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靜宇
平臺型物流企業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深深融入到物流的全鏈條之中,“互聯網+物流”“物流+互聯網”更多地體現在原有重資產和輕資產的相互結合、相互依存。從根本上來講互聯網“+高效運輸”、“+車貨匹配”、“+智慧物流”等,它們雖然是以一種輕資產的形式來存在的,但是傳統的專線、零擔、園區又與車貨匹配、無車承運人等等密不可分。
事實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證實這一點,中國物流市場的蛋糕足夠大,足以容下平臺型物流企業的共容與共存,至少在短時期內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物流市場的蛋糕又足夠厚重,沒有哪一家平臺型物流企業可以獨大。一如運滿滿和貨車幫二家企業的最終結局一樣,在歷經最初的摩擦不斷到最終的聯手合作,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還是依賴各自的品牌戰略發展,但是也沒有再繼續“搞事情”,平臺型物流企業之間的協作將是2019年的一種發展趨勢。
平臺型物流企業與眾多資產型物流企業一起,正在發生著整和,讓人始料未及。他們從被質疑“如果沒有一輛車,沒有一個司機,這種平臺模式能被定位為物流企業”并快速成長起來,成為物流產業鏈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不但可以產生協同效應,集聚資源效益,有效降低成本,還正在通過企業間合作的方式進入一個又一個新的市場,獲得新資本。
平臺型物流企業其中也不乏像林安、一站網這種從傳統行業轉型而來的平臺,在未來的發展中同樣舉重若輕,他們更多的是通過信息技術這個手段,將自身的重資產資源進行了整合。
平臺型物流企業在物流領域的發展初期其運作多采取重直分工的模式,這樣有利于整合資源促進創新以提高競爭力,隨著模式的不斷成熟與完善,以及越來越多競爭者的進入,為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和降低經營成本,會在保留核心業務的同時,對有些業務進行拆分,加大跨界合作的力度,這也是平臺型物流企業在上升期之后的表現趨勢所在。在全球化分工精細化的時候,物流作為匹配的服務方,在產業細分領域做到足夠好是至關重要的。
在攀向更高價值鏈的過程中,平臺型物流企業跨界融合的趨勢更是勢不可擋,對這些平臺型物流企業而言,在與金融、信用、產業實現了相互融合的局面,從而形成了產業鏈服務體系、供應鏈服務體系和價值鏈增值體系。以傳化為例,今年1月31日,傳化淄博公路港與中國人保山東淄博分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平臺型物流企業的盈利以一種開放共享的心態謀求與更多資源的合作,進而實現1+1+1>3的結果,不斷推動某些環節的議價和掌控能力。
平臺型物流企業無論是同類平臺間的合作,亦或是跨界的合作,種種舉措都是實現在物流的生態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和價值,或是繼續鞏固自身的價值地位,這樣在競爭的格局中,才能活得更加從容。
過去的一年,平臺型物流企業在加大合作力度以及跨界融合的同時,更是加大了對司機群體的投入以及關注力度,這也是其越來越接“地氣”的表現。眾多平臺型物流企業一改最初的“融資、IPO”等關鍵詞,沉下去走向園區走進司機群體。從2017年始運滿滿和傳化都在聚焦司機群體,到后來傳化驛站的成立。
運滿滿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于一個平臺型物流企業而言,產業的專業性是必須的。而專業化的表現之一就是如何能真正走進平臺上眾多的司機群體,從而更好地完善和提升平臺型物流企業的服務品質。
以運滿滿為例,為卡車司機提供線上的課程和學習分享平臺,打造線下的“黨員之家”,“紅色方向盤”等黨建項目,開啟了公路物流行業非公黨建新篇章。同時也關注女性卡車司機,建立婦聯組織,為廣大女性司機爭取更多的權益,不斷通過媒體向公眾輸出正能量的司機故事,提升司機職業尊嚴感、社會關注度。
平臺型物流公司,不同于傳統的物流公司,線上收發貨和其它生態鏈的各種產品業務全部可以通過一部裝有貨運APP的智能手機就完成。對于新的一年甚至更遠的將來,更為重要的任務是管理模式的不斷完善。
綜合起來看,互聯網一方面促進了物流的信息化,它是開啟物流現代化、信息化的金鑰匙,但是互聯網的發展也將物流行業的某些痛點放大。每家平臺都不愿意提及的是平臺上被騙貨的事件,雖然這些事件不可避免,不同的騙貨事件也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這確實是一個既糾結又棘手的問題。
平臺型物流企業建設與運營過程中關乎平臺安全性的建設問題。有人會說,傳統配貨也發生騙貨事情。今天互聯網平臺的騙貨事件與曾有的騙貨事件本身的性質并無差別,只是手段發生了變化,在配貨便捷的同時,騙貨也變得更加“方便”。在傳統的騙貨、敲詐車主、倒賣車主貨物等惡性事件的基礎上,又為這個行業信譽缺失多了一個標簽。如果不加強平臺內部自身的管理,有些平臺事件的發生無論大與小都將會影響平臺品牌的信譽度以及司機對平臺的粘性。
同樣,在平臺型物流企業按照相應軌道向前發展的同時,他們也在呼吁為平臺型物流企業建立一個共同的標準,大家稱之為“圈”,能夠讓大家在同一個標準、同一個游戲規則下進行運作,能夠在陽光下實現盈利,這些規則的建立也是為避免惡性摩擦事件的發生。
這是一個有所得也會有所失的時代。平臺型物流企業是市場激勵時代的產物,也是物流產業化向前邁進過程中所涌現的新事物,我們在享受著其配貨方便、資源集聚等諸多利好的同時,更要做好平臺自身的防火墻,得不到安全感的平臺,將無法在市場的競爭中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