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新戶中新衛生院婦產科,東營,257236)
因為各種原因,育齡婦女懷孕后,被迫終止妊娠時所采用的方法,通常以人工流產術為主,此方法雖然有效,但是容易使得患者引起諸多心理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尤其是焦慮情緒,在臨床中比較多見[1]。現階段,對于人工流產術后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以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臨床實施了多種護理干預措施,多見于心理干預[2]。鑒于此,本文以86例流產術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特此對其實施了臨床綜合護理,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1月至2019年01月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新戶中新衛生院婦產科接收的流產術后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隨機法分為2組,即觀察組、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6.1±8.6)歲;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0.5)次;孕周6~9周,平均孕周(7.2±1.5)周。對照組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6.8±6.1)歲;孕次1~4次,平均孕次(1.9±0.7)次;孕周6~10周,平均孕周(7.3±1.4)周。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均在知情下接受護理且簽署同意研究書;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符合流產條件。
1.2 排除標準 排除無法正常交流、精神異常、妊娠期并發癥、臟器功能嚴重障礙、內分泌系統紊亂、甲狀腺疾病以及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化護理,主要有基礎護理、病情觀察、生活護理、日常飲食護理以及健康手冊的發放等等。
觀察組則在常規化護理基礎上開展臨床綜合護理,具體為:1)放松訓練。流產術后,積極與患者交流,介紹有關并發癥。指導患者呼吸訓練、放松訓練,讓患者保持臥位或者是坐位,深吸一口氣,鼓起腹部然后慢慢呼出,感到全身放松,3次/d。2)音樂療法。與患者交流時,多予以鼓勵、支持、安慰,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同時為患者播放輕柔的音樂,以此來轉移患者注意力,放松其身心,緩解流產術后疼痛不適感。3)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交流期間積極了解患者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并針對性予以糾正,為患者傳達正確的理念,緩解患者焦慮,與此同時,指導患者正確調節自我心理情緒,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4)環境護理。治療環境保持干凈舒適,嚴控室內溫度、濕度以及燈照亮度。通過逆向導眠、笑容導眠、放松導眠、松緊搖頭方法,促進患者良好睡眠。囑咐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晚餐禁止過飽,禁止飲用咖啡、濃茶。避免在晚上實施醫療護理工作,以保證患者持續睡眠。5)家庭支持。與患者家屬緊密交流,說明家庭支持對患者術后康復的積極作用,為患者爭取更多的家庭支持,以免患者焦慮加重。
1.4 觀察指標 用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3]對流產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主觀評價,評分越低,睡眠質量越高;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流產術后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價,評分越低,焦慮情緒越輕;用本院自擬量表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的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PSQI評分、SA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PSQI評分、SAS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2.2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
流產術后會使得患者軀體產生明顯的應激反應,影響其生命質量,以焦慮情緒多見,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4]。與此同時,大部分患者心理承受壓力大,容易因為猜疑、恐懼、自卑而增大精神壓力與心理壓力,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5]。故而,針對流產術后患者,積極做好相關的護理干預,顯得至關重要[6]。
本文對照發現,觀察組PSQI評分以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臨床綜合護理有利于流產術后患者減輕焦慮,改善睡眠質量,原因分析,有可能是因為臨床綜合護理實施后,對于流產手術的實施,患者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術前積極保健,對手術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以及恐懼感因此減輕了許多,所以焦慮情緒減輕,睡眠質量提高[7]。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臨床綜合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可能是因為音樂療法結合放松訓練,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消除了患者疑慮,使得患者全身放松,減輕了焦慮程度。音樂刺激有利于調節大腦系統,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減弱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以此來達到滿意度提高的目的[8]。
總之,臨床綜合護理流產術后患者,對其睡眠質量的提高以及焦慮情緒的改善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而且患者滿意度也比較高。值得在臨床中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