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曙光 湖北武漢體育學院
幼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提高身體素質,還要磨練心理素質,積極向上的身心狀態有利于其在進一步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幼兒體能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幼兒園開展的各類體能活動相對豐富,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首先,種類繁多的體能活動注重活動參與度,卻缺少了體能鍛煉的實際效果。經過調查,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體能活動中多采取難度系數較低的原地動作,如原地拍手、原地拍球等等,活動量偏小,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當然這里并不是強調過度的運動量,而是強調體能活動要對身體各器官都有積極的應激效果。
其次,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在備課環節花費了大量精力,卻往往對體能活動的實際效果缺乏反思,只注重體能活動的游戲性,忽略體能訓練的最終目標。不僅如此,幼兒園體能活動也過分強調風格獨特的形式,單純追求活動的新穎與熱鬧程度,忽視體育鍛煉目標。例如風靡一時的幼兒籃球操,自小籃球在全國推廣開以來,全國各地對幼兒和少兒籃球越來越重視,更多的幼兒園和家長逐漸開始接受更低年齡段的幼兒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這對中國籃球的發展無疑是個好消息。但由于少兒階段(包括幼兒階段)專業籃球師資人才的培養匱乏,籃球操作為幼兒籃球最核心的展現形式愈演愈烈。不可否認,作為幼兒園最常見的節目表演形式,籃球操無疑可以和幼兒園的音樂編排及隊形變換相結合,再以幼兒可愛的姿態和超出他們年齡階段的籃球技巧呈現,確實可以吸睛無數。但其實幼兒籃球操在最終的展現前都需要經過單一動作的多次重復和高強度的練習,這都容易造成幼兒心血管系統以及骨骼肌肉發展的不均衡,甚至過早出現運動損傷。也就是說,這并非籃球運動最核心的展現形式,長期發展下去,必定會與籃球運動的本質漸行漸遠。
再次,幼教行業真正關注幼兒最基本的身體素質發展較少。大部分幼兒園認認真真地開展各項幼兒體能活動,但從基本身體素質上來講也是扎扎實實地走過場。《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體育的總目標是“以幼兒健康發展為中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體能訓練要促進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發展各種基本動作,培養最基本的身體素質”。體能是指從事身體活動時表現出的能力,包括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技能,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靈敏、協調、平衡、耐力、柔韌等,基本活動技能包括走、跑、跳躍、投擲、平衡、鉆爬、攀登等。體能發展可以使幼兒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消化系統正常發育,并增強他們調節身體各部分動作和靈活控制身體的能力,使幼兒的動作逐步協調且姿勢正確。體能發展對于幼兒心理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兒智力活動的品質,促進智力發展,還可以發展幼兒的個性,包括養成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體能發展的狀況和水平是衡量幼兒身體發展與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幼兒來說,體能鍛煉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加強其活動能力,能夠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籃球創意游戲中對幼兒身體素質的發展練習,即力量練習、速度練習、耐力練習、柔韌練習和協調性練習五大類。這五大類素質練習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對于幼兒教育中的體育教學而言,素質練習是尤為重要的。在幼兒注重體能發展的現在,科學、安全的素質鍛煉才能切實促進幼兒心肺功能、骨骼肌機能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也才能為中國體育運動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助力。
那么,幼兒園體能活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呢?
我們常說,體育的四大要素是頑強拼搏、規則意識、團結協作和集體榮譽感。同樣,幼兒體能活動的開展也需要注重在體能活動目標、內容、方法及效果上分別融入頑強拼搏的意志、遵守規則的意識、團結合作的精神、對集體榮譽的維護。所以,幼兒體能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需要整合開展,可通過具體的游戲形式全面提升幼兒身體素質水平。
在開展幼兒體能活動時,首先,要認識到體育游戲本身應該選擇更多兼備運動量和趣味性的運動項目,比如借助氣球這種器材就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訓練。當然,還有很多非常值得使用的游戲形式,都值得借鑒。例如籃球運動,籃球具有作為少兒體育運動器材所承載的重要教育功能,幼兒在參與籃球運動時,需要通過努力拼搏,克服自己的惰性,才能掌握相應的技能技巧,從而獲得運動后的自信心與獲得感,進而遇見更好的自己,同時在迷你籃球比賽中也需要在團結同伴、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才能爭取勝利。

其次,幼兒籃球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容量很大的游戲,幼教工作者可以進行規則、場地和器材方面的很多調整,從而讓這種游戲更有魅力。
幼兒體育課程既是幼兒園整體課程的一個部分,也是教育育人的一個重要體現,而體育的育人功能更是無可替代的。所以更加應該從體育本身去考慮游戲的價值,以具體運動項目為載體進行創意游戲,從體育比賽所需的基本要素去遴選對抗性游戲,讓體育的競技美貫穿于幼兒體能活動的整體。
我們熟知幼兒體育活動通常以體育游戲為主,將體能訓練中的走、跑、跳等運動技能融入游戲當中,并全面發展幼兒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協調性。因此,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都把這五大類素質列為主要創意游戲的基本內容。
任何形式的幼兒體能活動,都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正確的基本動作模式,且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訓練負荷量。
在全社會開始逐步關注并重視幼兒體能訓練的今天,力量訓練作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眾所周知其重要性,但卻鮮有人深諳其道,力量訓練如同雙刃劍,在組織開展幼兒體能活動時須時刻謹慎。
第一,幼兒不是微型成人,適合成人的練習不一定適合幼兒,并非減難減重即可通用,進行力量訓練須充分了解其身體和心理發育特點以設計最佳練習。不宜過大負重或大量進行靜力性和帶憋氣的練習。力量訓練并不是負重越大越好,對于幼兒應以小負荷肌耐力訓練為主。
第二,先保證動作正確地重復,再決定能舉多重。訓練不一定要從難和大運動量,對于幼兒而言,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負荷和難度。注重力量發展的平衡,上下肢、左右側、前后側及全身力量的協調。身體的不平衡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訓練的原則是大肌肉先于小肌肉,多關節先于單關節,薄弱部位先于強壯部位。
第三,采取與專門的運動項目結合時,要從動作模式上看,比如籃球創意游戲要求小球員進行快速加減速、變向、跳躍、轉身等不規律的動作,因此球員要增強相對力量以增強動作的發揮效果。從身體部位運動上看,依靠臀部、肩部、膝部、踝、全身綜合發力。幼兒籃球力量訓練要以基礎力量訓練為主,結合具有專項特點的力量訓練動作模式進行訓練。
第四,趣味性是力量訓練的前提。力量訓練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對幼兒而言,在訓練中融入趣味性元素可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專注度及積極性。在游戲里慎用下肢增強式游戲。為避免兒童生長板過早閉合,深度跳躍和其他高強度的下半身增強式訓練是禁止的,過重的重力壓會使生長板受損。如需訓練,須在充分的熱身后以低強度的方式進行。同時要慎用高強度單腳跳躍,幼兒骨盆未定型,要控制單腳跳躍和負重跳躍練習(女孩尤應注意)。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如何整體全面而科學地增強幼兒的身體基本素質?如何構架幼兒園體能活動課程體系?如何加強課程的延續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體育潛能,讓運動成為習慣?3~6 歲是幼兒身體發育的關鍵期,由此幼兒園進行合理科學的體育活動相當必要?;诂F階段體育教育在3~6 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體育理念是我們體育人和幼教人需要不斷探索的路徑,這條路徑也是幼兒體能發展在未來不斷創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