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修穆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始滲透到金融領域。這在方便居民的生活同時,也給我國的商業銀行產生了較大的沖擊。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積極思考轉型策略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分析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所普遍面臨的挑戰,并且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提升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零售業轉型
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是指銀行針對個人、家庭以及一些小微企業所提供的存取款、貸款、匯兌業務,以滿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或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但近些年來,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卻遭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威脅。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革命的產物,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卻也對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積極分析自身發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進行及時、合理地優化,成為當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緊迫任務。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沖擊
所謂互聯網金融(ITH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第三方支付日益成熟,快速蠶食銀行業務。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存取款以及匯兌是其基礎性業務,也是銀行盈利的一個基本點。但是,隨著支付寶以及微信等應用軟件的日益成熟,以及4G網絡等基礎信息設施的日益成熟和手機等各類電子設備的日益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使用互聯網金融軟件進行結算、轉賬,這些互聯網金融軟件操作簡單,能夠隨時隨地地辦理各類業務,因此對銀行的同類業務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第二,網絡金融貸款的發展,形成與銀行的競爭。隨著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支付方面的逐步滲透,他們不僅贏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同時也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從而形成了大數據的優勢。借助于大數據,互聯網金融不僅能夠準確地測知用戶的消費需求,甚至能夠了解用戶的金融貸款需求。這就讓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貸款業務方面與銀行形成了激烈的競爭。而銀行由于缺乏大數據精準計算的能力,因為造成了大量的客戶流失。
第三,網絡金融產品的推出,挑戰銀行儲蓄業務。隨著微信、支付寶在金融方面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他們早已經不滿足單純地扮演第三方支付角色,轉而開始探求在金融理財產品上發力,與銀行形成更為激烈的競爭。比如。微信和支付寶都分別推出了理財通以及余額寶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整合了大量的優質基金,不僅有著雄厚的財力,而且還具備較強的且較為穩定的利潤回報,因此在推出不久之后,就受到了市場的青睞,規模迅速突破萬億級別。而以微信和支付寶為表達的互聯網金融對于用戶閑散資金的吸納,也直接威脅到了銀行的存取款業務。
二、互聯網金融對比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巨大的沖擊力,和互聯網金融的先進優勢是分不開的。互聯網金融對比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優勢最典型地反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金融具備服務領域的綜合化。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人們的消費需求變得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而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所能夠推出的服務類目明顯不如互聯網金融豐富。微信、支付寶等金融平臺整合了日常消費、酒店入住、外出旅游、日常出行等方方面面的場景,幾乎以包羅萬象的姿態,滿足了每一個人的需求,銀行在這一方面顯然不具備競爭的優勢。正是在這種優劣明顯的情況下,讓互聯網金融可以大幅度蠶食銀行的零售業務。
其次,互聯網金融具備靈活智能操作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基于手機等智能設備開展的,用戶可以借助于靈活便捷的操作方式,隨時隨地地開展各種金融業務,而不受各種地域網點的限制。另外,在金融業務的開展過程之中如果遭遇各種疑難問題,也會有網絡客服隨時在線幫助解疑答惑。從而節省了用戶的大量時間。但是當前的銀行零售業務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空間條件的限制,并沒有真正地實現全線上場景的操作方式。
最后,互聯網金融具備精細化的客戶管理。互聯網金融對于用戶的每一筆消費行為都有著忠實地記錄,并且隨著數據的日益豐富,互聯網金融構筑起了大數據體系。憑借大數據的分析計算,能夠快速給每一個客戶提供更為貼心、更為細致的服務,而這也讓互聯網金融能夠輕松占據長尾市場。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顯然不具備這一鮮明的優勢。
三、互聯網金融下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策略
充分正視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沖擊、威脅,并且分析互聯網金融對比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優勢,然后采取合理的策略實現轉型,成為我國廣大銀行的當務之急。本文認為,互聯網金融下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策略包含以下幾點:
第一,重新戰略布局,優化零售業務。互聯網金融相比商業銀行,最明顯的優勢在于零售業務的種類豐富。針對于這一點,建議商業銀行的決策層有必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戰略布局,重新構筑更多的業務門類。比如,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可以推出更多的在線理財業務,以及在線借貸業務等等。把產品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不僅能夠大幅度節約用戶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增加用戶的使用粘性,獲得更多的用戶信息。
此外,在構造全新的零售產品線的時候,商業銀行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安全性、穩定性優勢,對于產品的潛在風險要做到精準評估,以實現與互聯網金融的競爭。但是在競爭的同時,銀行也要注意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跨界合作。比如,銀行可以和微信、支付寶等平臺,推出更多的理財產品,實現互利共贏的效果。
第二,提升管理水平,優化用戶體驗。當前,互聯網金融平臺較之于商業銀行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它們能夠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務,從而不斷提升用戶的粘性。針對這一點,商業銀行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調整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從而優化與用戶之前的關系。要做到這一點,商業銀行需要在下面幾個維度發力。
首先商業銀行要建立大數據管理體系,要重點收集用戶的信息,并且根據用戶的屬性,來提供針對性的業務,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服務現象。比如,商業銀行可以將用戶劃分為富豪階層與工薪階層,根據用戶不同的階層屬性,來推出更具定制化特色的產品服務。其次,商業銀行還要優化自己的客服體系,盡量做到在網上完成咨詢服務,避免過度浪費用戶的時間。比如,商業銀行可以在自己的客戶端APP上加入客服功能,如果用戶有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快速的在線客服渠道,實現解疑答惑,從而節省用戶的時間,讓用戶感受到更為人性化的服務。另外,商業銀行也要注意借助于大數據來實現精準化的貸款服務,滿足更多的貸款需求。
第三,提升用戶回饋,吸引用戶資本。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金融平臺,目前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基金產品,這些基金產品有著較高的回報率,并且操作使用簡單便捷。針對這一情況,建議我國的商業銀行也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推出更多回報率高的金融類產品;在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還需要發揮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優勢,讓用戶的每一筆基金投資更加有保障。商業銀行要改善自己的經營思維,要把金融產品重點放在互聯網渠道上,讓每一個用戶在投資的過程之中做到觸手可及,從而吸引更多資金。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于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背景,互聯網金融得以實現如火如荼地發展。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進一步蠶食了商業銀行零售產品的業務。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轉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沖擊,并且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探究了商業銀行未來的轉型道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推動商業銀行的改革轉型提供一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