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菊
摘要:當前我國新課改政策正在不斷深化,高中職院校作為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機構,也需要順應做出調整,提高教學管理效率。本文將從高中職院校管理概述出發,提出完善教學管理機制、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優化教學管理評價、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建設教師隊伍等策略,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中職院校? ?教學管理? ?教學業務
高中職院校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整體教育行業當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為社會培養并輸出綜合型技術人才,向各企事業單位輸出一線勞動者,大力推進了社會經濟水平的持續發展。但是目前相關院校受到多方面影響,在教育教學管理時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需要細化分析并提出對應策略,從而提高管理有效性。
一、高中職院校教學管理概述
高中職院校所致力于培養的人才均是可以滿足社會實際生產生活的綜合型技術人才,學生在接受對應教育時,能夠掌握大量操作技能,強化自身專業能力,為日后社會生存與發揮提供基礎保障。分析目前我國高中職院校可發現,其中生源質量水平、個人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這也對教學管理工作提出挑戰,需要逐層分析其衍生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從我國教育制度上來看,進入院校當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在升學考試中失利后才選擇到此類學校就讀,所以可以看出來,生源質量以及入學條件門檻都比較低,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不斷擴招,學生基數越來越大,如果在其中不能做到高效管理則不利于長遠發展,教務處在日常管理時,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職能,利用科學高效的方法,進一步提升管理有效性,并使其在內部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長久甚至永久的運作下去,為院校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推進高中職院校在新時期背景下提升自身綜合實力,進入到新的階段[1]。
二、提高教學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當前高中職院校教學管理機制
分析高中職院校中學生心理特點與行為表現可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具有課堂上注意力分散、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興趣不強、自我意識過強等特點,根據這種較為復雜的生源特征,很多教師處于疲于管理的狀態,所以會采用一些較為消極的態度處理,不加大重視程度,不更新教學手段,讓其放任自流,自己只是在課堂上喋喋不休的講述完教學內容就可以,不在乎學生究竟有沒有聽進去、學進去,這種教師心理活動均為:完成教學任務就行。如果讓這種教學態度長此以往的存在,會導致學校內部制度混亂,教務處難以進行管理。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一套合理、高效、全面、針對于教室的管理制度,如果對于教師管理不到位,那么最終受到影響的則是學生。很多高中職院校中都缺少對應的教師激勵機制,沒有實現獎懲并行,一些玩忽職守的教師沒有得到應有的批評,而一些戰戰兢兢,奔波在一線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師也沒有對應的鼓勵,這種形式長期發展下去,很多優秀教師都會逐漸消耗掉自身的教學熱情,不愿與參加相關工作。
因此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其內容應該保證全面性、完整性。對于一些疏于工作教師應該給予對應懲罰,而那些表現優異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并在日常管理過程中使用評價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深入落實制度的執行,使其貫穿于整體教學過程,規范并引導教師行為,同時這也是教務工作者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在考察各教師落實情況時,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并行,例如:抽查聽課、期末考核等等,切實增強教學管理開展的有效性。
(二)組織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
由于高中等職業學校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出適用于社會的人才,所以很多高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會抱有重理論輕實踐心理。針對這種情況,高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做到企業之間的關聯,將實踐活動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將主體活動真正深入落實。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時,可以積極組織“弘揚十九大精神”的演講賽,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能力。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學生就可以很好地鍛煉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在這種制度下培養出的人才能更加符合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想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不能缺少實踐活動。需要以理論為基礎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三)優化教學管理評價模式
當前教學管理評價模式當中僅有教師給學生的單項評價,從而檢驗出學生一節課或階段性的學習的狀態。但是在給教師評價時,除了院校內的年度考核之外,就沒有日常的評價方式,這種形式下教師授課水平、學生理解程度、課堂吸引力,教師講課進度、內容梳理是否清楚都沒一個合理的評價。而且給教師評價的都是院校領導,其并不能夠清楚了解到上述情況。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最了解教師上課情況,所以具有評價權利。想要構建合理的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模式不能只是單一的評價學生,也不能只是由領導來評價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加大對學生評價的重視,從結果中了解到其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要重視起對教師教學形式的評價,評價方式要多元化,除領導人員外,還應該融合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評價于領導評價的綜合信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現有不足,最終實現進一步改進自己教學計劃,調整上課模式。不僅僅實現教學過程的完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培養社會中的綜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礎。通過這樣師生互評方式,可以較好的完善教學管理評價模式,使其能夠更全面的為教師、學生服務。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讓教師在其中提升自身教學能力[2]。
(四)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在當前的高中職教育管理改革時,要積極引導學生采取自主管理,這種形式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有學者說過“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所以,管理時也要突出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積極地創造環境條件,推進個體健康發展,持續優化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在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班級氛圍中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自己。例如:日照市某技師院校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積極開展技能大賽,并引導學生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在校園中構建的良好氛圍,推進學生在其中養成優質行為習慣。同時,教師還需要關心到每一個學生的改變與進步,學會與學生交流,給學生正確引導,實現高效管理。另外,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對教學管理理論的研究,積極探索出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采取多種途徑樹立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管理及學校管理的有效性[3]。
(五)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縱觀所有教育行業當中,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綜合素質培養,教師在其中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同樣,想要提升教學管理有效性,也需要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力度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高專業的師資團隊。具體建設工作可從兩方面展開:
1.教師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從某一角度上來看能夠決定其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同時也是教務處開展并提高教學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其具備良好、健康的品德素質,才能夠保證自身在面對學生時能夠做到盡職盡責、嚴于律己、教書育人。面對繁重任務量、教學計劃時能夠始終秉持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在課堂教學時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位學生,從而實現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教務處需要加大對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改善教學管理情況時,可以從培養教師綜合素質出發,例如:日照市某技師院校就在校內制定了一套師德教育制度,深入落實制度條例的日常執行,通過制度推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深化自身品德培養。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思政教育、職業理想交流、道德教育等活動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引導其將教育視為奮斗目標,在日常教學時貼近學生、走進學生,實現與他們的高效率交流,做到為人師表、品德高尚,推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2.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體現在品德上面,所以還需要加大對教師個人能力的培養,積極提高當前教學質量。教務處可以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在校內開展業務培訓工作,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師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目標,由于高中職院校專業多為實踐性專業,所以也需要順應加強對教師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訓。在平時課程量相對較少的時候,積極引導教師走進實驗室,深化自己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在日后教學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更高水準,不僅能培養教師吃苦耐勞精神,同時還能夠使其具備過硬的知識能力,打造出高中職院校獨有的“雙師型”團隊,提高院校師資力量,在其中引導骨干教師發揮模范作用,讓現有教師團隊不斷向著規范化形式發展[4]。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教學管理有效性不是一個片面、簡單的任務,而是需要結合當前院校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高效的制度并運行,在日常中做到深入落實,提高教師人員的綜合素質,創新傳統教學管理評價模式。從多個方面協同入手,制定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管理策略,讓職業院校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聶子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效性的途徑探索[J].藝術科技,2018,(03):183.
[2]趙建華.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措施[J].廣西教育,2018,(06):13-14.
[3]郭燕敏.職業學校學分制下教學管理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7,(36):188+190.
[4]吳杰.淺談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J].內江科技,2017,(08):19+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