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亮
【摘 要】:目的:研究3種方法聯合檢測在老年梅毒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梅毒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法(TPPA)、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 (TRUST) 。對比三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聯合檢測的梅毒陽性率高于TP-ELISA、TPPA、TRUST單一檢測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3種方法聯合檢測可提高老年梅毒患者的診斷準確性,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梅毒;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法;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中圖分類號】R75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系統性傳染病,一般經性接觸、血液兩種途徑傳播。梅毒患者的臨床表現存在復雜性,誤診、漏診率較高。早期診斷梅毒可避免患者的系統和器官出現不可逆損傷,目前臨床用于檢測梅毒的血清學方法較多,如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TP-ELISA、TRUST、TPPA、膠體金法 (TPAb)等,本文旨在分析三種血清學方法聯合應用在梅毒診斷中的效果,擇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梅毒患者100例開展本次研究,正文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研究對象:我院收治的老年梅毒患者100例(屬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梅毒,并同WS273-2007 中國衛生行業標準梅毒診斷標準相符合。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患有系統性免疫疾病、HIV陽性的患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或對青霉素敏感的患者。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別為55例、45例;年齡范圍:60-89歲,年齡平均值(77.85±2.91)歲。病程為4周-5年,平均時間為(2.45±0.28)年。
1.2 方法
TP-ELISA檢測方法:抗原為經純化處理的梅毒螺旋體的重組蛋白,使用對固相板條進行包被處理。對抗人體免疫球蛋白G抗體進行梅毒血清及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處理,使用TP-ELISA相關試劑盒測定血清特異性梅毒抗體數量,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先采用西門子xp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對梅毒血清進行檢測,結果為陽性,則采用TPPA檢測進行驗證:使用微量滴管將血清稀釋液滴入微量反應板第1孔中,共計4滴(100μl),第2孔至第4孔均滴一滴(25μl)。使用微量移液管取樣品25μl滴入到第1孔中,再使用微量加樣器或微量移液管以2n的方式從第1孔稀釋到第4孔。使用試劑盒中提供的滴管在第3孔中滴入1滴(25μl)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中加入1滴(25μl)未致敏粒子。使用平板混合器以適當的強度進行混合,時間為30s,加蓋后在室溫(15℃-30℃)下水平放置2h。在觀察鏡上觀察和記錄其反應圖像,利用免疫稀釋判定裝置進行測定。對照試驗:可對每例樣品未致敏粒子的反應進行確認則為(-);可確認每次檢查中血清稀釋液和致敏粒子以及未致敏粒子的反應則為(-)(介質對照)。陽性對照血清調制成抗體效價為1:320。
TRUST檢測方法:①編號:將樣品對應試驗卡按需編號。②加樣:分別在相應的試驗卡膝圈內加入待測樣品或陰、陽性對照50μl,并在圈中均勻涂開。③加抗原:使用專用塑料滴管吸取抗原,分別垂直滴加一滴(20μl)于圈內血清中。④反應:在23-29℃的條件下,按每分鐘100轉搖動卡片8min,對應下方標準圖觀察結果。⑤如需進行效價測定,可將待測血清使用生理鹽水做倍比系列稀釋(1:2、1:4、1:8、1:16……1:2n),按照上述定性方法進行試驗。
TPPA檢測、TRUST檢測結果均為陽性后,進行滴度試驗。TRUST滴度:以呈現明顯凝聚反應的最高稀釋度作為該標本的凝集效價。
1.3 觀察指標
計算三種方法的梅毒檢測陽性率。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中進行處理,用[n(%)]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TP-ELISA、TPPA對比梅毒檢測陽性率差異不大(P>0.05),但均比TRUST檢測數據高(P<0.05),聯合檢測的梅毒陽性率均比單一檢測數據高(P<0.05)。
3 討論
患者在感染梅毒螺旋體后,機體會產生特異性抗體[1],其中IgM在機體短期存在,IgG則存在時間長(可終生存在)。臨床將IgM作為梅毒早期感染的標志物。在感染2-4周便可檢出IgM。
TP-ELISA法是通過雙抗原夾心法對特異性TP抗體進行檢測,同時還可檢測到IgM、IgG抗體,可檢出梅毒各期。且基因重組后的TP47抗原包被結合特異性TP抗體可促使梅毒檢測的靈敏度提高[2]。TPPA法將TP毒株制備成抗原,與致敏粒子結合成凝集狀顆粒對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進行檢測,還可對抗體效價進行測定,生物因素不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3],雖然TPPA法的診斷效能比TP-ELISA法更高,但是在臨床操作時,技術難度大且檢測時間長,易出現誤差,而TP-ELISA法利用酶的放大系統有助于檢測靈敏度的提高,檢測出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時間早于TPPA法。TRUST法的梅毒檢測靈敏度、特異性均不如上述兩種方法,且梅毒感染早期,患者機體產生的反應素未達到TRUST的檢測限,故此容易出現漏診情況及假陰性結果。而本次通過聯合三種血清學檢測方法提高了梅毒檢測陽性率,減少了誤診、漏診情況的發生。
總而言之,TP-ELISA法聯合TPPA法、TRUST法對老年梅毒患者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梅毒檢出率,便于臨床及時診治患者。
參考文獻
朱建奎.RPR、TRUST、TPPA、ELISA、TPAb五項聯合在檢測梅毒早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100-101.
王春陽,鄒學森.梅毒特異性與梅毒非特異性聯合檢測對臨床的指導意義[J].吉林醫學,2016,37(6):1400-1401.
韓紅星,李小勇,李冉冉,等.TRUST和TPPA聯合檢測梅毒的臨床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7,28(12):2044-2045.
葉霞,徐清芳,魏靖,等.TP-ELISA、TPPA、RPR聯合檢測在梅毒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熱帶醫學雜志,2017,17(5):6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