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摘要】結合成本目標控制的基本內涵,對影響成本控制目標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重點對如何進行成本目標控制進行了論述,以期為促進企業成本管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目標淺談
成本控制,其實也就是要控制成本。這樣的工作和成本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通過管理控制成本的工作人員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到了成本的原因和問題進行預防和措施,以達到實現成本目標控制的一種管理行為。建立成本目標控制是確立企業成本控制思想、建立成本控制方法與措施所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由于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還相對薄弱,到目前為止,成本目標控制還不是一個明確的主題。本文試圖對成本目標控制做一些必要的探討。
一、成本目標控制的基本內涵
人們對成本目標控制的理解和表述,主要集中的成本降低方面。具體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成本控制的目標是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通過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控制來降低成本。這種觀點將成本控制過程理解為實現進行成本目標的過程,相對來說,它對成本控制作了較為狹義的理解。另一種觀點認為,將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作為成本控制的目標是以現有的既定條件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上還應該通過各種創新措施,改為成本發生的條件,使成本不斷降低。在這種觀點下的企業成本結構存在兩種狀態:一是在現有條件下,尚未使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結構;二是已經實現了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結構。前者主要是由于存在眾多的非效率因素所致。一般可以通過技術選擇來降低成本;對于已經是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結構,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僅依靠現有的技術條件則無能為力,還必須借助于知識創新或者說是技術革新尋求降低成本。這種觀點對成本控制做了較為廣義的理解,但仍然局限于成本降低本身。
二、影響成本控制目標的因素分析
確定成本控制目標要將成本控制放到與企業經營管理與戰略選擇同等重要的定位來考慮。成本不是孤立的,不僅成本本身的發生受到企業各種因素的影響,成本同時又是作出各種管理措施與戰略選擇的核心因素之一。企業戰略的選擇和管理措施的實施必須考慮成本的支撐力度和企業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而降低成本必須以不損害企業基本戰略的選擇和實施為前提,并要有利于企業管理措施的實施。經濟活動越復雜,成本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越復雜。盡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情形有著很大的區別,但經濟活動本身的規律和成本的目的性特征規范著成本與生產經營活動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成本因經濟活動而發生降低消耗始終是對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節約規律要求人們在實現特定目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降低成本。由于成本總額受到活動量的影響,降低成本的基本標志是降低單位成本。應該說,到現在為止,成本控制始終是將這種成本降低作為主要目標。在經濟資源相對短缺時,降低成本還包含有利用特定的成本消耗實現更多的經濟目標、用既定的成本總額提供更多的產生的思想。從生產角度理解,包含有更多的增收動機,也就是一些學者極力倡導的“節支增效”。
二是成本是經濟活動的制約因素。就具體業務而言,業務經辦人員往往不希望有較多的成本約束。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著較多的自由度,業務處理過程就會變得相對容易和輕松。成本與生產經營活動的這種關系既是成本控制措施難以貫徹實施的深層原因,也是反功能行為、代理成本得以產生的基礎。
三是成本的代償性特征決定了人們對成本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在成本變動不影響其他指標的前提下,人們總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絕對額的高低為標準判斷成本控制措施。然而,成本的變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指標的變動。成本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代償,往往使相互關系的成本構成要素之間發生互為消長的變化。一個部門、一個環節對低成本的追求有可能導致其他部門、其他環節以更高的成本為代價。如果對成本代償性特征的含義加以引申,成本和收入之間也存在代償性,低成本可能支持低價格,而有意識的高成本投入則有可能因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而維持高價格。收益則隨成本、收入的變化而變動。成本與各因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得判斷成本高低的標準由于視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成本與諸因素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使成本控制始終面臨著種種抉擇。
三、成本目標控制的幾點對策
(1)配合企業取得競爭優勢。企業管理中,戰略的選擇與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戰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窩工取得競爭優勢所進行的戰略選擇,要配合企業為實施各種戰略對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業戰略許可范圍內,引導企業走向成本最低化。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成本領先戰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競爭為中心,利用低成本優勢在競爭中取得超過競爭對手的高額利潤,或者以低成本為依托,通過價格競爭來擴大市場份額,最終擴大企業的利潤,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
(2)在既定的企業戰略模式下,利用成本、質量、價格、銷量等因素之間的聯動關系,以成本支持質量、價格、擴大市場份額等對成本的需要,促進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單純以成本最低為標準容易形成誤區。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是通過增加成本來獲得其他的競爭利益。
(3)在資源限制條件下,通過成本控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當企業不能無限制地取得所需的經濟資源時,成本控制的基本作用不僅僅只表現在降低成本方面,還表現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方面。通過成本控制降低有限資源的消耗,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可以利用有限的經濟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在到節約增效的目的。要使總體邊際收益最大化,企業必須先使受限制資源的邊際收益最大化。
(4)降低成本。在任何設定的條件下,只要影響利潤變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變動而發生變化,降低成本始終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在既定的經濟規模、技術條件、質量標準條件下,通過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組織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變成本發生的基礎條件,即改變企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改進產品結構等措施,使成本降低。
在成本控制目標的三個層次中,都貫穿著成本降低的要求,都不排斥成本降低的重要性,在其他變量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始終是一種理性追求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