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哲

晚清名臣曾國藩有著“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是杰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以一介書生創建湘軍,在平定太平天國戰爭中立下蓋世奇功;他也是晚清理學宗師,一生經世致用,其人生哲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曾國藩扶清朝大廈之將傾,是晚清時期的頭號功臣。清政府對曾國藩禮遇有加,封其為一等毅勇侯、武英殿大學士,還讓他擔任了素有“疆臣之首”之稱的直隸總督。然而就是在直隸總督任上,曾國藩遇到了棘手的天津教案。在槍林彈雨中談笑自若的曾文正公面臨這樁案件時頭痛不已,最終對該案的處理讓他謗滿天下,在當時受到了巨大的輿論譴責。一代名臣曾國藩帶著天津教案的巨大傷痛回到江南,在兩江總督任上凄涼去世,令人嘆息不已。
教案緣起
鴉片戰爭以后,古老中國的大門被洋人用堅船利炮強行打開。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武力、經濟侵略的同時,也將西方宗教一并帶入中國傳播。清政府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統治者尊崇儒學為正統思想,自然非常抵制西方宗教傳播。然而弱國無外交,清政府在列強的武力威懾下還是在不平等條約中簽字,允許西方人在中國自由傳教。一時間,西洋教堂在中國遍地開花。外國傳教士為了更好地傳播宗教,也做了一些積德行善的好事來吸引民眾信教,盡管如此,傳教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長期深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人內心有著深刻的“華夷之辨”,不肯接受西方宗教文化。另一方面,傳教士以武力征服者的姿態進入中國,攜帶著非常強烈的驕橫之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對中國人的尊重,干了不少違法亂紀欺壓中國百姓的壞事。為息事寧人,清政府官員通常都是袒護洋人,助長了洋人的囂張氣焰。如此一來,老百姓十分痛恨西洋教會,雙方矛盾極深,教案迭起。
天津是近代中國的北方工業重鎮。西方列強在天津廣設租界,建起了大量教堂,這里也就自然成了教案的高發地。同治九年(1870)夏天,天津法國教堂開辦的育嬰堂(類似于孤兒院)死掉了幾十名兒童被埋到了公共墓地。久而久之謠言四起:外國教堂用迷藥拐騙幼童,并將這些幼童挖眼剖心,用來入藥治病。其實根據相關記載,這些兒童應該是由于當時傳染病肆虐去世的,外國傳教士還不至于如此“制藥”。然而,封建迷信思想在當時的普通民眾之中很有市場,加之教民矛盾由來已久,人們都相信這傳言是真的。
津民暴動
就在這時,天津有人捉住了一個用迷藥拐賣兒童的罪犯武蘭珍將其送入官府。據交代,其作案用的迷藥是天津某教堂提供的,還供出了個叫王三的教民是其同伙。然而當官府押著他到教堂讓他指認時,他卻不能指出誰是王三,并且其供詞也與對質教堂大不相符。就在案件還在審理之中時,教堂外面早已人山人海,聚集了大量滿腔怒火的中國民眾,不久便和教堂之人發生口角,繼而爆發嚴重斗毆。
法國領事豐大業看到這種情形后十分憤怒。這位領事毫無外交禮節,根本沒想過和平化解矛盾,而是直接帶著隨從手持洋槍沖入了三口通商衙門。三口通商衙門是清廷在天津設置的洋務機構,主官為三口通商大臣,也就是日后著名的北洋大臣前身。此時,擔任三口通商大臣的是滿洲官員崇厚。豐大業來勢洶洶,囂張地指責崇厚無能,向他提出一系列無理要求,并且在衙門里開槍威脅崇厚。
不久,天津知縣劉杰趕來平息事端。按說豐大業剛在三口通商衙門“耀武揚威”后,見到劉杰到來應該知足收斂認真解決問題。誰知豐大業此時早已喪心病狂,竟然向知縣劉杰開槍。萬幸的是,劉杰并未被豐大業打死,但劉杰的仆人卻被槍擊中。此時,圍觀的民眾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遂將豐大業團團圍住毆打致死。案件到此并未結束,真正的禍端其實才剛剛開始。憤怒民眾殺死法國領事豐大業后竟然一鼓作氣沖入外國使領館和外國教堂,老百姓也不分什么英國、法國、美國,進去以后一通燒殺。由于案發突然,中國民眾人數眾多,這些毫無準備的外國教堂、領館損失慘重。根據相關統計,有多處外國教堂、洋行、講書堂遭到焚燒,打死二十余名外國人,實為鴉片戰爭以來所罕見之教案。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損失,擁有強大武力的西方列強哪肯善罷甘休。他們一面向清廷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清政府懲辦天津官員與民眾,一方面以強大武力威脅,多國海軍向渤海灣集結,擺開一副決戰架勢。清廷在驚慌失措之余將目光投向了直隸保定。曾國藩此時正擔任直隸總督,天津正是他的轄區,于是清廷火速調曾國藩前往天津處理此案。
