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英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加劇,且數量的增加速度日趨加快,而大部分老年人身體機能較差,自我護理、管理能力及行動能力均不高,在這種情況下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便會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應采取行之有效干預對策,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文將對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加強安全管理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將對影響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來提出有效的干預對策,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對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老年患者936例患者進行分析,按護理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1.2 方法
對我院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做好起居護理干預工作。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來分析護理安全隱患,并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詳情如下:
1.2.1 因素分析
導致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的原因較多,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日益衰退,環境適應力不佳,藥物不良反應、病房布局與地面的濕滑均會導致摔倒的發生,對患者行動能力造成嚴重威脅。此外老年患者未對健康知識引起重視,在飲食方面、服藥方面不配合,從而影響護理效果。從護理人員方面來看,部分護理人員工作態度不認真,缺乏熟練的操作技能,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藥物種類較多,一旦漏服或錯服便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從而降低患者血壓,不利于患者護理效果的提升。
1.2.3 護理對策
醫院環境較復雜,為交叉感染的發生留下隱患,據此護理人員首先應做好環境干預工作,對患者病房定期消毒,并定期通風,全方位做好護理管理工作,提高護理干預效果。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特點來展開護理干預工作,對住院環境加以改善,確保病房光線充足,另外還應在衛生間、桌子、椅子、床邊設置扶手,以防患者跌倒。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相關疾病的了解,掌握預防對策。為提高護理干預效果,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護理理論知識、護理技能的學習,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在對患者進行轉運時應提前備好急救物品,對患者生命體征嚴格監測,避免發生意外。在藥物及器械使用前,護理人員應對器械使用說明書進行閱讀,按醫囑來服藥,使護理風險降到最低。在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應執行無菌操作,禁止佩戴各類飾品,在護理工作前應按六步洗手法來清潔雙手,然后利用一次性擦手紙擦干,降低交叉感染的發生。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干預效果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
2.3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比較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A評分比較
3 討論
在老年患者護理中護理安全至關重要,通過護理安全管理可降低醫療糾紛以及不安全行為的發生,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水平。經筆者調查,我國近年來醫療事件的發生十分頻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加強護理干預,避免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首先內科護理人員應加強學習力度,促進自身素質水平的提升,對護理操作加以規范,以最好的狀態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務,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由于內科老年患者情況特殊,患者病情相對復雜,從而影響其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行動能力,增加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通過對影響護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可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為老年患者護理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還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由護士長進行培訓,方式包括PPT講課、業務查房學習等,可通過訓練及示范的方式進行,培訓時增設護理人員急救技能培訓,訓練的目的在于加強護理人員應急協調與護理帶教能力,使其能夠督導護理工作,掌握健康教育方法,勝任疑難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以及護理病歷書寫。
相關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9±2.1)分、護理質量評分為(96.7±2.3)分,護理缺陷為2次;對照組中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0.3±0.7)分,護理質量評分為(89.4±1.9),護理缺陷為16次,兩組數據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加強對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邱芳.分析心內科老年患者常見心理狀況和具體心理護理措施[J].名醫,2018(11):188.
郭芳平,郁秀梅,閆美琴.預防性護理對降低老年內科住院患者墜床跌倒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91):215+217.
孫俊梅.預防跌倒細節護理對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發生意外骨折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