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特色小吃。近年來,隨著袋裝螺螄粉的問世,柳州螺螄粉從街頭小店走進了工業園逐漸成為柳州獨特的城市名片。袋裝螺螄粉的出現不僅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撬動了相關的產業鏈。
1月中旬,一項以螺螄養殖產業技術研發為主的課題,在柳州市漁業站啟動。該項目由華中農業大學博士團隊負責,計劃用4年時間,專題研究柳州螺螄養殖系列關鍵技術。未來,養殖螺將取代野生螺,進入柳州螺螄粉產業。
2017年,柳州市預包裝螺螄粉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預計5年內可實現打造100億元螺螄粉產業目標,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也有望實現100億元。到2022年,螺螄粉產業加上其他螺螄美食所需螺螄原料,預計達到4萬噸。
但是,柳州螺螄原料一直以來主要依靠天然水域人工捕撈和外省供應,其中又以外省供應為主。外省供應的螺螄也是在天然水域捕撈的,且存在大小通吃、趕盡殺絕的捕撈行為,近年來隨著各大產地逐年明令禁止捕撈,螺螄供應問題日益凸顯。
為了滿足螺螄粉產業對螺螄原料的巨大需求,柳州全市范圍內正掀起螺螄養殖熱潮。2018年,柳州全市已有25家企業參與到田螺養殖行列。

然而,目前養殖存在福壽螺和野雜魚干擾、餌料不足死亡等問題,亟待解決。同時,由于螺螄粉預包裝企業所需的大量螺螄原料是石螺,每天對石螺原料的需求就達25~30噸,夜宵攤點和餐館飯店等的炒石螺,對石螺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石螺養殖在柳州乃至全國還是空白。
柳州市漁業站作為當地的水產技術部門雖成立多年,但此前工作人員對螺螄的研究有限,近兩年螺螄養殖成為熱門,漁業站對螺螄的研究才逐漸多了起來。但是,目前國內螺螄養殖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聘請專家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勢在必行。
未來,漁業站將和專家團隊一起研究螺螄養殖的各個環節,為柳州市選育適合柳州養殖的螺螄品種,形成柳州田螺和石螺的養殖技術及產品質量標準,研究螺螄在螺螄粉風味中起到的作用等等。
“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養殖螺比野生螺更安全。”華中農業大學專家介紹,野生螺由于生長環境不確定,因而存在潛在風險,如帶有致病菌、重金屬含量超標等。
記者從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了解到,根據柳州市螺螄養殖產業初步計劃,到2020年,螺螄養殖產量將達3萬噸以上;到2025年,全市培育螺螄養殖龍頭企業將達20家以上;到2030年,螺螄養殖總產量將達5萬噸以上,未來柳州自產螺螄可基本滿足螺螄粉產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