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婷
【摘要】當前中關之間的經貿摩擦越演越烈,從規模還是波及范圍來看都是史無前例的。美國開啟這次對華的經濟對決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經濟不再是中關之間的壓艙石。
【關鍵詞】中關關系 經貿判斷
一、史詩級別的經貿摩擦
北京時間2018年7月6日中午12.01,美國對340億美元的我國產品加征25%關稅,一分鐘后我國宣布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征同等力度的25%關稅。其中,美國對我國818類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包含機器人、航空航天、工業機械、汽車、塑料、礦物燃料、鐵路運輸設備等。我國對美國545類產品征收關稅,包括農產品、水產品、汽車等美國。至此,中美貿易摩擦正式開啟。這次貿易摩擦備受全世界的關注,很多人都說它是史詩級別。
首先,它可以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貿易摩擦。美國總統特朗普說最終加征關稅商品價值總額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目前來看這5000億已經分四輪進行:第一輪是7月6日啟動,涉及工業機械、電子元件等340億美元的商品;第二輪是8月23日啟動,涉及半導體、化學品等160億美元的商品;第三輪是9月24日啟動,涉及食品、皮革制品等2000億美元的商品;最后一輪大概涉及2500億美元的商品,尚未啟動。這是單單美國的規模,如果算上我國反制的商品價值,那么進入制裁清單的產品規模就更為可觀了。
第二是它的波及面非常廣泛。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各國資本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手機為例。根據蘋果公司發布的2018版《供應商責任報告》,其中顯示其在30個國家地區共有756家供應商為其提供服務,完全是一個全球性的產業鏈。7月6日澳大利亞“對話”網站刊發了由美國錫拉丘茲大學教授賈森·戴德里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助理格雷格·林登、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教授肯尼思·克雷默合寫的文章,題目為《我們估計我國從每部iPhone只能賺8.46美元——所以特朗普的貿易戰徒勞無功》。這三位學者指出:iPhone的最值錢零部件包括觸屏顯示器、內存、芯片、微處理器等,均為全球配套。即蘋果公司在美國本土負責設計產品、創新產品,上述核心零部件則是從全球采購,比如英特爾、索尼、三星和鴻海精密公司。采購以后運輸到我國大陸來組裝,組裝完成后的手機再售往全球。因此,在全球化的時代,產品的供應鏈貫穿全球而我國大陸只是其中一環。
文章還指出,根據《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所顯示,2016年美國蘋果公司凈利潤為534億美元,全世界排名第九。如果以iPhone 7 32GB這款手機為例,其制造成本約為237.45美元,其中我國大陸賺取的金額約為8.46美元;美國和日本賺取約68美元,我國臺灣地區得到約48美元,韓國賺取約17美元。這個系列剛上市時的零售價約為649美元中約283美元毛利直接進入蘋果的腰包。
如果中美兩國將蘋果智能手機納入制裁清單的話,那起碼有以下三個層面的主體利益受到損害:一是30個國家及地區的756家廠商會受影響;二是蘋果公司本身的市場份額可能會縮減。因為一旦征稅,蘋果手機的成本會隨之增加。那么高端手機市場中其他競爭者將可能會有更大的優勢;三是蘋果公司作為美國凈利潤較高、市值較大的職能手機企業,蘋果公司利益受損,美國經濟本身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在全球化時代下的全球性產業鏈背景下,產業制造主體呈現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二、經貿關系不再是壓艙石
關于美國執意開啟對華經貿摩擦的解釋有很多。比如,“60%之說”或者“修昔底德陷阱”。具體而言指的是當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總量達到第一大經濟體60%時,第一大經濟體開始恐慌。因為這意味著極可能發生反超,或者說地位的更迭。美國有一個克勞學派。他們認為我國的成功“崛起”與美國在太平洋乃至全世界的地位無法相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只不過是讓我國有積累實力的空間,最終必將釀成危機。他們認為,我國終有一天會這么做,所以美國現在就要行動,權當事情已經發生。
在美國像克勞學派的人有很多。這種類似的我國威脅論在美國主流社會已經盛行多年,但經貿關系一直是雙方自勺“壓艙石”。自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開啟了中美關系的新篇章,到今天中美已經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到2017年的5800億美元,增長了232倍還多。因為在經歷了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大蕭條后,美國歷屆總統認為推進國際貿易與美國就業和國際經濟地位是息息相關。所以,與我國的經貿問題從未在其他屆政府中被拿出來討論。因此,人們把經濟關系稱為中美關系之間的“壓艙石”。
但是特朗普政府卻不這樣認為。這樣判斷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5月3日4日的那次談判。在那次中美貿易談判中,美方代表團是由財政部長斯蒂文·姆努欽、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等5人組成;其中,羅伯特·萊特希澤曾經參與過1985年與日本的廣場協議談判,2017年8月他提出對我國進行“301調查”,并全權負責調查。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今年67歲,是加州大學教授,也是競選期間特朗普的顧問。他認為美國經濟方面出現的所有問題的病根都是因為我國,是與我國進行的貿易往來所導致的,并以致推斷中美之間的貿易是零和博弈。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也主張中美之間貿易沖突的根源是我國不遵守貿易規則,認為應該對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采取強硬立場。
他們提出的要求包括:到2020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立即停止我國制造2025;取消美國對華投資限制,同時限制我國對美國敏感型科技的投資收購力度;到2020年將我國關稅降低到美國水平;放開對美國農產品、服務業的限制。
這樣的要求我國不能接受,因為美國代表團所提出的要求意味著我國要對美國產品全面開放,我國的關稅自主權被徹底剝奪。
所以,2018年9月發布的《中美經貿摩擦白皮書》指出:“美國主張的所謂的公平貿易和對等開放是無視發展我國家發展權,會對發展我國家經濟和產業造成沖擊的。”
因此,這一次所爆發的史詩級別的經貿摩擦,表面上意味著經濟不再是中美兩國之間保持穩定關系的壓艙石,實質上意味著中美兩國關系開始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