結腸鏡CF-260AI;藥品:鹽酸達克羅寧膠漿、鹽酸山莨菪堿(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611151)、復方乳酸鈉、急救藥品。
1.3.2給藥方法 腸道準備:檢查前1 d晚餐進食流質飲食,檢查當天禁食早餐,第2天早上檢查病人,囑咐病人于檢查前一天晚上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液,溶解于2 000 mL溫開水,攪拌均勻1 h內飲完。第2天下午檢查囑咐病人檢查前6 h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液。對照組病人于檢查前15 min開放靜脈,滴注復方乳酸鈉10 mL·kg-1·h-1。觀察組病人檢查前10 min,靜脈輸液器入壺給藥鹽酸山莨菪堿10 mg,靜脈滴注1次以鎮痛。
1.3.3穴位按摩方法 觀察組檢查前20 min給予病人穴位按摩:穴位取合谷穴(在第1、2掌間,僅第2掌股中間位置內側邊緣)、內關穴(前臂內側防線,腕橫紋上方約兩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方三寸之處,脛骨前嵴外橫指處)。利用大拇指對穴位依次實施按揉,力度以病人感覺到麻木、酸脹為準,每個穴位按壓時間5 min左右,在實施按壓時注意嚴密觀察病人反應,一邊實施按摩一邊與病人進行感興趣話題交談,分散其注意力,促進松弛反應增加,使得肛門括約肌松弛度達到要求,利于進鏡。
1.3.4檢查方法 兩組病人電子結腸鏡檢查方法相同。被檢查者先取左側臥位,操作醫生在病人肛門處涂抹鹽酸達克羅寧膠漿后先進行肛門指檢,以了解肛門及直腸末段情況,然后才將電子腸鏡從肛門插入,消化內鏡醫生通過反復內鏡旋轉、取直、短縮、充氣與吸氣等操作技巧,依次通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回盲瓣、盲腸闌尾開口,在緩慢的退鏡過程中對各腸段仔細檢查,發現病變時,插入活檢鉗,夾取組織送病理檢查。
1.4評價指標參照WHO結腸鏡檢查疼痛程度評級標準[5]:0級,無痛,偶感不適;Ⅲ級,劇烈疼痛。參照河北省中醫院自制電子結腸鏡檢查緊張恐懼感評級量表:Ⅰ級,有輕微恐懼緊張感或無恐懼緊張感,不回避;Ⅱ級,存在恐懼感但試圖回避;Ⅲ級,恐懼緊張感較為強烈,雖盡力回避但仍需協助固定體位方可進鏡檢查。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人結腸鏡檢查完成時間。采用河北省中醫院自制電子結腸鏡檢查滿意問卷調查病人檢查滿意情況,問卷總分為100分,分值≥90分為非常滿意,分值在70~89分之間為滿意,分值<70分為不滿意。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腹部疼痛評級觀察組疼痛程度為0級發生率(38.89%)顯著高于對照組(10.00%),疼痛程度為Ⅲ級的發生率(0%)顯著低于對照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過程中腹部疼痛程度評級情況比較/例(%)
2.2緊張恐懼程度觀察組緊張恐懼程度評級為Ⅰ 級的發生率(62.22%)顯著高于對照組(22.22%),緊張恐懼評級為Ⅲ級的發生率(7.78%)顯著低于對照組(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中緊張恐懼程度評級情況比較/例(%)
2.3相應時間內檢查完成情況觀察組病人檢查時間在5~14 min以內完成率(75.56%)顯著高于對照組(51.11%),在30~45 min以內檢查完成率(3.33%)顯著低于對照組(1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相應時間內檢查完成情況比較/例(%)
2.4檢查滿意度觀察組檢查總滿意率(98.89%)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滿意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17.006,P=0.000
