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晨 姜燕
數字時代,人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烈。為緩解人們因過度用眼所產生的焦慮,不少商家宣稱,防藍光眼鏡能“過濾”所有對眼睛有害的藍光,長期佩戴不僅能緩解視疲勞、保護視力,還能預防多種眼病。藍光是什么?它從哪里來?對眼健康有害嗎?睡前“刷”手機后總感到入睡困難,是否也與藍光有關?只要長期佩戴防藍光眼鏡,就能避免藍光傷害嗎?
藍光,真讓眼睛很“受傷”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眼科陶晨(主任醫師) 姜燕
可見光,也就是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線,其所處的波長介于390~770納米。在這個范圍內,波長越長,越靠近紅色光,所蘊含的能量越低;波長越短,越靠近藍色光,所蘊含的能量越高。人們常說的“藍光”,是波長400~500納米的高頻率、高能量藍紫光,在可見光中最傷眼,又稱高能可見光。
近來,一些自媒體截取了哈佛醫學院的一段報告,稱:“夜間使用高能可見光會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是增加罹患癌癥、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癥風險的因素之一。”這個結論爆出后,激起了人們的擔憂和恐慌,大家紛紛視“藍光”為“死敵”。
生活中的“藍光”避無可避
大自然的光源于太陽,太陽光并非白色,而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共同組成。自從愛迪生發明燈泡后,人造光源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白熾燈通過加熱電熱絲(鎢絲)發出白光,其光譜同樣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熒光燈在電流陰極加電后發出電子,電子在稀有氣體里發出紫外光,紫外光遇到熒光粉后發出白光。與白熾燈和熒光燈不同,LED燈的發光原理是通過發光二極管(一種固態的半導體器件)直接把電轉化為光。LED所發出的光只有紅、綠、藍3種顏色,且以“藍光”為主。由于藍光波長短、能量高,具有較強的穿透性。日常生活中,藍光隨處可見,但接觸到的有害藍光主要來源為LED液晶屏幕,如手機、電腦等。
藍光傷眼,不可忽略2個關鍵信息
?關鍵信息1:只有長期接觸藍光,才有被“傷眼”的可能
在人眼中,角膜只能吸收波長≤300 納米的光線,晶狀體只能吸收波長300~400納米的光線。這么看來,藍光(波長400~500納米)似乎并不能被角膜和晶狀體吸收,其負面影響也就無從談起。但一些動物實驗發現,若長期暴露在藍光下,容易造成小鼠的視網膜變性。由此可見,雖然短期(幾小時~幾天)用電腦、手機是安全的,但長期注視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時,應考慮到藍光對眼睛可能產生的病理性影響,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還有研究表明,射入眼睛的藍光輻照量與持續時間、劑量和年齡密切相關。在7~19歲年齡段,射入眼底視網膜的藍光約為85%;成年以后,射入眼底視網膜的藍光一般在50%以下;步入老年期,晶狀體逐漸混濁,會阻礙部分藍光的射入,因此,青少年及兒童更應注意防護。
?關鍵信息2:正規電子產品并無藍光過量隱患
國家標準GB/T20145-2006 燈及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將藍光對視網膜的危害程度分為4種:無危險、低危險(1類)、中危險(2類)和高危險(3 類)。按照相關規定,只有輻亮度屬于無危險或低危險(1類)的產品才可以在市場售賣。如果燈具的輻亮度屬于2 類或3 類,在沒有警告標記的情況下,不能直接使用。也就是說,只有當藍光輻亮度達到2 類或者3 類危險級別時,才可能會在較短時間內或瞬間對人眼造成傷害。
大量數據顯示,手機、電腦等各類以LED為背景光源的電子產品中,其藍光量并不高于相同色溫下的熒光燈、白熾燈等傳統光源及日光。對人眼視網膜上藍光輻照量的比較研究顯示,手機、電腦中的LED光源與熒光燈、白熾燈等傳統光源類似,并無明顯差別。因此,只要是合格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都是安全的,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不過,經長期使用的電子產品,其LED熒光屏可能發生老化,其中的熒光粉發生降解,其所發出的背景光源的波長可能小于450 納米,對眼睛的傷害將加大。
誤區1:戴了防藍光眼鏡,從此再也不怕眼疲勞
不少人在佩戴防藍光眼鏡后,自認為有了“神器”護眼,電子產品對眼健康的傷害便可忽略不計,不想卻與護眼的初衷背道而馳。最根本的避免藍光傷眼的辦法,是縮短人眼對光源的注視時間。當然,長期、不間斷地注視藍光光源者,可佩戴防藍光眼鏡加以防護。
誤區2:長期佩戴總無害
有些人為圖方便,不僅在注視藍光光源時佩戴防藍光眼鏡,平時也不脫鏡,這一做法也是錯誤的。實際上,藍光有調整人體生理節奏的功能,長期配戴防藍光眼鏡,易導致睡眠、飲食異常、精神低沉,甚至抑郁,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
夜間使用高能可見光可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是增加罹患癌癥、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癥風險的因素之一。事實真是如此嗎?在追溯閱讀了完整的報告后不難發現,原來哈佛醫學院的研究結論指的是長時間夜間工作、暴露在藍光照明過多的人,可能因睡眠節奏、生理節律改變等原因,而導致免疫力降低,冠心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高發。這一結論更多指向在于,睡前久久暴露在藍光下,如追劇、刷微信等,將會引起睡眠節律的改變,從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藍光并非導致睡眠紊亂的“罪魁禍首”。
【專家簡介】
陶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專科分會成員。擅長眼科常見病如白內障、青光眼、慢性淚囊炎、干眼癥、屈光不正、斜視弱視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復視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