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
(福州市第一醫院中醫科,福州,350009)
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是心境障礙主要類型,其致病機制尚不明確,但其發病過程與患者心理,社會環境,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生物學等多因素有關[1],且大多患者由于長期抑郁,夜間難以入眠,睡眠質量降低,極易誘發失眠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并將進一步加重抑郁癥狀。現代醫學在抑郁性失眠臨床中多以抗抑郁或鎮靜類藥物干預,雖可在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癥狀,但長期用藥易產生強烈依賴性,作用效果并不理想。而中醫認為脾虛、肝郁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為導致抑郁性失眠的主要誘因,因此需以疏肝健脾原則用藥[2],因此,本次我院為進一步提高抑郁性失眠臨床療效,特取疏肝健脾解郁湯予以對癥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一醫院收治的抑郁性失眠患者1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1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43例,年齡39.4~74.6歲,平均年齡(51.02±10.36)歲,病程8個月至7.5年,平均病程(3.11±1.25)年,其中每天睡眠時間<4 h者39例,難以入睡者15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41例,年齡38.7~74.1歲,平均年齡(52.14±10.57)歲,病程6個月至7.8年,平均病程(3.28±1.47)年,其中每天睡眠時間<4 h者40例,難以入睡者18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年齡均>18周歲,<75周歲;2)均滿足《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障礙分類)》[3]中抑郁診斷標準;3)PSQI評分均>7分;4)經中醫辨證為肝郁脾虛型;5)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出標準 1)存在嚴重酗酒史者;2)妊娠期/哺乳期婦女;3)伴有嚴重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癥等其他精神障礙疾病者;4)14 d內使用其他抗抑郁、失眠等神經系統藥物者;5)伴有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西藥治療,取鹽酸帕羅西汀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20 mg晨間口服,1次/d,服用2周無嚴重不良反應及不適后,逐漸提升藥量至20 mg/次,2次/d。用藥6周。觀察組取中藥疏肝健脾解郁湯口服治療,方劑組成:先取生龍骨20 g及生牡蠣30 g先煎,隨后加入炙甘草6 g、白術10 g、半夏10 g、柴胡10 g、合歡皮10 g、半夏12 g、郁金15 g、竹茹15 g、炒棗仁15 g、白芍20 g、黨參20 g、茯苓30 g、薏苡仁30 g,水煎取藥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200 mL/次,持續用藥6周。
1.5 觀察指標 1)借助HAMD評分評估2組治療前后抑郁情況,HAMD主要包括抑郁情緒、入睡困難、軀干性焦慮、工作和興趣、全身癥狀、自知力等24項內容,分值越高,抑郁癥狀越重,其中總分≥35分為嚴重抑郁;借助PSQI評分評估治療前后睡眠質量,PSQI包括18條目組成的睡眠質量得分、入睡時間得分、入睡效率得分、睡眠藥物得分等7大成分,各成分0~3等級計分,共21分,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2)評估2組用藥后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HAMD評分下降70%以上,且夜間睡眠時間>6 h或睡眠時間恢復正常,醒后精神充沛;有效:HAMD評分降低40%~70%,睡眠時間延長3 h,夜間睡眠深沉,不易驚醒;無效:HAMD評分降低<40%,睡眠時間延長<3 h或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3)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制取血清,借助酶聯免疫法及試劑盒標準檢查治療前后5-HT、SP水平變化。

2.1 HAMD、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HAMD、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HAMD、PSQI評分分)
2.2 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5.06%(77/81),明顯高于對照組85.19%(69/81)(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例(%)]
2.3 5-HT、SP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5-HT水平均得到一定提升,SP水平得到一定降低,但觀察組5-HT、SP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2組5-HT、SP水平
抑郁癥為常見精神疾病,患者多以以心境低落、意志活動減退、思維遲緩為主要表現,且大多患者因長期處于抑郁狀態[4],將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導致失眠癥狀出現。據大量研究發現,在抑郁性失眠起病與神經細胞因子水平改變有著密切聯系[5]。現代醫學多通過鹽酸帕羅西汀等抗抑郁藥物控制抑郁性失眠患者抑郁狀態,實現抗失眠作用,但該類藥物易對患者神經系統、腸道系統等造成損傷,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中醫理論中,抑郁性失眠屬“郁癥”,其發病與患者情志有著密切聯系,多為情志過及,使得肝郁化火、肝氣郁結,長此以往使得脾胃失調、營衛失和以致肝郁脾虛[6];并因情志失調,傷心耗神以致不寐,因此中醫多以疏肝健脾予以臨床干預。本研究中我院擬疏肝健脾解郁湯進行臨床干預,取得顯著效果。方中柴胡起升陽舉氣、疏肝解郁之功,聯合半夏降逆止嘔,可開通少陽經,去除肝膽經瘀滯[7];黨參、茯苓等可益氣健脾,郁金可通暢氣機,大補元氣,并可助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具調合肝脾、養血揉肝功效,炙甘草等可益補中氣,以緩肝急,諸藥聯用可調合營衛,清郁熱、散結氣,以起解郁安神、疏肝健脾之功[8];患者用藥后,HAMD、PSQI評分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且據大量研究發現,在抑郁性失眠起病與神經細胞因子水平改變有著密切聯系。5-HT為常見神經遞質,在維持慢波睡眠中作用重大,可提升甲腎上腺神經元興奮度,進而實現快速入睡作用[9];而SP為神經肽類物質,多分布于神經纖維中,當神經系統遭受刺激后,SP將釋放于血液中,使得SP水平提高,患者用藥后5-HT水平得到顯著提升,SP水平降低,表示疏肝健脾解郁湯對神經細胞因子仍具有良好調節作用,可進一步提高抑郁性失眠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對抑郁性失眠患者行中藥疏肝健脾解郁湯可有效提高5-HT,降低SP水平,調節神經功能,緩解抑郁、失眠癥狀,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