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
(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凱里,556000)
慢阻肺是呼吸科常見病,本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癥狀體征及全身性的表現,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不適感增強,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增加,因此較多患者出現失眠的情況,而失眠的長期存在對患者的機體與情緒心理造成危害,因此對于慢阻肺失眠患者進行睡眠狀態改善的意義較高[1-2]。護理作為對疾病、心理等多方面均有影響的臨床干預方式,其臨床應用效果突出。本研究就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睡眠狀態的影響程度進行探究與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間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患者98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62.9±8.5)歲,病程2.0~22.5年,平均病程(9.1±1.6)年,GOLD分級:1~2級者20例,3~4級者29例;失眠嚴重程度指數:輕度者12例,中度者20例,重度者17例。觀察組中包括男27例,女22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63.0±8.2)歲,病程2.1~21.9年,平均病程(9.3±1.5)年,GOLD分級:1~2級者19例,3~4級者30例;失眠嚴重程度指數:輕度者12例,中度者19例,重度者18例。2組慢阻肺失眠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GOLD分級與失眠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慢阻肺及失眠護理,對慢阻肺、失眠及2者之間的關系、治療干預等各方面知識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解答患者的疾病、治療及護理方面的疑問,針對患者的癥狀體征進行護理,進行心理問題的評估與疏導。
觀察組則進行舒適護理,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以舒適護理理念為指導進行護理,包括心理與機體不適感的評估、針對性舒適護理措施的實施及患者舒適需求的滿足等部分。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與機體不適感的評估,通過語言溝通及問卷的形式對患者的心理與機體不適感程度進行評估,將各位患者的個性化表現與需求進行綜合。其次,針對評估結果進行護理,如機體不適感則在治療干預措施的基礎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從治療護理細節與生活細節入手,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并采用患者愛好干預的方式進行干預,如以音樂、游戲等多種方式緩解患者不適感;心理方面則進行針對性心理問題的干預,針對每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在醫護人員進行心理干預的基礎上,指導患者家屬于護理期間進行心理問題的發現與疏導,使患者的心理問題實現早發現與早干預的目的。再者,對患者的舒適度需求進行評估,并對實施護理措施后的改善程度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需求進行護理措施的改進,以實現護理效果的循環改善與患者需求的循環滿足。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心理應激狀態及護理滿意度。
1.3 療效判定標準 1)睡眠質量:采用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對患者進行失眠情況的評估,本標準包括7個睡眠相關的評估問題,總分范圍為0~28分,其中0~7分、8~14分、15~21分及22~28分分別表示無失眠、輕度失眠、中度失眠及重度失眠[3];2)心理應激狀態:采用HAD量表進行評估,本量表包括14個焦慮和抑郁評估問題,其中焦慮與抑郁方面的評估問題均為7個,均以分值越高表示不良心理應激越為嚴重,0~7分為無焦慮抑郁,即陰性,8分及以上為陽性[4];3)護理滿意度:以問卷的形式評估,患者根據整個護理期間的感受進行選項的先擇,選項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前2組的睡眠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睡眠質量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2組護理前的睡眠質量比較[例(%)]

表2 2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比較[例(%)]
2.2 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應激狀態比較 護理前2組的心理應激狀態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應激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表3 2組護理前的心理應激狀態比較分)

表4 2組護理后的心理應激狀態比較分)
2.3 2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呼吸科常見病,對患者的危害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機體與心理情緒等方面,而本類患者受疾病與心理的影響,失眠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進一步的不良影響,因此對于慢阻肺失眠患者進行慢阻肺治療的同時,睡眠狀態的改善也是干預的重點方面之一[5-6]。另外,本類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狀態是睡眠狀態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焦慮抑郁是表現突出的方面,因此本類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應激狀態的改善也是本類患者的干預方面[7-8]。臨床中關于慢阻肺患者護理干預的研究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可見,且舒適護理的干預點不僅僅局限于機體的不適感方面,對患者心理不適的調控研究也不斷增多[9-10],但是采用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研究不足,故認為本方面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本研究就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睡眠狀態的影響進行探究的結果顯示,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及不良心理應激狀態的改善作用顯著優于常規慢阻肺失眠護理的效果,表現為護理后的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及HAD量表評分結果均相對較好,且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也想對更高,因此肯定了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的應用效果。舒適護理在本類患者中的應用優勢與其對患者心理與疾病等導致的不適感改善作用有關[11-12],其對睡眠狀態的心理與機體因素進行了更為全面的改善,因此睡眠質量的改善更為有效及徹底,其中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為失眠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情緒基礎,而機體不適感的護理則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機體因素,故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均得到改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相對更高[13]。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舒適護理對慢阻肺失眠患者睡眠狀態的影響更好,因此在慢阻肺失眠患者中具有相對更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