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泉州,362002)
與一般患者相比,ICU患者通常病情嚴重,情緒容易產生波動,且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明顯偏低。臨床護理過程中我們發現,ICU患者往往難以安靜入睡,半睡半醒、失眠、睡眠時間不足、時睡時醒等狀況比較常見[1]。對于病患者來說,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升身體免疫力,有助于促進康復以及降低治療成本。ICU患者存在睡眠障礙顯然對其傷口愈合、身體素質的增強、病情的抑制等方面明顯不利,甚至有可能威脅到寶貴的生命。因而,提高ICU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其睡眠質量得到有效保障非常重要。對此,本文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市第一醫院于一年內收治的存在睡眠障礙的ICU患者為研究對象,剖析了造成睡眠不佳的相關因素,并針對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護理建議。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收治的ICU患者睡眠質量低下者60例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基本狀況為:1)男女比例為8∶7;2)年齡最大者73歲,最小者23歲;3)平均年齡(49.65±4.29);4)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并已在知情書上簽字。
1.2 研究方法 以SRSS為評分工具,根據患者睡眠實際情況,確定了6個評分因子,將睡眠質量劃分為5個級別,滿分為50分。將身體病痛、擔心病情惡化、親情不足、對治療成本憂慮、室外噪聲干擾、夜間病情處理、同病室其他患者治療、儀器噪聲、藥物不良反應等9種因素納入問卷調查表[2]。護理人員向患者下發該調查表,并向其講解填寫要求,對每一個小項均給出耐心細致的解釋,患者填寫完畢進行及時回收。最后對患者的評分進行統計,若患者得分為24分,則說明已經出現失眠癥狀,分值越高這種狀況越嚴重。最后將患者的SRSS評分與我院確定的常模評分進行對比。

表1 ICU睡眠障礙患者與常模的SRSS評分比較分)

2.1 SRSS評分 ICU睡眠障礙患者在6個因子上的得分均大于常模得分,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狀況如表1所示。從表2來看,在9種因素中,“身體病痛”的占比最大,“擔心病情惡化”的占比居于第二,“親情缺失”和“對治療成本憂慮”的占比分別為13.33%、11.67%,這4種影響因素的占比最為突出。

表2 影響ICU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分析(n=60)
通過研究發現,ICU患者之所以會出現睡眠障礙,與自身病痛、對疾病的憂慮、親情不足、經濟負擔、外界干擾等因素均有一定的關系,其中身體不適、憂慮情緒、親情缺乏以及治療費用對患者的影響最大[3-4]。為了改善ICU患者的睡眠狀況,臨床上應當從以下3個層面入手制定對應的護理策略。首先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與交流,使患者及時消除焦躁、憂慮、抑郁等不良情緒[5];其次要囑咐患者家屬增加探視次數,滿足患者對親情的需求;最后要強化日常護理,保持病房環境清潔、安靜、溫馨,光線、溫度以及設備噪聲都要做出適宜調節,對患者予以科學的用藥指導,并在飲食上對患者提出合理化建議[6]。
綜上所述,ICU患者的睡眠障礙不容忽視,只有針對分析出的相關影響因素,嚴格執行以上3個層面的護理對策,才能顯著提高睡眠質量,從而盡快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