痛立遺囑
當時,朝野上下對于此案產生了激烈爭論。醇郡王奕譞仇洋已久,此前他就曾提出“驅逐洋人之法”六條,其中不乏“設法激勵眾民……焚其教堂,擄其洋貨,殺其洋商,沉其貨船”的激烈做法。他主張天津教案應對洋人采取強硬態度,甚至不惜一戰。內閣學士宋晉更是認為如果對民眾“抑制太甚,更恐各省民心因此激變,其患有更甚于法國者”。這些建議得到朝野清流派的大力支持。然而此時畢竟距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不過十年光景,朝廷內部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清楚中外軍力的巨大差距,深知盲目開戰的惡劣后果。這批人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多為洋務派,他們主張和平結案,力避與外國開戰。
清廷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了曾國藩,希望他既能平息民怨,又能避免戰端。這簡直就是道無解難題!更不幸的是,此時的曾國藩病痛纏身,接到朝廷命令后倍感焦慮。的確,想談和就得滿足洋人的要求殺兇手、殺官員、賠款,可如此必然會背上“賣國賊”的罵名。可是如果對外強硬,戰端若開,清軍注定打不過洋人,首都淪陷、山河破碎的悲劇必然重演,他依然是國家罪人??紤]到自己現在糟糕的身體狀況,他感覺此去天津兇多吉少。曾國藩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于是提起筆來對兒子們寫起了遺囑,他要求死后歸葬鄉里,概不收禮,自己的文字也僅供子孫自閱,不要出版。此外,他還要子孫保持勤儉、和睦的家風等等。書罷,曾國藩毅然啟程赴津處理此案。
委曲求全
雖然內心極度厭惡洋人的囂張跋扈,考慮到國家不應盲目陷入戰火,曾國藩還是準備委曲求全與洋人和談。他在給朝廷的奏折里說:“這次天津大案,無法輕易平息。中國目前的國力,斷然不能與外敵輕啟戰端,只有委曲求全這一個辦法?!碑敃r,清廷一面準備和談,一面也在京津地區集結兵力防御,并準備調集剛在陜西剿匪獲勝的李鴻章的淮軍入京加強防衛。曾國藩肯定這種做法,但是也委婉提出了務實的意見,勸清廷求和為上。
曾國藩到天津后,查明了教堂沒有拐賣小孩,更沒有所謂挖眼剖心之舉。他無奈地認為這件案件是天津民眾“理曲”,準備依照洋人的要求懲治兇手。洋人提出要殺掉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以及提督陳國瑞抵命。這種要求全無道理,曾國藩斷然拒絕。他設法保全這些官員,后鑒于清廷火速結案的要求,只得將無辜的張光藻、劉杰發配黑龍江。此外,又懲治了一批參與教案燒殺的罪犯,有二十人判處死刑,近三十人被判處流刑和徒刑。此外,賠償外國五十萬兩白銀,崇厚還親自赴法國道歉。
處理結果一出,果然舉國嘩然,皆罵曾國藩為賣國賊。好友故舊對其大加指責,就連他在京城湖南會館所題的匾額也被人砸了個粉碎。曾國藩對此痛心不已,他在給兒子的書信中痛心說道:“吾此舉內負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議,遠近皆將唾罵……目昏頭暈,心膽俱裂,不料老年遘此大難?!鼻逋Ⅲw恤心力交瘁的曾國藩,調其任兩江總督,離開直隸這個是非之地,同時命李鴻章接替直隸總督職務,完成了天津教案的全部程序。曾李師徒二人就這樣完成了時代使命的交接,晚清時期近三十年的“李鴻章時代”也從此開啟。兩年之后,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凄涼去世。
江蘇巡撫丁日昌曾參與處理天津教案。作為晚清洋務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丁日昌當然主張不與洋人盲目開戰。他非常同情曾國藩的遭遇,當舉國皆罵曾國藩之時,丁日昌憤然上書朝廷為曾國藩鳴冤:“自古局外議論,不諒局中艱苦,一唱百和,亦足以熒上聽,撓大計。卒之事勢決裂,國家受無窮之累,而局外不與其禍,反得力持清議之名,臣實痛之!”天津教案早已遠去,丁日昌的這段至理名言卻音猶在耳,足為后世有識者戒。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