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分公司新民采油廠,吉林 松原 138000)
經過了多年的開發,大慶油田現已進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 “雙特高”的總體遞減階段。因此,一方面要做好穩油控水,保證開發效果;另一方面要將年均新建百萬噸級產能作為重點,以新建原油生產能力彌補產量遞減。
2010年以前,產能建設運行要面對老區油田地處市區,外圍油田滾動開發,牽涉施工環節和單位多,協調難度大等困難,每年新建產能目標均無法按時完成,新建產能貢獻率始終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規范管理,科學組織運行,提升新建產能貢獻率,保障大慶油田4 000 萬t原油穩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由于完整的施工環節中,鉆井、射孔、壓裂以及地面建設施工運行以前缺乏統一管理,處于無序運行狀態,各施工單位也陷入年年虧損的被動局面。在油田公司層面實現一體化管理方式,可以改變單個環節單獨組織的局面,實現統一組織、統一協調,提高施工運行效率,從而對內部施工單位及物資設計保障單位有效保護,進而提升總體運行效率,為實現非上市單位扭虧解困創造有利條件。
為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提升了管理效率,在產能建設一體化管理模式推廣初期,首先從運行體系入手,優化組織機構,完善管理辦法,建立會議制度,建立健全產能建設運行體系[1]。
對公司多個部室,各采油廠、鉆井等多個單位原有的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建立了全面,統一,高效的“三級管理”組織體系,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制定了管理辦法,并依據油田實際逐步修訂完善,明確各部門、單位的工作內容和職責,統籌協調工作量、隊伍組織、市場管理等環節,統一配置人員、設備、物資等資源;編制了相關規定,規范了施工運行。同時,為快速準確地處理運行中的難點問題,合理部署階段性工作,建立了由月度工作例會、重點工作協調會和周運行管理視頻例會的制度。

圖1 大運行管理體系
明確方案設計流程,根據開發規律及時調整方案編制和計劃下達進度,促進產能區塊規劃設計起步時間提前,提高產能區塊基建開工率[3]。優化運行計劃,推進產能建設高效運行,為了保證年度產能建設工作量順利完成,體現整體協調優勢,在編制和實施運行計劃過程中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后續工作的需求安排各環節施工進度,在環節銜接上進行優化[2];二是根據季節特點安排各階段施工程度,在施工時段上進行優化;三是根據原油產量需求安排各區塊施工順序,在實施步驟上進行優化。
1.3.1 優化鉆井運行
一是低洼井優先,每年12月份開始,將鉆機全部投入低洼井施工;二是上半年投產井優先,減少雨季和下半年的投產壓力;三是滿足區塊整體運行的要求,在組織低洼井和特殊井運行時,實施區塊整體運行推進,避免重復鉆控關井對開發效果的影響;四是滿足區塊計產時間要求,優先安排計產時間長的區塊鉆井;五是統籌安排水平井、評價井運行,確保滿足公司各類試驗及提交儲量的需求。
1.3.2 優化完井施工
針對現有射孔施工能力階段性無法滿足投產施工的問題。一是加大對射孔工藝方案嚴格把關,無需管輸射孔的要及時更改方案。二是加強管輸聯槍班的人員和裝備,提高射孔槍的聯接效率,減少準備時間。三是在工作量集中的區塊設立多個射孔作業前線,集中人力、設備,增加有效施工時間,提高施工效率。四是在黃金季節組織投產時,要以新井射孔施工為主,老井補孔適當延后。五是各采油廠積極主動為射孔創造條件,從射孔方案提交到設備保障要全力組織到位。
1.3.3 優化增產作業
針對季節性壓裂施工工作量集中的問題,一是提前掌握大規模壓裂井的信息,根據剩余壓裂車組能力,安排常規井壓裂[4]。二是在新井投產組織過程中,需壓裂完井投產的新井超前組織,最大限度地規避與大規模壓裂井同期施工。三是當新、老井常規壓裂與大規模壓裂同期施工不可避免時,以保證新井壓裂為主,其他施工適當延后。
一是提前與相關部門結合,提供已有的招標結果,配合設計部門實施標準化設計;二是針對工期要求緊迫的重點工程,采取先行上報手工計劃,待型號確定后再上報正式計劃的措施,以縮短供應周期;三是與采油廠結合,將建設單位初設料表作為資源意向準備,縮短采購時間;四是根據產能建設需求,積極開展冬季儲備工作。
通過提前投產增油、減少隊伍等停、減少冬季施工、增加市場占有率,經濟效益顯著增加,運行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一是年來年累計創效分別達到3.42億元、4.31億元、5.44億元;二是通過優化隊伍調配、減少冬季施工,減少了隊伍等停、提高市場占有率創效明顯。
(1)通過提升新建產能貢獻率,保證了新建產能及時到位,為實現油田原油穩產提供有力保障;
(2)為實現非油氣生產業務的扭虧解困提供了有力支撐,對油田整體協調發展和公司總體經濟效益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3)通過實現均衡生產,降低了雨季和冬季施工強度,促使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4)產能建設“大運行”模式的試驗,為國內陸上油田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