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棋以明智中的鋼琴音樂環節作為主線,闡述了郎朗學生pk意大利機器人特奧并最后合作中國作品《彩云追月》。拓展談到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及進步,以及傳承的重要性。
關鍵詞:特奧 鋼琴 傳承 發展 科技
2017年開學第一課中,有一期主題為“我的中華驕傲”。鋼琴音樂環節出現在棋以明智主題下半場,這一主題的宗旨是“小小的棋盤包羅萬象,凝聚著東方的智慧,啟發著無數的暢想;黑白棋子在往來之間,教會我們勇于挑戰、勇于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時代,繼承傳統、擁抱未來,才能為大國之智譜寫新的篇章。”為什么會把鋼琴環節放在這個主題里呢?首先鋼琴與黑白棋一樣,只有黑白兩色,其次,圍棋冠軍與機器人阿爾法圍棋比賽。鋼琴學生與機器人特奧比賽。這里共同講到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勇敢與智慧,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鋼琴環節的闡述
“棋以明智”圍棋冠軍柯潔講述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柯潔PK機器人阿爾法圍棋,最終以0:3落敗。這說明中國圍棋已經邁向世界,科技的發展也步入全新時代。而后主持人撒貝寧邀請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出來,一起完成鋼琴音樂環節的三部曲。
第一步“分辨”。在屏幕后面有兩架鋼琴,一架是由意大利機器人特奧演奏的《幻想即興曲》,一架是由小演奏員李俊杰演奏的《幻想即興曲》,讓現場的小朋友猜哪一邊是特奧演奏,哪一邊是李俊杰演奏。最終在郎朗的引導下完成了分辨,李俊杰全曲出現一個錯音,音樂線條明顯,起伏頻率較大。而特奧則像電腦音樂,全曲只是完成音符,音樂律動不突出。
第二步“斗琴”。郎朗把他的另一個學生徐子航邀請上來和特奧PK《野蜂飛舞》,在這一環節比拼的是速度,最終特奧以52秒險勝徐子航54秒。但是特奧演奏的野蜂飛舞速度上雖然戰勝了徐子航,但是他的力度很不均勻,有的時候會左手處特別突出,強弱對比很懸殊,不夠自然,給人感覺心臟有點承受不住。而徐子航在演奏野蜂飛舞時強調速度,樂感相對不明顯,但是他的強弱控制的要比特奧自然的多。
第三環節“合作”。郎朗攜學生徐子航與特奧共同完成中國作品《彩云追月》。郎朗與徐子航是在一琴上完成四手聯彈,演奏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而特奧演奏中部。我們可以聽出合作的還是非常完美的,郎朗與徐子航演奏中國作品可謂是得心應手,音樂流動性很強,速度上有微妙的變化,在緩的時候稍稍慢一些,在華彩的地方速度稍快一些。而特奧雖然演奏的比較機械,但是可以說是全場三首作品中完成的最美的一首作品。音樂律動線條柔美。從這點可以體現出中國作品的美。也能體現出作為西洋器樂鋼琴把中國的古典音樂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科技發展的進步趨勢
開學第一課中的意大利機器人特奧是第三代,它由53根細長條的亞克力手指構成,可以演奏鋼琴上的53個琴鍵,據了解。第四代特奧機器人已經研發成功,它是由88個手指構成,可以覆蓋全部鋼琴琴鍵,這樣就能演奏所有的鋼琴作品。科學發展的進步之迅速,讓人嘆為觀止。特奧的優點是不錯音,不怕難,不怕快,而且很智能,可以跟人類交流,互動,眨眼睛,能給我們帶來樂趣。但是它的缺點是音樂感不強。雖有強弱,但卻沒有流動性,而且缺乏自然性人性的特點。節奏過于精準,體現不出氣息,顯得冷冰冰。和弦過于生硬,就像學生砸和弦一般,沒有飽滿圓潤的感覺。雖然特奧的缺點很多,但是研發者還會不斷創新,調整參數。特奧的演奏來自“程序猿”的設定演奏參數,未來可以給特奧輸入大量的閱歷,即音樂的時代背景:像巴洛克時期——巴赫、亨德爾的音樂,教堂音樂古鋼琴的彈奏特點。像古典時期——莫扎特、貝多芬、海頓的音樂,莊嚴,奏鳴曲式風格。像浪漫時期——肖邦、李斯特的音樂,旋律流動性起伏變化明顯的彈奏特點等等。以及當代各演奏家的演奏風格特點:像中國的郎朗極具表現力的演奏風格,像克羅地亞的馬克西姆搖滾現代感的演奏風格,像智利的阿勞古典嚴謹的演奏風格。可以根據他們的演奏特點在特奧上輸入相應的參數,使它最大的模仿并還原。
據悉,特奧的研發工程師馬泰奧·蘇茲(MatteoSuzzi)在研發特奧時,沒有量產的打算,他打造的是獨一無二的,是處于對音樂的愛好,對電子學的研究喜好,把兩者融合為一體。他將十幾年心血打造出的特奧作為藝術展現,和廣大音樂家合作,在舞臺上給觀眾展示表演。
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相信中國也將會制造出特奧一樣的機器人。畢竟特奧是來之意大利,目前來到中國是為了體現出它的科技并傳授他的科研成果。最終我國會借鑒他的技術,完成一個中國特色的全新特奧,和全國音樂家合作、巡演。
三、如何傳承與發展
