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首度復盤20年創業經歷,坦陳創業得與失。20年創業經歷的再思考,從戰略、品牌、競爭,到流量、領導力、團隊管理等,進行多角度的反思,而這些反思也值得創業者深思。
作者:周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統計一下就會發現,在過去5年,互聯網行業的機會越來越多,并不是越來越少。我們作為創業者不可能不去關注這些新的趨勢,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過于追逐這些趨勢,總覺得這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就應該去做某件事情。再加上雷軍的“風口論”,大家都覺得哪怕我是“豬”,只要能趕上合適的風口,也能飛起來。其實我認為大家是把雷軍的意思曲解了,不是說你本來是“豬”,只要找到合適的風口就能飛起來,我理解雷軍的意思是: “你再努力,可能也需要趕上一個大的風口。”這就需要我們敏感地把握住趨勢。
關于怎么把握未來的趨勢,我想說的第一點是“看到”與“看穿”的關系。
現在媒體發達、資訊便捷,圈子的交往又這么密集,看到一個新的趨勢并不難。你隨便參加個會、參加個飯局,都可以聽到很多新的資訊和說法,但這樣的“看到”本身沒什么價值。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既然你那么容易看到,那大多數人也能看到。
對創業者來說,核心的意義不是看到,而是看穿,也就是你對某一個新的趨勢,是不是有足夠深刻的思考和洞見。所謂的看穿不是泛泛地說這代表了未來,這是個大機會。如果只看到這一步,其實沒什么用。而看穿決定了你到底該干什么以及該怎么干。只有最終的答案落到這里,才具備看穿的可能性。
有一次,我跟雷軍對話。大半夜里,我們談到為什么我在易到犯了各種各樣的錯誤,比如為什么不降價,政策等各方面對我們的干擾,等等。但是雷軍回應了一句對我很有沖擊性的話,他說:“本質上是你沒有看穿,沒有看穿這件事情的本質。”
我對這句話琢磨了很久,心里是很服氣的。如果我看穿了出行必然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事業,然后從終局反推,我就會頂住一切風險和壓力往前走。當時我確實“看到”了,我曾說: “易到未來可能會成為汽車行業最大的變量。”但又怎么樣呢?之所以沒有下那么大的決心,除了個性以及我的價值觀、道德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我必須要承認,就是在認知上我沒有把這件事情看穿。
以同樣的道理再看小米做手機。如果說性價比,小米肯定不是第一名。之前性價比很高的手機,華強北有一堆,數以百計的品牌,為什么它們不行,而小米成了顛覆者?很多人說小米只會做品牌,搞饑餓營銷,這其實是把問題簡單化了的理解。站在小米的立場上,他們看穿了什么呢?一是選在2010年做手機,這是看到了時點來臨。做智能手機,一定是一個超級大趨勢,這是他們看穿的第一件事。二是雷軍提到的心得,“用良心做產品,用好的產品去說話”,后來這成了整個小米生態的產品哲學。
“看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努力做到這一點。你能看得有多透,將決定你能對這個行業本身的價值看得有多遠,這時候你的格局和做事的力度將完全不一樣。
越是大未來,越是大格局,越是大機會,參與的人也會越多,大家都想做。這意味著對手增多,競爭加劇。我想,不大可能出現一個局面:這件事情的機會和格局都足夠大,但只能你一個人做。經常出現的現象是早期沒有人看得懂,沒有人看好。當年的易到、今日頭條和快手都是很好的例子。
機會越大,就越需要找到一個獨特的小切口,也就是說越大的機會,最開始起步的時候越要小。很多人一上來就拉開陣勢要做一個大平臺,其實平臺業務最難做,為什么?說好聽了叫平臺業務,說不好聽就是什么也沒有。客戶不認你,產品不是你的,供應商也不是你的,憑什么搭了個平臺,別人就得到你這兒來呢?所以我才說要做小事,做一件獨特的小的事情,也就是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具體怎么從小處著手呢?首先還是應該回到戰略的出發點問自己:這個業務到底是問題驅動還是概念先行?
我們說過,一個創業公司不管未來多么激動人心,都應該是問題驅動,也就是說這個公司必須以立足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為出發點,或者說必須要解決大眾的、普遍的、強烈的需求。
推薦人:雷軍
小米公司創始人
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偉大的企業家,不經過百轉千回,不經過千錘百煉,就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創業失敗既不可怕,也不可恥。而創業者能否從失敗中真實客觀地總結教訓,則是通往后續成功的關鍵。周航能對經營易到過程中的得與失做認真深度地剖析,并且不避諱不加粉飾地將他的思考分享出來,這中間需要很大的勇氣,我認為值得鼓勵。
我與周航有段相似的經歷。2007年金山軟件上市后不久我宣布退休,一邊做天使投資,一邊對自己在金山的創業歷程進行復盤。企業上市本來是成功的標志,但我卻沒有太多的喜悅感,因為與同時期幾家互聯網企業相比,我覺得當時的金山軟件不夠大成。而要想大成,光靠勤奮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一次的思考持續了三年之久,直到我在2010年創辦了小米。我在那段時間的思考幾乎像是用手術刀解剖自己,雖然殘酷,但非常真實。
這兩年,創業似乎成了一件時髦的事,其實創業從不像這個詞聽上去的那么美好,就如同在風沙中穿過沙漠去尋找水源,只有在你從所有痛苦和掙扎中走出來之后,再回憶種種刻骨銘心的經歷時,它才是美好的。建議大家多看些失敗的案例,從中吸取教訓,避免走別人走過的彎路,或許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