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徐翔
相對于中鐵、東航這樣的巨頭企業,山東交運集團(以下簡稱山東交運)只是地方企業,2017年,山東交運集團宣布引入普洛斯、長城資本等投資者完成混改。此后的近兩年時間里企業發展得一直不錯,這對于試圖謀求混改的大量地方物流國企以及物流民企來講,可以作為一個非常好的借鑒樣本。
山東交運是一家成立于1948年老國企,在冊員工有5000多人,離退休人員超過2300人。其業績在2013年達到頂峰之后便開始不斷下滑,甚至有的年份業績下滑超過40%。這樣的業績讓山東交運選擇混改來試圖重塑企業輝煌。
據悉,此次混改完成后,注冊資本變更為6.8億元,其中國惠投資出資2.516億元,持股37%;員工持股平臺出資2.04億元,持股30%;戰略投資者出資2.244億元,持股33%。增資入股的三家社會資本分別是:濟南國惠興魯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出資3400萬元,占比例5%;濟南福道長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出資7480萬元,占比11%;新余國壽尚信健隆投資中心出資11560萬元,占比17%。這些合伙企業中就包括普洛斯、建信投資、長城資本、國瑞證券、尚信資本、濟南投資控股、大地財險、國贏資管等多家具有產業協同效應和行業領先優勢的投資者。
根據山東交運方面的說法,普洛斯作為一家國際知名的新加坡外資企業,是全球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商,將在物流、土地開發、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與山東交運開展業務合作,推動山東交運物流業務成為重要利潤源。建信投資、國瑞證券、大地財險等戰投將在投資融資、保險、上市等方面為山東交運提供增值服務。山東國惠改革發展基金通過子基金濟南國惠興魯股權投資基金入股山東交運混改項目,將為山東交運提供資本運作、資產證券化等方面的增值服務。
“可以說,此次混改實現了地方國企與中央企業的融合,國有資本與外國資本、民營資本的融合,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國惠投資董事長于少明說,這有助于山東交運深度開發現代物流、網約車、汽車服務等新業態,加速業務戰略轉型,實現企業治理機制現代化、經營機制市場化和商業模式新型化。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交運的此次混改在山東省的整體混改戰略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混改是全省首家在集團層面啟動混改,實現了整體改制;全省首家以同股同價方式同步引入戰略投資者、骨干員工持股,形成“國有資本+戰略投資+骨干員工”共同持股模式;全省首家公開進場轉讓存量資本與引入增量資本,引入的社會資本超過了國有資本;全省首家混改方案與發展規劃、機制改革、資產重組、業務調整同步謀劃。
作為打響山東省國企集團混改的第一槍,山東交運的混改成功提供了很多的經驗供后來者參考,貢獻不可謂不大,但混改的過程卻比想象的要艱難很多。
“混改是要砸掉鐵飯碗的,很多的員工不理解,認為混改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而且還失去了體制身份得不償失,但隨著高鐵、航空的普及,對我們沖擊很大,業績不斷下滑,再不改革只能死路一條了。”山東交運輸董事長吳宗昌在混改后接受山東當地媒體采訪時說。
對混改過程中的難題,吳宗昌說,“混改”的不易,首先是政策壁壘,一級國有企業高管人員不許持股,一級企業原則上不提倡混改。但是國資委為了支持我們,進行平臺建設,把國資委的股權劃轉給國惠公司,國惠持股權,這樣就不是一級企業了,從政策上沒有了障礙,我們持股也符合政策。但這個過程非常的復雜。這些問題很顯然也是諸多國企混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急需最高決策層進行政策上的變革。
山東青島夏鼎資本正在接觸多個國企混改項目,其項目負責人蔡明達告訴《中國儲運》雜記者,混改過程中,大家最關注的莫過于如何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而又能保障被調整職工的權益但這件事相當難調和。從國有監管角度上講,國有資產不能流失,但為了混改,可能會侵犯職工權益。然而如果過分強調員工不受損失,那又很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也不可取,所以說這是兩個難點。
對于這兩個難點,山東交運在整個混改過程中做了大量細致工作,得到了比較穩妥的解決。在混改后的近兩年里,山東交運發展良好,效率比以前大大提升,吳宗昌也變得越來越有信心。他告訴記者,接下來山東交運將啟動B輪融資,并購優質標的企業,穩步擴大經營規模。并力爭五年內上市。“我們提出兩條腿走路,物流的發展很重要,但我們的傳統主業公路客運也不能放松,把這兩項經營好,我對上市很有信心。我們企業內部也達成共識,并且提煉出了我們現階段的企業發展理念,這就是:厚德興業,行穩致遠。
《中國儲運》:你覺得山東交運的混改成功嗎?
蔡明達:我跟普洛斯的人接觸過,他們對此次混改還是十分滿意的。山東交運作為山東交通運輸行業的第一國企,含金量十足。據我了解,物流是該集團的第二大業務板塊,業務涵蓋集裝箱場站業務、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場站經營、大宗貨物運輸等,每年收入3億多元。這是普洛斯非常看中的價值。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普洛斯的物流布局一直很看重這個區域。而且普洛斯作為外企參與混改,這也給很多國內待定混改項目提供了很多的借鑒經驗。
《中國儲運》:山東交運混改案例在前年就完成了,其成功原因是什么?
蔡明達: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這個混改項目完成較早。第一是行業市場化競爭充分,符合國家政策。第二是企業內部的改革動力較強。第三是集團規模適中。
《中國儲運》:你覺得山東交運后面的發展如何才能如他們自己所說,能夠行穩致遠?
蔡明達:我認為主要還是看后期集團能否形成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并實現市場化經營充分走向市場,實現轉型升級。因為混改的關鍵在于“改”,而不是在于“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