科技的發展,使我們不得不努力,進步。在現今的社會,弱肉強食是非常殘酷的現實。現如今科技發展迅速,但我們還是不忘初心,不忘傳統。不論將來的科技發展多么強大,我們還是要堅持學習,學習將使人進步,就像現在非常熱門的一個節目《最強大腦》,其中所有的選手都特別的優秀,他們的大腦都非常人所能接受。但是他們卻都是正常人,他們本著對記憶,音樂,觀察力,心算等技能的熱愛,傳承著我們的最本能的技能——專注力。在2015年最小的孫亦廷當時只有六歲,他對音樂的敏感度,是讓人詫異的,他能做到從高空墜落的氣球液體能準確識別出其高度,對生活中的聲音能識別出其精準音高,他的大腦里全是五線譜,他的比賽讓人激動興奮。時隔兩年2017年孫亦廷再次走上最強大腦的舞臺,并與“人機大戰”——語音識別大戰PK,最終1:1打成平手,是唯一一個能與機器人小度抗衡的選手。這就足以說明人的大腦是無限開發的,需要我們訓練和培養。但可悲的是孫亦廷的天賦并沒有得到國內同學們的欣賞和學習,同學們覺得他是另類的,排擠他,欺負他,導致孫亦廷害怕上學,內心受到重創。為給孩子一個正常優良的學習環境,他的父親不得不變賣房產辭去高薪工作離開中國,帶著孫亦廷移居澳洲讀書。當得知這個事情時,想到的是為什么一個如此才華橫溢的人,不能得到國人的認可和崇拜,反而是歧視與侮辱,難道一定要整天抱著電子產品,玩著手機的人才是正常的嗎?如果不推崇文化,科技將如何進步,社會將如何發展?中國的經濟怎樣才能成為世界之最?現在看來中國又少了一位音樂家,一位數學、經濟學家(孫亦廷對音高概念敏感度是因為他對數字和邏輯的敏感度極強)。孫亦廷現在在澳洲讀書很受同學們喜愛,他的才華得到同學們的欣賞,孫亦廷學習的很開心,只有這樣,他的才華才會更加的被挖掘出來,而不是在中國因為被歧視就要變得和其它孩子一樣,被慢慢消磨掉。
上述的事情只是想說明當今的一個社會現象。科技發展是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的。高科技是由人發明出來的,而恰恰正是這些被別人覺得不正常的人,通過傳承的學習,研發出來這些高科技。
現在我們又回到“我的中華驕傲”開學第一課中的鋼琴音樂環節,朗朗、李俊杰、徐子航之所以可以和特奧斗琴與合作,正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得到了中外老師的傳承音樂文化,并通過自身努力,才能在小小年級時就有如此造詣。
特奧機器人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他對于我們普通家庭來說是只能敬而遠之。但是現在有很多科技軟件是我們很實用的,不少學生練琴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錯音,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彈錯音呢?有的鋼琴就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像貝爾希斯曼鋼琴,它的每個琴鍵底下有一個發射器,通上平板,彈奏平板上的樂曲上,當出現錯音時就會提示。這樣就可得到學生的注意,加以糾正。除了部分鋼琴本身有這個功能,有些鋼琴還是保持傳統鋼琴,那可以使用其他科技,像糾錯大師,這個是放置在琴鍵上方,接上平板電腦,當出現錯音會出現提示。還有的軟件是只需要平板電腦即可,像磨練琴房,彈吧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學生減少糾正錯音的,我們可以借助它來幫助我們,但不能依賴它。所有的東西有好處就有壞處,我們都知道鋼琴是需要天天練才能進步,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看譜學生的視力會下降。所以幼兒學習期,也就是4-6歲期間,不建議使用,這個時期學琴完全要靠學生自己和家長,小孩的理解能力與自覺相對薄弱,教師教授的知識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督促,把所學的音多讓孩子多看多唱熟記下來。后期等孩子視力慢慢成熟,曲子難度相對較大時,在初學練習階段可以使用這些科技軟件幫助糾正錯音,當熟悉之后沒有錯音了,就自己獨立練習,不要過于依賴。除了練琴軟件以外,現在還有另外一種教學模式,就是網絡教學,學生通常一周上一次鋼琴課,課后老師講的知識點容易遺忘,很多人就會采用網絡教學模式,就是老師先把每節授課內容錄制下來,學生從視頻中學習,遺忘的可以重復觀看,這樣知識點不容易被遺忘。學生也可以在家中把自己每周練琴的情況錄制下來反饋給教師,教師與學生在網絡上交流學習。這種鋼琴教學模式目前還沒有完全推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生都可以坐在家里直接通過網絡和教師學習,不需要在路上花去大量的時間,并且可以和名師交流學習,不再苦惱離家遠或天氣等問題。當然網絡教學有好處就有壞處,網絡教學沒有親身指導來的更直觀,更能體會。老師可以現場示范,解決學生問題,網絡上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理解和模仿,所以網絡教學和實體教學最好能夠同步進行。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所有的問題都能迎難而解。
參考文獻:
[1]王晶.擁抱人工智能[J].時事(高中),2017,(02):17-19.
[2]郭占茹.21世紀中國鋼琴傳承的文化意味[J].飛天,2012,(10):71-73.
(作者簡介:舒穎,江西應用科技學院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