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禹
(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蚌埠,23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整體生命質量產生極大的威脅[1]。因此及時尋求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干預,對改善患者治療預后、提升生命質量以及睡眠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整體護理干預,并評價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n=49)和觀察組(整體護理干預,n=49)。觀察組中男女比例分別為29∶20,年齡45歲~80歲,平均年齡(62.33±8.22)歲;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8.33±5.23)年;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15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分別為25∶24,年齡43歲~80歲,平均年齡(60.11±7.95)歲;病程1年~28年,平均病程(17.54±5.19)年;其中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冠心病16例。2組資料收集時間、分組依據、性別、年齡、患病時間、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編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2];2)年齡≤80歲者;3)所有患者均接受生化檢查、肺功能檢查、臨床問診檢查,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4)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年齡>80歲者;2)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3)既往睡眠障礙史者;4)溝通交流障礙,意識不清晰者;5)不配合本次研究調查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責任護士在護理期間需要對患者生命體征改變進行嚴格觀察,同時讓患者了解到合理休息的重要性,根據醫生囑咐按時、按量的用藥治療。患者用藥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服用藥物之后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對于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的不良反應應該通過針對性的措施給予干預。觀察組患者入院后通過整體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如下:1)心理護理干預。責任護士在接待入院患者后需要對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有所了解。護理人員通過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的原因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干預,對患者治療期間的需求進行詢問。若患者由于過于擔心治療費用而出現心理問題,責任護士應該給予針對性的疏導,讓其了解到保持身體健康方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在心理護理期間需要將該疾病的注意要點、治療效果、治療方法以及發病機制等詳細告知患者,確保患者過于擔心、恐懼疾病的心理得到全面緩解[3]。2)飲食護理。責任護士應該要求患者在治療期間多次、少量的飲水,每天的飲水量應該超過1 500 mL,合理的搭配葷素飲食,確保能夠維持均衡的營養狀態。告知患者吸咽會導致疾病出現氣道阻塞等嚴重后果,讓其了解到戒煙限酒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嚴禁吸煙,使病情惡化有所減慢,提高整體生命質量。3)運動護理。責任護士應該告知患者日常運動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效果,應該讓患者根據自身的耐受參加太極拳、步行、慢跑等體育運動中,在實際運動中不需要過大的強度,從而達到有效鍛煉呼吸肌的目的,促進其自身的肺活量明顯增加[4]。4)藥物護理。責任護士需要告知患者如何正確的使用噴霧制劑、霧化制劑等,對藥物的使用深度以及步驟等有一定的了解。在藥物吸入之后不需要馬上往外呼氣,確保藥物能夠在肺部深處盡可能的抵達,在停留一段時間的吸氣之后再作呼氣處理。春季、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見發病季節,若經濟狀況允許,可以給予丙種球蛋白、肺炎疫苗等治療,促進自身免疫力有所提升。
1.5 觀察指標 采用SF-36生命質量評價量表對觀察組、對照組入院當天、護理后7 d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價,主要評價患者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質量評分,最低分值為0分,最高分值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有著越好的生命質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分別在入院當天、護理后第7天對2組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最低分值、最高分值分別為0分、21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不好。

2.1 2組生命質量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2組患者在入院當天其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等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基本一致(P>0.05);接受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后,2組患者各項生命質量評分較入院當天均有所升高(P<0.05);但觀察組患者各項生命質量評分升高幅度較為明顯(P<0.05)。見表1。
2.2 2組睡眠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入院當天睡眠質量評分為(8.22±1.52)分,護理7 d后其睡眠質量評分為(7.15±1.11)分;觀察組患者入院當天睡眠質量評分為(8.35±1.66)分,護理7 d后其睡眠質量評分為(3.15±0.35)分;2組患者在入院當天其睡眠質量評分基本一致(P>0.05);接受護理干預7 d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明顯降低(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情反復發作、治療時間長等基本特征,會導致患者心理承受的壓力增加,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睡眠治療。再加上患者自身呼吸困難的癥狀會限制其日?;顒樱瑢е缕湔w生命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護理中以提升睡眠質量、提升生命質量作為重要的工作。整體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整體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程度明顯加強,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負面的心理問題有所緩解,使護患關系得到有效改善,給患者建立疾病康復自信提供幫助,促進患者整體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飲食護理可以使患者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在良好的狀態內,從而保障膳食結構的規律性以及合理性,使患者整體身體素質有所提升;運動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機體運動耐力有所提升,還可使情緒得到有效調節,加快患者疾病康復速度;用藥護理可以讓患者了解到藥物治療期間的注意要點,促進其疾病康復[5]。

表1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改善情況比較分)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措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中可促進其生命質量明顯提高,還可改善其睡眠質量,臨床推廣意義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