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靜
【摘 要】目的:分析治療晶狀體懸韌帶斷離所致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的有效方法。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對我院收治的32例(32眼)由晶狀體懸韌帶斷離所致白內障晶體半脫位患者進行治療,結合其病情,對其中24眼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另外8眼行小切口現代囊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對術后患者視力變化情況及手術情況進行統計。結果:患者術后視力和術前比較,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并無人工晶狀體脫位、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對晶狀體懸韌帶斷離導致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患者的治療,應采用正確術式,以嫻熟的手術技巧來保證治療效果。
【關鍵詞】晶狀體懸韌帶斷離;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2
在晶狀體懸韌帶斷離的直接或者是間接作用下,會導致發生晶狀體半脫位的問題。隨著臨床白內障摘除手術操作水平的不斷完善的提高,對治療這一類特殊白內障病例經驗的不斷積累,手術治療由晶狀體懸韌帶斷離所致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的效果越來越好[1]。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2017年6月~2018年6月,對我院收治的32例(32眼)由晶狀體懸韌帶斷離所致白內障晶體半脫位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23例(23眼)、女9例(9眼),年齡范圍自51歲到78歲,均值年齡63.5±5.4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中,24眼由于晶狀體核硬度低于Ⅲ級,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另8眼由于晶狀體核硬度高于(等于)Ⅲ級,采用現代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囊袋內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具體手術方法如下:
手術前做常規準備,麻醉方法為表面麻醉或是球后、球旁麻醉,在上方角鞏膜緣后1.5~2.0mm的地方,行反弧形隧道切口,板層分離到角膜緣內1mm入前方,選定9點鐘方向的角膜緣,于緣內1mm出做一輔助切口,向前方內注入黏彈劑。選擇于晶狀體脫位范圍的中央處做晶狀體前囊膜小瓣,并取撕囊鑷,把晶狀體前囊膜小瓣分別朝著左、右兩個方向進行有對抗力的、持續性環形私囊處理,保證直徑開口在6mm左右,水分離晶狀體核。晶狀體核硬度低于Ⅲ級的患者,接受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借助劈核鉤作為輔助,原位超聲乳化,將晶狀體徹底吸除干凈;晶狀體核硬度高于(等于)Ⅲ級的患者,采用現代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囊袋內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取沖洗彎針,對晶狀體核緣一端做推壓處理,在此作用力下,促使晶狀體對側核緣從囊袋口進入到前房當中,再取調位鉤,在晶狀體核緣3點方向把晶狀體核朝著9點鐘方位,以順時針旋轉到前房,超聲乳化頭將12鐘方向的晶狀體核緣抵住,取劈核器,在6點方向朝超聲乳化頭的方向把晶狀體核劈成2塊,將切口擴大到5~6mm,并逐一慢慢的將晶狀體核取出。進行人工晶狀體的植入時,要先把人工晶狀體一側襻植入到晶狀體囊袋內懸韌帶斷離區域的中央處,再把對策襻慢慢選入到囊袋之中。最后對眼中殘留的黏彈劑進行消除處理。關閉切口、手術完成。
1.3 數據統計學處理
所有計數數據皆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并采用卡方(x2)檢驗方法,錄入到SPSS21.0版本統計學軟件當中進行數據分析,無論哪一指標為P<0.05均能突出實驗價值。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患者視力變化情況
見下表1數據示:患者術后視力和術前比較,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檢驗值有確切的統計意義。。
2.2 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所有患者皆順利完成手術,人工晶狀體皆植入到晶狀體囊袋中,并未見有晶狀體墜入玻璃體腔等嚴重并發癥發生。有2眼術后角膜稍見有水腫問題,予以相應處理后恢復正常;10眼前方內見有少些黏彈劑殘留,5天后自行吸收。并無人工晶狀體脫位、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對患者可能發生白內障晶體半脫位的原因進行總結,有如下幾點:①晶狀體懸韌帶比較脆弱導致:高齡患者尤其是還伴有糖尿病、高度近視等疾病的患者,因散瞳效果差,術前想要對其晶狀體是否有異常進行明確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手術過程中由于會受到前房壓力的波動導致,會造成或進一步加重晶狀體脫位[2];②手術操作錯誤,像是放出房水后玻璃體前移、青光眼術中虹膜根切傷等[3]。
由于晶狀體懸韌帶斷離所致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的病情因較為復雜,所以對臨床治療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術者必須要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可嫻熟掌握超聲乳化技術,手術操作的要快捷、輕巧[4]。而想要保證手術的成功,還應注意:晶狀體前囊膜撕囊口的寬大與完整性,是確保手術順利非常重要的一點,對晶狀體半脫位患者來說,因其前囊膜已經喪失了牽拉作用,所以常規撕囊有很大的困難性,不僅如此,還有可能會使晶狀體懸韌帶斷離的范圍加大,由于受到壓力作用,晶狀體會朝著玻璃體內發生傾斜下沉,誘發手術并發癥[5]。所以在本次實驗當中,我們采用撕囊鑷對前囊膜小瓣朝著左、右兩個方向做有對抗力的完整撕囊,手術效果較好。大直徑環形的撕囊口能夠減少術中器械對晶狀體囊袋與懸韌帶造成的牽拉,從而保證患者術后的視力恢復。
結合上文研究結果總結來看:對晶狀體懸韌帶斷離導致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患者的治療,應采用正確術式,以嫻熟的手術技巧來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張莉,張晨,袁國美等.術中應用囊袋張力環聯合虹膜拉鉤治療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17例[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17):21-22.
景清荷,陳佳惠,季櫻紅等.前段玻璃體切割聯合Cionni張力環在伴有前房玻璃體脫出的外傷性晶狀體半脫位手術中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17,37(6):535-538.
葉向彧,王艷,胡穎峰等.Centurion白內障智能超聲乳化手術系統處理晶狀體半脫位的臨床觀察[J].眼科新進展,2017,37(9):839-841.
張波,黃彥俏,曹乾忠等.雙鉤囊袋張力環在嚴重晶狀體不全脫位手術中應用的初步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18,54(5):343-348.
侯曉映,陳峰.囊袋張力環在晶狀體半脫位白內障術中應用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6):8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