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鵬
【摘 要】目的:探討普外科護理中常見護理風險因素與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護理風險管理,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護患糾紛、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在不良事件與護患糾紛發生率上,觀察組4%和2%,對照組18%和1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住院時長上,觀察組(15.2±3.6)d,對照組為(24.1±4.2)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4%,對照組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外科護理中容易因為護理人員、患者與家屬,以及醫院管理與環境方面的影響而導致護理風險存在,需要針對每個環節做好管控,減少護理風險事件,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普外科;護理風險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普外科是手術治療的常見科室,同時也是外科科室系統中相對更大的科室,其中因為護理人員、患者與家屬以及醫院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對應的護理風險,由此引發護患糾紛與護理不良事件,影響科室形象口碑。本文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患者,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護患糾紛、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情況,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為83歲,平均為(53.8±4.1)歲;疾病類型中,甲狀腺疾病者11例,腫瘤者13例,肛腸疾病者12例,膽囊炎為9例,其他為5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84歲,平均為(54.2±3.3)歲;疾病類型中,甲狀腺疾病者10例,腫瘤者15例,肛腸疾病者13例,膽囊炎為8例,其他為4例;兩組患者在基本的年齡、病情與性別等情況上沒有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護理風險管理,內容如下:
1.2.1 評估護理風險
要針對本院普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做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風險狀況。一般護理風險從大的方向觀察集中在護理人員因素、患方因素、醫院環境與管理因素等[1]。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與工作心態,直接影響了護理操作的穩定性、效率、安全。甚至護理人員的溝通狀況直接影響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感受與配合效果。患者與家屬方面因為自身的認知狀況、性格、疾病狀況也會引發情緒的不穩定與行為自控力不佳[2],由此導致治療護理工作的阻力。醫院環境中由于安全防護措施不當,醫院管理上對醫護人員管理安排也會影響護理風險的狀況。要做好綜合情況的了解,有的放矢的做好針對性的管控。
1.2.3 完善管理制度
護理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一定指向性,可以發揮隱形的護理人員指導作用,其護理工作樹立目標與標準。通過培訓制度、招聘制度、監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勵制度等多種制度內容做好實際護理風險的管控。尤其是對工作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做考核[3,一方面是理論考核,每年1至2次,另一方面是對實際操作做考核,觀察護理問題情況與患者評價情況、問題解決成效評價等。對應要配備激勵制度,讓護理人員在增加工作壓力與提升工作效果的過程中有更好的激勵促進作用,由此來提升工作人員的操作動力。考核制度要依據綜合標準進行,由此發揮工作人員各方面優勢,同時也鼓勵不同優勢的護理人員發揮自身特長,安排對應合理的工作任務。監督方面需要有專業人員定期與隨機性的抽查,做好科室巡查,及時發現問題與糾正問題,避免問題的嚴重化。同時也定期總結問題,做好全體護理人員的指導。
1.2.3 注重人員培訓管理
在發現實際問題后,需要依據工作所需做好護理人員培訓管理。培訓可以依據實際時間與人員情況而定,給予不同能力、經驗、資歷、職稱、崗位工作人員不同的護理指導安排。對于全體性需要接受的新政策、新要求、新技術,則可以安排全面培訓教育。如果針對個人問題,可以提供對應的視頻、圖文材料讓護理人員自覺學習,而后做考核監督。尤其是網絡教學指導,可以由專業人員收集有關資料,做好團隊人員之間的傳遞學習。尤其是當下智能手機普及,可以方便的作為信息互動與學習的有效工具。培訓時間、內容、形式都需要靈活操作,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可以結合,充分利用當下科技與資源,提升培訓實際效果。培訓要多了解護理人員實際所需,多與護理人員溝通,依據護理人員訴求做好培訓管理。
1.3 評估觀察
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護患糾紛、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表,百分制條件下達到80分及以上者可以歸屬于滿意度范圍。
1.4 統計學分析
將護理有關數據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護理后患者不良事件與護患糾紛發生率情況
見表1,在不良事件與護患糾紛發生率上,觀察組4%和2%,對照組18%和1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護理后患者住院時長和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2,在住院時長上,觀察組(15.2±3.6)d,對照組為(24.1±4.2)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4%,對照組7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普外科護理工作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呈現更多新問題,需要不斷的吸收各單位經驗,結合本單位情況做好靈活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協調各方面風險因素的有效力量。要有效的注重風險管控,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引領作用。嚴格執行制度,提升護理人員對制度的敬畏,有效的促使制度更好的執行,避免形式化管理。
參考文獻
張曉晨.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制度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1):91-92.
李華瓊.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醫藥前沿,2016,6(10):281-282.
熊彧.普外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思考及護理對策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0):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