電子結腸鏡檢查進鏡時鏡身在病人腸腔內進行推進產生的刺激將為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甚至可能出現諸多心腦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6]。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是電子結腸鏡檢查最為常見的并發癥,臨床普遍考慮上述癥狀的發生可能與在實施進鏡檢查時腸道內充氣、操作所致疼痛、牽拉腸系膜等有關[7]。
目前,臨床上針對結腸鏡檢查病人前常采用依托米酚或丙泊酚復合芬太尼實施靜脈麻醉,然而由于部分病人生理機能低下,機體對藥物代謝能力不佳,心血管儲備功能明顯下降,自身對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較弱,無法保證循環的穩定性,而使用依托咪定及丙泊酚對機體循環及呼吸極易產生抑制作用,尤其對于體弱病人及高齡病人而言影響更為明顯,加之病人在復蘇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癥狀,如多語、譫妄等,病人蘇醒后肢體自制能力不佳,病人及家屬常對該狀況產生反感、抵觸情緒,接受程度低[8-9]。本研究對觀察組90例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病人在實施檢查前給予鹽酸山莨菪堿聯合穴位鎮痛,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方法,結果顯示,觀察組檢查中腹部疼痛情況顯著少于對照組,對檢查的緊張恐懼感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檢查完成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病人的檢查滿意情況優于對照組。上述結論均表明,電子結腸鏡檢查病人前給予鹽酸山莨菪堿聯合穴位鎮痛,鎮痛效果極佳,可促進病人緊張恐懼等情緒緩解,有效縮短檢查時間,病人及家屬對檢查實施的接受程度好,滿意度高。考慮其原因在于,鹽酸山莨菪堿是常見抗膽堿藥物,屬于外周型藥物,因無法穿透血腦屏障,藥物中樞作用弱,不到阿托品藥物的5%,此外藥物對胃腸道平滑肌M型膽堿受體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是臨床上胃腸道解痙鎮痛常用藥[10]。鹽酸山莨菪堿還具有極佳的鎮痛功效,除了能夠對腸道蠕動很好的抑制外,還能夠起到極佳的鎮痛效果,使得檢查更好更順利的完成,促進檢查完成時間顯著縮短,用于腸鏡檢查應用價值極高;此外,鹽酸山莨菪堿還能夠減輕在實施腸鏡檢查時腸鏡對腸壁的直接刺激以及牽拉引發的痙攣導致的疼痛感,考慮其原因可能與鹽酸山莨菪堿使用后促進腸道敏感度降低有關,腸道對燒灼、切割等刺激敏感性減少,進而減輕疼痛感[11];同時鹽酸山莨菪堿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中樞興奮作用,使得通氣量及呼吸頻率顯著增加;此外,藥物還具有興奮心臟、抗迷走等功效,可減少消化道及呼吸道唾液及黏液的分泌,起到預防心動過緩的作用,將阿片類藥物產生的血管抑制性效應及反射性心動過緩等情況抵消[12]。
穴位按摩是以中醫理論作為指導,利用拇指指端或指腹為病人實施穴位按壓,通過刺激病人局部神經達到疏經通絡、調整腑臟氣血功能,促進機體抗病能力充分調動,從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目的的一類中醫技術操作[13]。根據多年中醫實踐證實,足三里穴、內關穴、合谷穴三個穴位是胃腸道疾病治療常用穴位,在實施結腸鏡檢查中,因鏡身引起的刺激而誘發的腸痙攣,可引起氣血不通而誘發腹部疼痛。而合谷穴屬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散表、降濁升清、宣通氣血之效,因此實施按壓能夠促進氣血暢通,有效緩解疼痛;內關穴具有養心安神、定驚止悸、止痛通絡之效,對其實施按摩可緩解腹痛,減輕病人恐懼緊張的心理;足三里穴屬胃陽明經,有著極佳的腸胃調養之效,實施按壓可有效緩解腹脹、腹痛[14-15]。
綜上所述,電子結腸鏡檢查病人前實施穴位鎮痛并聯合鹽酸山莨菪堿,鎮痛效果好,病人滿意度高,接受情況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