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給予腦膠質瘤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焦慮情緒的具體效果。方法:將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入院治療的68例腦膠質瘤患者納入研究,隨機進行分組,采取不同方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SAS評分為(45.4±4.96)分,對照組的SAS評分為(58.3±5.6)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觀察組的SDS評分為(42.1±4.5)分,對照組的SDS評分為(57.3±5.4)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結論:加強腦膠質瘤患者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治療配合率。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膠質瘤;焦慮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腦膠質瘤是因為神經外胚葉病變衍化后,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腫瘤,同時也是顱內腫瘤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占到顱內腫瘤的40——50%。據世衛組織的統計顯示[1],腦膠質瘤是全球34歲以下腫瘤患者死亡的次要病因,同時是35-55歲患者死亡的第三位病因。腦膠質瘤的臨床癥狀不典型,有普通顱內病變的表現,包括顱內壓增高、復視、癲癇等。患者腦組織因為受到腫瘤細胞的壓迫和浸潤,從而其壓迫部位的神經功能會嚴重缺失,造成患者出現相應癥狀。另一方面,腦膠質瘤對于患者心理狀態也有嚴重的影響,因腫瘤侵犯及神經功能損失,導致患者情緒出現嚴重障礙,從而引起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發生。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探討給予腦膠質瘤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焦慮情緒的具體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將全部68例腦膠質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齡在27~71歲,平均年齡為(45.67±3.6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在28~72歲,平均年齡為(45.53±3.61)歲。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病情變化情況,給予相應處理。觀察組患者加強心理護理:(1)頭痛護理:評估顱內壓升高產生疼痛的程度,并向患者耐心解釋疼痛的起因,在患者疼痛時,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臥床時需抬高床頭,遵醫囑給予相應處理,詳細記錄患者頭痛情況以及用藥情況。如果患者瞳孔發生改變,應考慮是否為腦疝發生,配合醫生進行搶救。(2)感知護理:由于腦部膠質瘤壓迫影響,患者神經功能會出現一系列改變,從而導致具體癥狀發生,表現為視力下降、感知受阻等。所以要及時評估患者視力障礙程度、感覺及嗅覺靈敏度,向患者告知感知改變的原因,提高基礎護理,防止意外發生。(3)心理護理:腦膠質瘤患者的思想負擔較重,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包括恐懼、悲觀、焦慮等。所以,護理人員在語言溝通以及行動上要關心體諒患者,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告知家屬與患者多溝通,多給予支持和鼓勵,使患者獲得家人的情感支持,更有利于心理狀態的調適。
1.3 評價標準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情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與焦慮癥狀,其中總評分超過50分為陽性癥狀,一般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2]。
1.4 統計學數據分析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SAS評分為(45.4±4.96)分,對照組的SAS評分為(58.3±5.6)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觀察組的SDS評分為(42.1±4.5)分,對照組的SDS評分為(57.3±5.4)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如表1所示。
3 討論
腦膠質瘤是神經系統中最為常見的原發性腫瘤,其起源于神經間質細胞和神經元,癌細胞在神經外胚層增生繁殖。腦膠質瘤一般有三種侵襲路線,包括血管外侵襲、腦脊液傳播、神經纖維傳導,其中血管外侵襲路線無規律可循,腦脊液傳播主要是室管膜瘤以及髓母細胞瘤傳播的方式,神經纖維傳導束侵是臨床上最為多見的轉移方式。腦膠質瘤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其中頭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此類疼痛大多數為跳痛或脹痛,疼痛部位多在患者額顳部或者枕部。隨著腫瘤增大,患者頭痛程度會越來越嚴重,疼痛時間也越來越長[3]。
常規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更加注重患者的疾病康復質量,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因此無法幫助部分患者及時疏導不良情緒。本研究通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釋放內心壓抑和痛苦的情緒,促進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SAS評分為(45.4±4.96)分,對照組的SAS評分為(58.3±5.6)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觀察組的SDS評分為(42.1±4.5)分,對照組的SDS評分為(57.3±5.4)分,組間差異顯著(P=0.00)。
綜上所述,加強腦膠質瘤患者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治療配合率。
參考文獻
余梅,劉萍,馬蕾,閆敏,王英.Photofrin光敏素光動力學治療聯合針灸及心理護理在惡性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恢復中的作用情況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8):48+50.
何翠晴.護理干預對腦膠質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7):68+71.
王丹玲,高旭,趙麗萍.適形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療惡性腦膠質瘤術后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