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4塊翡翠,經3位總理督造,60位玉雕師雕琢,終成四大國寶
慈禧太后,是翡翠歷史繞不過的女人。熱衷珠寶的她,是個地道的翡翠發燒友。其所居住的長春宮里到處可以見到各種翡翠玉器,甚至在其死后,陪葬品也大多都是極品翡翠。在慈禧60大壽的時候,朝中官員為投其所好,不惜花費重金尋找了四塊極品翡翠原石,專門進貢給慈禧。但由于慈禧翡翠太多,這四塊翡翠原石一直放在頤和園中,除去少量的切割制作,大部分還是完整形態。1980年4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森在國家物資儲備局倉庫中看到了這四塊翡翠原石后,建議將其制成翡翠藝術品。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將這四塊翡翠移交輕工業部,由其負責組織設計和制成大型翡翠藝術品。
副總理督造啟動“86工程”
從師于王樹森學藝的玉雕師李博生,曾回憶過自己第一次見到這四塊翡翠時的神秘情景:那是1982年秋季的一天,一輛面包車來接他和導師王樹森一行,車內,綠色的窗簾拉得很嚴實,規定任何人不許拉開簾子往外看。也不知走了多久,下車一看,眼前是個大山洞,4名解放軍戰士扛著槍在站崗。一位干部模樣的人迎了出來,拿出周總理當年的批示(大意是可以把這四塊翡翠雕成工藝品),給大家看了看,便領著大家往里走。終于,在幾只大燈的照射下,四塊石頭呈現在人們眼前。將四塊翡翠料拼接好發現,原來這是一塊完整的玉石,切去的兩塊重量應在300公斤以上,據說做了三對屏風和一對圖章。剩下的四塊料是8036公斤。如果加上切去的重量,這塊翡翠的重量達1噸以上。這是一塊罕見的巨大翡翠,更難得的是,它的質地非常好。
之后,四塊翡翠被運到北京玉器廠,當時國務院下令,將這四塊翡翠琢制成代表當代工藝最高水平的玉器國寶。這一工程被國務院命名為“86工程(因要求在86年完工)”,由兩位副總理親自負責。接下來,一個由全國知名的畫家、雕塑家、文博專家組成的顧問團成立,其中包括當時的美協副主席、雕塑家劉開渠,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玉器專家楊伯達,國家文物局專家王世襄,畫家黃胄,書法家啟功等。還采納了王樹森先生的方案:從車間抽出60多個老中青三代技術精英,將四塊翡翠雕琢成代表現代工業最高成就的藝術之寶。70多個方案、150多張圖紙,一次又一次的篩選,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當專家組在70多個方案中最終確定4個方案時,時間已是1985年。三年的精心設計,為的是不在寶玉上出現一次差錯、留下一點遺憾。最后的決定是用寶玉做一個花籃、一件器皿、一扇屏風、一座玉山子。
歷時8年四大國寶終完工
這一工程從設計到竣工歷時8年。1989年11月23日,中國國務院組織召開了大型翡翠藝術珍品鑒定驗收會,經專家鑒定確認:四件大型翡翠玉器為國家級珍品,是中國工藝美術的驕傲,是老、中、青三代玉雕大師智慧、情感、才華、心血的結晶。
張志平是玉山子的主設計,他不滿足于傳統山子雕的技法,為了表現中華民族心中的圣山,他和設計組三登泰山體會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恢弘氣魄。料的兩面翠色不一,被處理成唐朝詩人杜甫《望岳》中“陰陽割分曉”的意境。正面挺拔、樓宇聳立,十八盤山道蜿蜒上升;背面蒼松翠柏,山林密布,險峻中透著雄渾,秀麗中顯出奇偉,整座山子雕留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你的思緒在蒼穹中縱橫馳騁。
翡翠花籃《群芳覽勝》的兩條玉鏈各40厘米長,各含32個玉環。玉雕大師足足花了整整八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高祥是王樹森同輩,也是唯一還健在的北京老一代玉雕藝人。當時讓他擔任國寶翡翠花籃的主設計師,是因為在京城玉器行中他是做花卉的高手。當拿到那塊足有3厘米厚的黑皮翡翠料時,高祥頗費了些心思。翡翠的色澤鮮艷,琢制的關鍵也在于巧用色。憑著豐富的經驗,他判斷翡翠的黑是因為綠色集中造成的。如果切薄,這種黑綠色的料就會亮出非常漂亮的翡翠綠。事實證明高祥的判斷是準確的。片薄的翡翠料做成精致的提粱和鏈環,再雕出一片片翻卷的花瓣,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在花叢中,光線照耀下的翡翠閃動出青翠欲滴的綠色,美得讓人心醉。而沒有切割的花籃雕刻成八角竹編形狀,新穎的造型和綠中帶黑的色彩顯得沉穩端莊,更增添了整體和諧感。
《四海騰歡》是當今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個翡翠插屏。比高祥小26歲的郭石林,當年參加國寶創作班子時,剛40歲出頭,在國宗創作組中他負責設計四件屏風。然而當拿到籽料的那一刻,他感到很棘手,因為原材料的右側面有7厘米左右的裂縫。郭石林不同意把籽料上的瑕疵清除,他認為玉上的瑕疵就像美人臉上的痣,處置得當不但不會破壞形象,反而會增加特殊的美感。在討論屏風的設計題材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意見。最終是由王樹森拍板決定題材為龍。
蔚長海比郭石林大3歲,當年參加國寶工程時也屬于小字輩。在北京玉器行中,他的瓶塑是最出名的,因此由他擔任國宗工程的器皿件的主設計。量料取材的原則統一了大家的意見,決定做花熏。花熏在四件國寶中是制作最精美的一件,采用了套料工藝,花熏的蓋由主身中掏出,蓋中的料則掏出來做了底足,由于中間掏空,內部的綠全部亮出來,充分展示了翡翠最漂亮的色彩。
這四大翡翠國寶,現陳列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的“珍宗館”中,1990年還曾獲得國務院嘉獎的中國藝術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然而當國家要為玉雕師們的辛苦付出與杰出成就而進行褒獎時,王樹森卻走完了他與玉相伴的一生。當時的他重病在身,一定要讓徒弟們把他抬到玉器廠最后看看四件國寶。在他去世前一個月,他的徒弟陳長海因勞累過度去世,王樹森得知消息,傷心不已,不久之后也在家中去世……
據壹號收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