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浦壩港鎮桃峙村,路邊一間看著不起眼的灰泥平房藏著一個神奇的青蟹養殖池,那是張磊用了4年時間,親手打造的一方青蟹養殖天地——昏暗潮濕的房間里,一排排藍色塑料盒層層堆起;白色水管組成了自動的水處理系統,水流循環,發出不間斷的“嘩嘩”聲。拉開塑料盒上的門,一只青蟹快速地爬動了兩下,又迅速安靜下來……

今年28歲的張磊從小在農村長大,有不少親戚從事水產養殖。他喜歡養寵物,從雞、狗、貓到兔子、刺猬,都養得興致盎然,但他從沒想過養青蟹。事實上,在就讀溫州醫科大學生物技術專業之前,關于名聲在外的三門青蟹,土生土長的三門人張磊對這種“體扁平、頭胸部發達、雙螯強有力,后足形如棹”的甲殼類動物的所有認知,都僅限于吃,“就覺得很好吃”。
張磊說自己的夢想就是做一份自由自在又能賺錢的工作,“除了自己創業,我想不到還有別的什么工作”。但是,直到2013年大學畢業,他仍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要“創什么業”。“你先去找找方向?!痹诶蠋煹耐扑]下,他前往位于溫州的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清江基地,參與南美白對蝦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示范、海水單胞藻培養、灘涂貝類海水池塘健康養殖技術示范工作。這一年,張磊嘗試了“用大桶養殖青蟹”并獲得成功。他覺得,創業的方向找到了。
2014年4月,張磊躊躇滿志地回到三門,卻遭到親戚們的反對,特別是他的父母,“搞水產養殖,還上什么大學?大學都白讀了!”從事水產養殖多年的親戚也來勸他:“我沒上過大學養這個,你一個大學生也來養這個,跟我們有什么區別……”
面對家人的質問,張磊表現得很執拗:“我們怎么可能沒區別?”在他看來,經過多年的系統學習,自己在分析比較、對比實驗、結算成本、提高養殖效益等理論方面頗有優勢。而老一代的水產養殖戶“思想陳舊,不太會創新”。
張磊的父母最終還是拿出了一筆錢,支持他創業。當年8月,張磊拿著這筆錢和自己在清江工作時攢下來的幾萬元,創立了三門縣張磊青蟹養殖專業合作社。接著,張磊還為自己的青蟹注冊了“青蟹先生”商標。
張磊發現,將蟹苗放入塘中的傳統粗養方法,降低了青蟹的成活率和產量,也占用了相當一部分土地,使得投入成本增加。
“早些年聽說有人用盒子養梭子蟹,但沒親眼見過。在清江,我就試著用大桶養青蟹?!蹦莻€時候,張磊就決定,自己的養殖方式要告別傳統的土塘養殖,另辟蹊徑,采取以蟹盒養殖的室內單養技術——在室內采用精養模式,將單個青蟹放入蟹盒,每個盒子能夠容納一只青蟹成長。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蟹盒問題。張磊打聽到青島有一家公司出售這樣的蟹盒,一番了解后,得知這樣一套被稱為“蟹公寓”的蟹盒包括1000個盒子和一套水處理系統,價格為7萬元?!疤F了,我的創業金沒有這么多?!笨吹桨嘿F的價格,張磊退卻了。他想著反正就是個盒子,不如自己做。于是張磊到路橋國際塑料城買回了3000個藍色的零件盒。拉回三門的當天,他就開始埋頭研究,如何在盒子上打孔,怎么組裝水處理系統。
每個盒子需要在左、右及底部打5個孔,3000個盒子意味著要打1.5萬個孔。張磊恨不得多生出幾雙手來。他的父親知道了,主動前來幫忙。雖然還在“恨鐵不成鋼”地生著氣,不愿開口跟兒子說話,但張爸動作利索,3000個盒子很快按照張磊的設計打孔成功。
安裝好水處理系統后,張磊迫不及待地買來一批“只有指甲蓋大小”的蟹苗,挨只放入蟹盒內。還沒來得及幻想收獲時的喜悅,兩個星期后,他發現3000只蟹苗全死了。“沒經驗,太慘烈了?!?/p>
張磊事后對這場“慘烈的經歷”作了總結:盒養青蟹的方式并不適合小蟹苗的成長,而且小蟹苗的養殖周期通常長達五六個月,極大地增加了生產成本,卻得不到相應的經濟回報。
2015年,張磊改變了思路,從成本蟹入手。“我采用‘瘦養肥’的模式,直接購買青蟹成品進行養殖,這樣可以將養殖周期縮短到一個半月。”
這一年,同樣被改進的還有蟹盒——張磊更愿意叫它“水產品單養盒”,盒子不僅可以用來養青蟹,技術成熟后還可以養殖其它水產品。
對盒養青蟹而言,育肥,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要求養殖人在挑選青蟹時眼光犀利獨到,透過堅實的甲殼,一出手就能挑中那些能夠長得膏肥肉厚的青蟹。
張磊為此下了不少功夫。他跑到專門收購青蟹的商販家,請教怎么挑選青蟹。2016年,張磊青蟹事業的觸角伸向線上——他開了一家淘寶店。但這家網店卻沒有為他開拓銷路,“競爭太激烈了,打著三門青蟹名頭的外地網店有很多,原產地的店并不具備優勢”。
他回過頭,開始更賣力地拓寬養殖模式。這年年底至2017年初,張磊開始嘗試青蟹“暫養”模式,即在越冬前大批量收購青蟹,在蟹盒里養殖一段時間后賣出。
越冬時,塘養青蟹進入休眠期,大多沉入塘底無從尋覓。盒養青蟹就不同了,即使越冬,它們也都“沉睡”在蟹盒里,自動的水循環系統讓日常養殖變得簡單,只需每隔幾日觀察與投喂就行。青蟹養肥后隨時可以賣,填補了越冬時節青蟹市場的空白。
目前,三門縣張磊青蟹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有入社養殖戶12戶,合作養殖戶24戶,從事養殖人員30余人,養殖覆蓋面積約為600畝。2018年,張磊又投入了一套全新改良后的水產品單養盒。
說起未來的計劃,作為理事長的張磊信心滿滿:“我希望,能發動三門灣及周邊的青蟹養殖戶都采用盒養青蟹的養殖模式,做到一戶配一套水產品單養盒,以此擴大產業規模,也能有效解決土塘養殖方式導致的土地問題,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雙贏?!?/p>

張磊自主研發的“青蟹養殖系統”,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